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相信感觉经验的墨子哲学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以理智的经验主义反对儒家的情感先验主义,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经验主义的哲学家。“三表法”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三个标准,墨子在认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他首次提出了检验认识的标准问题,这就是“三表法”。当然,过分重视耳目之实难免陷入狭隘的经验主义,......
2023-12-04
这份书单,以流行图书为主,励志图书占了相当的比重。先来看其中一本流行图书《做最成功的父母——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的目录:
第一章 赏识与赞扬
第二章 赏识与激励
第三章 尊重与信任
第四章 宽容与理解
第五章 赏识造就孩子的好品格
以第一章为例,共包含如下细节:(其他各章类似)
细节1 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
细节2 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细节3 及时赞扬孩子的成就
细节4 善于发现孩子的努力
细节5 通过别人赏识孩子
细节6 在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
细节7 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细节8 欣赏孩子的新奇发现
细节9 欣赏孩子的淘气
细节10 赏识孩子的大胆怀疑
细节11 在别人面前赞扬孩子
我们再看序言中的例子:(限于篇幅,有删节)
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
一个10岁的男孩在一家工厂做工。他一直想当一名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
回到家里后,他很伤心,并向他的母亲——一位贫穷的农妇哭诉这一切。(www.chuimin.cn)
母亲用手搂着他,轻轻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音乐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唱歌时比昨天乐感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的!”
听了这些话,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后来,这个孩子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素罗。
卡素罗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这样说:“是母亲那句肯定的话,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也许,卡素罗的母亲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她的儿子能成为一代名人,根本没有指望过靠那三言两语去改变她儿子的命运,然而,事实上,正是她那句赏识的话成就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歌唱家。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
成功是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渴望的。运动员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需要人们的喝彩和掌声,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也是如此。只有每一次小成功累积起来,才能渐渐铺就孩子的大成功。每一个细小的成功都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信心和动力,孩子就是在不断的成功中不断学习、更上一层楼的。而赏识正是催人奋进的因子,它可以开拓失败者前进的空间,不断激励胜利者昂扬的斗志。
因此,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我们都应该眼含热泪地去欣赏他、赞扬他、信任他、鼓励他,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亮点,为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帮助他们充分树立起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自信自强,脚踏实地,一步步迈入成功的殿堂。
在这个故事中,不妨设想一下:假如这个小男孩不是卡素罗,而是一个真的没有音乐天分的孩子,他会在这种赏识之下成为著名的歌剧演唱家吗?假如这个孩子确实有天赋,母亲的那句肯定的话,真的是他成为音乐家的关键吗?退一万步讲,如果真的是母亲的那句话起了作用,那么那句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挥了作用?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有一个人饿了,一连吃了七个饼子,终于吃饱了,然后他很遗憾地说,早知如此,我就直接吃第七个饼子了。如果说赏识是第七个饼子的话,许多读者吃了,却极少有人真的因此吃饱——除非他正巧先吃了六个饼子。而真正的专业发展,恰恰是要让读者看到七个饼子是如何联合发生作用的。
因此脱离情境地讲赏识,往往流于肤浅。在生活中,也有多少孩子因为类似“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这样的讥讽而奋发向上。或许在另外一本强调逆境出人才的流行书籍里,这个例子就可以如此书写,那么,卡素罗成为音乐家的奥秘究竟在哪里?至少这篇文章中并未说清楚。
教育其实从未离开过赏识,许多教师的教育手段,无非是“胡萝卜加大棒,最后一招请家长”,如果仅仅是“棒棒棒,你真棒;行行行,你真行”就能够让一个孩子一天比一天变得更好的话,教育就实在太简单了!而如果不说清楚何为真正的赏识,赏识教育便不过是用许多故事包装起来的心灵鸡汤式的概念。
而以真正专业化的眼光来看,我们要反对的,恰恰是对赏识的简化。极少有老师真正明白赏识一个孩子的含义,大多数教师都将赏识孩子视为一种策略,一种手段,甚至是一种等待收回投资的交易,一旦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便立刻转向大棒政策。真正的赏识不是教育的手段,而是发自内心对孩子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对孩子未来成就的坚信,无论孩子犯多少错误,要经历多少反复,这种信任始终不变,唯有如此,赏识才能够发挥作用。这种信任所带来的,可能恰恰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包括批评甚至必要的呵斥。
我无意于否定此书,我相信,对于那些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者习惯于挖苦讽刺孩子的家长来说,此书不无裨益,或许这本书的读者对象就是这类家长。但是对于相对专业的教师而言,此类书籍就不够专业,读得太多,甚至可能有害。因为这是典型的心灵鸡汤式文字,它有戏剧性的逆转,即通过转变前后的鲜明对比来制造一种戏剧化效果引人注意,从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许多教师从少年时代就喜欢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文字或许能够抚慰心灵,但最终却可能不会促成专业发展。不但如此,还可能因简单化而阻断了真正理解诸如“爱”、“信任”、“尊重”等重要概念的内涵。
为什么这类作品可能有害专业发展?
