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根本书籍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是因为根本书籍拥有良好的结构,阐述的往往是根本问题。特别是,根本书籍中往往包含有少数根本概念,而这些根本概念,乃是人类或者该学科的“基本语言”。......
2023-10-15
在前面所提到的书单中,还比较缺乏真正的经典图书,即缺乏能够影响教师思维方式,提升教师思考力的根本图书。缺乏根本图书所导致的最大问题是,教师极易片面地理解名词,结果词语满天飞,教育教学依然是换汤不换药,反而使形式主义泛滥。只要多让学生回答问题,那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就是“小组合作”;原来的课堂上的逐步引导,现在成了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可笑的是,许多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已经改成所谓的“三维目标”。教师缺乏对教育学以及教学论的基本理解,导致无法使这些概念在自己的大脑中结构化、经验化,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一个整体,于是每一个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便缺乏具体的背景,而真实的背景,仍然是旧的知识系统,这样真正起作用的仍然是原有系统,而许多与新课程相关的概念,只不过成了标签。
新课程推行以来,由于市场的需要,一下子涌现出大量所谓新课程解析、课案集、综合学习课程等图书,这些图书因为缺乏真正的课程实践,并且对课程本身理解也不深而成为泡沫。想想看,新课程推行之初的那些书,现在还有多少教师在看?而这样的泡沫,只要市场需要,出于利益驱动,还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不可不谨慎。
要真正理解新课程,理解教育教学,就必须从流行阅读中解脱出来,回到经典,回到实践。
但与此相对的,还有另一个误区。虽然只有少数人陷入这个误区,还是不能不说的。这是另一个教师的书单:
这些书基本都是教育名著,有的书是极适合一线教师的,比如《给教师的建议》,但是大部分图书,虽然属于名著,却并不适合一线教师阅读。
其中一部分名著,只具有史的意义,并不能够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例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卢梭的《爱弥儿》等等。我们既然不是专门的研究者,除非有特殊的兴趣,否则没有必要从孔子或者夸美纽斯一路读下来。专门研究教育史的著作如《中国教育思想史》、《外国教育思想史》等,阅读的意义也不大。另外一部分教育学名著,则倾向于研究教育的普遍规律,如《普通教育学》、《学记评注》之类,一方面对一线教师缺乏实际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它们中包含的重要思想,已经被包含在另外的书籍中了,也不必从故纸堆里翻检出来。还有一部分教育名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既缺乏原创性和思想深度,又远离今日之教育现实,纵然有一些“名句”,也只好留给学院里的诸公们研究了。当然,有些名著现在阅读也收获巨大,比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但是许多一线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尚且感到有困难,这些著作,难度实在大了一些,我们只能有针对性地给极个别专家型教师适当推荐。
一般教师,在师范大学里,其实往往已经系统地学习过一些教育名著了。但大学里的专业学习与工作以后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不同。大学的学习更强调系统性,因为要对本专业有一个基本的理解。而工作以后的专业学习不强调系统性,而是强调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学习,许多教育名著远离当下的真实问题,有空时翻翻也可,但不是专业发展的最有效的路径。
在我的经验中,特别热衷于阅读此类书籍的教师有这么几类。一类是功成名就之后的需要镀金者,即要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找所谓的理论依据,而不是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他自己也知道解决不了);一类是有理论冲动的教师,热衷于在词语中漂游(不否认有真正对此感兴趣并颇有功力的教师),但是自己教室里的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且不说这些书中,大半并不直接针对具体问题,即使是纯粹的形而上的阅读,要达到真正理解,对阅读者的理解力要求也相当高。
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只有围绕问题的阅读才真正能够改变实践。即使是对元理论的领悟,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自身问题息息相关。许多学校里都有这样的教师,理论水平很强,也能够写出漂亮的论文或者承担所谓的课题研究,但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却表现一般甚至非常糟糕,这些教师大半是这种阅读的受害者。他们其实并未真正理解教育学,只是知道了许多概念,在词语的丛林中迷失了而已。
遗憾的是,许多高校研究者,也热衷于向教师推荐此类书籍。
从第一位教师的书单中,我们几乎可以预测到他专业发展的情形。因为励志类图书太多,他更多的收益可能在职业认同方面。这当然也很重要,是教育的前提。但是要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阅读不同层次的书籍,决定了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下。
打个比方,假如我们将感冒视为一个问题,那么受不同书籍影响的人会如何来解决?励志主义者会说,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情,心情好了,啥病都没有了!有一部分人的病就这么好了。片面的技术主义者会说,吃白加黑感冒药吧,啥感冒都能治好!更多人的病就这么好了。优秀的技术主义者会说,是普通感冒、流感还是上呼吸道感染?不同类型感冒用不同的药。结果感冒的人基本上全好了。一个基于复杂理解的建构主义者会如何思考这个问题?他会先诊断是什么类型的感冒然后使用相应的药物。但他又不止于此,他会进一步追溯感冒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为病人一直心情抑郁,他还会从治疗抑郁入手;如果是病人生活习惯不好,例如为了风度不要温度型的,他会劝病人改变这种生活习惯;如果是病人体质不好,他会劝病人经常锻炼身体;如果是受传染而感冒,他会劝病人注意防护。总之,他的目的已经超越了治疗感冒本身,他不但要解决病人目前的感冒问题,还试图尽可能预防解决病人以后感冒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在建构主义者这里,励志类和技术类都被整合到解决问题中去了。如果说复杂的教育问题就是感冒的话,那么我们希望教师在专业阅读时,不仅仅是励志主义者或者技术主义者,而是能够运用复杂多元的视角看问题,励志也好,技术也好,都将其变成解决问题的武器。而这种整合的能力,需要比较清晰的专业思维,训练这种专业思维,正是新教育专业阅读的任务之一。
许多教师渴望专业发展,也花了不少钱来买书,许多学校也耗费了大量财力尤其是时间,企图通过专业阅读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但遗憾的是,尽管购买者很真诚,但没有人对他们说这些书究竟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各种各样的推荐者甚多,但随意性也极大,更谈不上将专业阅读课程化了。(www.chuimin.cn)
专业阅读的误区当然远不止这些,这里指出的,还只是书目选择上的误区,更严重的问题在阅读方法上,不过这是后面的内容了。那么,究竟哪些图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些图书是如何对教师发挥作用的?不同年级、学科、程度的教师,专业阅读路径究竟有何不同?何种阅读才是真正有效的阅读?