从结构上来讲,这类作品大多是故事性的,而其中大量的故事都是虚假的,属于“假语村言”,比如关于美国总统的故事就会特别多。即使是真实的故事,也往往经过编辑或者精心选择,过滤了那些不利于制造对比效果的但可能真正起作用的部分,最终形成了一种“灰姑娘结构”,即一个身处底层的毫不起眼的灰姑娘(身处底层为教育教学问题所困的小人物的投射),经过一场王子的舞会(一个人,一本书,一句教诲,一个诸如“爱”、“信任”这样的神奇的词语),然后变成了光彩四射的新娘(与美国总统、成功人士相对应的卓越教师)。于是教育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便被消解了,教师们似乎无需奋斗(尽管这类书也会强调奋斗,但不过是个标签而已),只需要拥有类似“爱”这样的魔法棒,喊一声“变”,教室里便会井井有条。其实即使在《灰姑娘》这个经典童话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王子,而是灰姑娘在漫长岁月中所经受的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和磨难。没有日复一日的泪水浇灌,没有一次一次努力的经历,没有漫长岁月中的信念,灰姑娘即使遇到了王子,也不会成为王后,秘密不在于王子,而在于灰姑娘自身。教育的秘密不在逆转的那一刹那,而是隐藏在岁月之中。
从接受者角度来讲,教育教学实在是很困难的事情,即使那些功成名就的成熟教师,也经常会有一种挫败感,因为教育教学中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意外之事。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教师可能会有两种反应,一是积极迎接挑战,承认教育乃至于生活的不确定性,在与问题的搏斗中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一是消极回避,转移目标,或者逃避,希望有外在的力量(魔法)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特别是不想付诸努力或者缺乏足够的自信去应对的时候。而许许多多流行的教育图书,迎合的其实就是这种读者的心理。它会告诉你要自信,但那常常是一种虚假的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它会告诉你简单不二的法则,但那其实不过是加了故事“论证”的箴言,是一些流行的大众哲学的教育模式而已。它由美好的词语堆积而成,但这些词语却并未真正穿越你的生命被你捕获——其实作者也没有捕获。
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流行作品的背后,往往有一种简单幼稚的因果思维或者二元思维,这种思维因为因果关系简单或者黑白对比鲜明易于传播和接受,但是遮蔽了事物的真相,也妨碍了培养复杂性思维能力的可能,而培养复杂性思维能力,正是专业发展的目的之一。
不但如此,流行书籍尤其是励志类图书背后的根基,是庸俗的成功学。这种以名利为诱饵,以速成为噱头的成功学,不但是现代社会的毒瘤,也与新教育实验的方向背道而驰。
励志当然是必要的,教师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需要不断的激励才能够鼓起勇气。但是绝大部分流行的励志书籍根植于庸俗的成功学,无非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现代模式,或者是心灵鸡汤式的教育。这类书籍,过多宣扬外在的成功,例如公开课、发表论文及出版著作、各类奖项、特级教师称号、应试成绩等,尤其是一些名师的成长经历,既有值得学习的一面,也包含了转型期个人奋斗中所带有的若干有待清理的毒素。这类成功学的泛滥,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界的浮躁。需要指出的是,这类图书为了迎合市场,往往通过精心选择材料进行编织,甚至使其达到一种戏剧化效果,使人相信成功其实很简单,而忽略了对教育复杂性与艰巨性的揭示。
我们认为,真正的激励应该来自真实的成就感,来自将教室里的事情做到尽可能卓越之后所获得的一种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激励是内在的,外在的所谓成功,往往只是额外的奖赏,而不应该成为追逐的目标。一个学科教师的成功,来自让自己的学科在教室里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一个班主任的成功,来自建成真正优秀甚至卓越的班级;一个校长的成功,来自打造出真正优秀的学校。外在的成功视他人为绊脚石,即使强调合作,也只是作为策略。而内在的成功,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真实的合作,强调通过共同体共同发展。
人要靠粮食而不能靠激素成长,过多地阅读脱离真实的教育教学的励志型书籍,会让人始终处于亢奋与迷乱甚至幻觉之中,从而更加浮躁。而教育,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安静润泽,只有在安静润泽的状态下,才会有真正的思考,也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并获得真正的幸福完整。