从第二章开始,我们将一起经历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之旅。
【注释】
[1]《儿童纪律教育——建构性指导与规训》(第四版),[美]MarorieV.Fields,DebbyFields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原著序。
[2]《班主任兵法》,万玮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143页。
[3]《班主任兵法》,万玮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146页。
[4]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对这种师生关系有精辟的分析,可参看。
[5]《静悄悄的革命》,[日]佐藤学著,长春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26页。
[6]《小学课堂管理(第三版)》,[美]卡罗尔·西蒙·温斯坦、安德鲁·J.米格纳诺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6页。
[7]《小学课堂管理(第三版)》,[美]卡罗尔·西蒙·温斯坦、安德鲁·J.米格纳诺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4—7页。
[8]这两位老师的事迹,见《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一书,《教师阅读地图》也推荐了此书。
有关教师阅读地图的文章
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根本书籍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是因为根本书籍拥有良好的结构,阐述的往往是根本问题。特别是,根本书籍中往往包含有少数根本概念,而这些根本概念,乃是人类或者该学科的“基本语言”。......
2023-10-15
儿童课程是一张阅读地图;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张阅读地图。我们的研究发现,“故事”是学前最有价值的生命营养。苟在学前多听故事,后面便会有阅读能力与阅读欲望。最初的阅读,往往与故事相伴。假如生之有幸,小学便可以进入以故事为主体的整本书阅读,以诗歌为主体的晨诵课程,以及整合了科学、历史、乡土等元素,并引发多元自由阅读的各种综合小课程。......
2023-10-15
只有把教学看成是师生围绕知识这一伟大事物而进行的一场旅程,只有勇敢地开放自己的教室与心灵,与同事学习于共同体中,我们才能够真正获得解放,走出绝望,并真正地通过教学、学生、同事认识自己,使生命重新获得意义并焕发光彩。这种科学主义将人工具化甚至物化,不但造成了人与世界、他人的分离,而且造成了教师心灵的割裂,这是教育问题的深层根源。......
2023-10-15
在现代社会,更为广泛的一种阅读方式是感性阅读,比较少见的是知性阅读。这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懒惰,因为拒绝思考而迷信“方便之门”,导致了对大量粗制滥造的流行书籍的信任和依赖。通过深入研读根本书籍构筑合宜的知识结构,提升理解力,才是真正的“方便之门”,而一旦能够精透地理解数本根本书籍,便足以为一生的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3-10-15
在佐藤学看来,这种从教室及一线教师那萌生的变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2023-10-15
在这个阶段,要提防的是“贫瘠”。许多人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瓶颈,是浪漫时期涉猎太少,视野太窄,甚至连生活也单调贫瘠。这种单调贫瘠的一大后果,可能是最终丧失了对于事物的惊异,丧失了在职业领域的好奇心,甚至丧失了对教育的热情。最后,特别需要补充的是,事实上,整个职业生涯之前的所有求学时期,从小学到大学,对专业发展而言,均属于浪漫时期。......
2023-10-15
如果说专业发展好比登山的话,那么不同的台阶,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书。攻克任何领域,必定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这类图书的阅读对象往往是专业型教师。(续表)此外,心理学知识、职业知识、人文素养知识、科学素养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本体性知识等等,均会有一个由浅入深的阶梯。先要明确的是,这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是以对日常教育教学的反思为核心,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为路径展开。......
2023-10-15
例如对新教育实验而言,至少下列概念是重要的:浪漫—精确—综合、自由—纪律、润泽、父性之爱与母性之爱、危机与遭遇、信与信任、思维挑战、自尊、自我镜像、职业认同、榜样与底线、专业共同体、幸福完整。这意味着,如果能够真正深刻地理解这些列出的概念,将会从根本上把握新教育实验的精髓,更深刻地理解新教育的三大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概念,就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语言。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消极的一面。......
2023-1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