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视职业认同,比如《爱心与教育》、《教学勇气》等书籍,或细致呈现教育全过程,让人看到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的,或直面教师职业乃至于心灵中的诸多真实问题并进行梳理,这样的书才是真正值得推荐阅读的。
有关教师阅读地图的文章
◇过分相信感觉经验的墨子哲学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以理智的经验主义反对儒家的情感先验主义,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经验主义的哲学家。“三表法”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三个标准,墨子在认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他首次提出了检验认识的标准问题,这就是“三表法”。当然,过分重视耳目之实难免陷入狭隘的经验主义,......
2023-12-0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细菌性脑膜炎中唯一能造成流行的疾病。与普通人群相比,在流脑流行期间,与患儿密切接触者感染脑膜炎奈瑟菌的风险将升高2~3倍。研究证实,涉及这些途径的基因多态性与人体对流脑的易感性、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2023-08-13
培养同理心,建立强大自我所谓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最关键的是能将不正常的事情看正常了。这些做法,实际上都是在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这个小故事里,程杰懂得,让所有人都喜欢他是“不正常的”,因为将心比心,他也有不喜欢的人,自己大可不必为这样正常的事烦恼。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结果只能以退赛作为结束,实际上刘翔自己应该是心有不甘的,而选择退赛也是他的权利。这就代表着心理的成熟,是建立起强大自我的首要前提。......
2024-01-09
警惕亚健康状态如今,一种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症状的身体状态正悄然而起,人们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是指那些持续出现在半年时间内,反复发生的疲劳,而又不属于传染病、内分泌疾患、自身免疫病以及其他肝肾、血液、肿瘤等疾病。......
2023-12-04
在激光治疗普及之前,剪掉松弛的皮肤,接着伸展肌肉,然后再缝合皮肤的外科手术是唯一的祛皱治疗方法。热玛吉射频紧肤术是在原有的热玛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升级的激光疗法。热玛吉射频紧肤术除了对面部皱纹,对敏感的眼角、胳膊、手、脖子等部位的皱纹也有治疗效果,此外该法还能有效改善下垂的小臂和增大的肚腩等部位的皮肤弹力。总的来说,目前该法的治疗范围越来越广泛。......
2023-08-17
无症状的感染者是HIV流行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病毒阳性而抗体阴性的HIV感染者是更危险的传播者,早期和晚期AIDS患者比较多见。我国HIV感染者经性传播约占6.6%。一些大中城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上升较快。母婴传播在HIV流行的各国均存在,但不是主要传播途径。此外,卫生保健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因为接触HIV患者的血液或标本,也有感染HIV的风险。对于经皮肤或黏膜暴露于HIV感染物的工作人员,建议使用一个疗程的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2023-08-13
解法一 设Ai={第i次射击命中目标},B={至少有一次命中目标}=A1∪A2∪A3解法二 用二项分布求解例3 某大学的社会学老教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如果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是1%,那么反复尝试100次,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大约是多少?......
2023-11-20
对于约翰·史密斯们来讲,英国的玛丽·科雷利,就如同在中国的亚瑟·史密斯[4]一样。因此,我近来不厌其烦地阅读那些提供给约翰·史密斯的关于中国和中国人观念的书。现在,约翰·史密斯整个家族,绝对属于算术型智力。令人奇怪的是,这种约翰·史密斯的盎格鲁–撒克逊观念的教化确实影响了中国。......
2023-07-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