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全球史黄河流域炎黄部落:人类演化与四大河文明

全球史黄河流域炎黄部落:人类演化与四大河文明

【摘要】:由此可见蚩尤可能与炎帝同族,原归属炎帝,在炎帝被黄帝击败后,蚩尤起兵反抗黄帝,最后兵败被杀。传说蚩尤部落共分为九个,被称为九黎部,今人常称蚩尤是东夷部落的首领,将其部众称为东夷九黎,并认为黄帝战蚩尤,是西部的黄帝部落东进,战胜东部的蚩尤部落。龙山文化兴起于山东,呈现自东向西传播的趋势,如果传说要和考古对应,那也是东方中原地区的黄帝部落打败西方的炎帝蚩尤部落,自东向西统一中原。

龙山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山东龙山镇而得名,其典型出土文物是许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以蛋壳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称“黑陶文化”。除了黑陶制作外,龙山文化遗址还发现了以玉冠饰、玉璇玑为代表的精美玉器。在农业上,龙山文化拥有中国最早人工灌溉的迹象,并出土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大豆的遗存,证明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在龙山文化之前,中原地区是东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与西部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两大势力东西对峙。在约公元前2600年,新兴的龙山文化以压倒之势覆盖了早先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各个文化区,原本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都被龙山文化取代,考古学家把这个时期统称为龙山文化时代,而这一时期正好也是传说中黄帝统一中原的时代。

龙山文化黑陶

黄帝

黄帝是《帝王世纪》中三皇的最后一位,也是《史记》中五帝的第一位。现今采纳的比较常见的黄帝继位时间是公元前2697年,这是清末革命党人所提出的“黄帝纪元”[37]的第一个甲子年,公元前2697年1月1日对应的是黄帝元年甲子11月13日,至于中国历史上官方正式确认的第一个甲子年则是汉安帝延光三年甲子岁(公元124年)。根据清末的“黄帝纪年”,黄帝在位时间长达近300年(公元前2697—前2401年),比中国后世的大部分朝代还长。而如果根据战国史书《竹书纪年》所记载的上古历代帝王的在位时间,可推算出黄帝继位时间为公元前2394年(丁卯年),比传说中晚了300多年。

据《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这是最早记载黄帝、炎帝出生地的文献资料。可见在《国语》中黄帝与炎帝是两兄弟,并且黄帝还排在炎帝之前。炎帝生活的地方姜水一说是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宝鸡市岐山县的岐水,二者都在宝鸡市境内。相比之下,黄帝的所在地姬水则有陕西武功漆水、甘肃天水清水、河南新郑潩水等多种说法。《史记·五帝本纪·索隐》又引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因此山东寿丘、甘肃天水、河南新郑、陕西武功等地都在争黄帝故里。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38],在轩辕氏时期,神农氏的统治日渐衰落,各部落纷纷独立,互相征战,其中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炎帝想要侵凌诸侯,诸侯便都来归顺轩辕。轩辕实行德政、整顿军旅,训练熊、罴、貅、貔、虎等猛兽,先在阪泉打败炎帝,后在涿鹿擒杀蚩尤,于是四方诸侯都尊轩辕为天子,取代神农氏,因为轩辕以土德闻名,故称黄帝。

吕思勉等近代史学家以《水经注》对涿水的记载为主要根据,考证出黄帝与炎帝大战的“阪泉”和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涿鹿”都在今河北涿鹿,从而得出“蚩尤炎帝一人,阪泉涿鹿一役”的结论。蚩尤是炎帝的另一个证据是,蚩尤和炎帝一样,同为姜姓,面如牛首。而且汉高祖曾以赤帝(炎帝)之子自居而祀蚩尤。《史记·封禅书》就称:“汉兴,高祖之微时,尝杀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也,而杀者赤帝子。’高祖初起,祀蚩尤。”(www.chuimin.cn)

不过更多学者认为蚩尤并非炎帝,《路史·蚩尤传》载:“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可知黄帝打败炎帝后,蚩尤在名义上已经归属黄帝,随后“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最终被黄帝擒杀。由此可见蚩尤可能与炎帝同族,原归属炎帝,在炎帝被黄帝击败后,蚩尤起兵反抗黄帝,最后兵败被杀。

传说蚩尤部落共分为九个,被称为九黎部,今人常称蚩尤是东夷部落的首领,将其部众称为东夷九黎,并认为黄帝战蚩尤,是西部的黄帝部落东进,战胜东部的蚩尤部落。但是如果认为蚩尤与炎帝同属一个部族,那么蚩尤部落应该在黄帝部落的西面,而非东面。从考古上看,这一时期遍布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遗址,以山东地区发现最多且最为发达,山东龙山文化由东夷人的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被称为典型的龙山文化。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则由仰韶—庙底沟二期文化发展而来,在早期发展水平略低于山东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出现的时间则比中原龙山文化更晚。龙山文化兴起于山东,呈现自东向西传播的趋势,如果传说要和考古对应,那也是东方中原地区的黄帝部落打败西方的炎帝蚩尤部落,自东向西统一中原。因此无论从传说还是考古上看,蚩尤明显不是东夷。

汉代壁画中的蚩尤形象

黄帝部落统一炎帝部落后,其成员达到一百多个不同姓的氏族,被称为百姓,而战败的蚩尤九黎部落则被称为黎民,九黎部落的黎民和炎黄部落的百姓,合称为“黎民百姓”,本来“黎民”和“百姓”分指两个不同的阶层,“百姓”是指有姓之人,为贵族上层阶级,而“黎民”则是被征服的没有姓的下层阶级,后来随着“百姓”人数增加,地位降低,“百姓”和“黎民”都成了普通人民的称谓。

黄帝正妻嫘祖为黄帝生了玄嚣、昌意两个儿子,据《史记》记载,他们的后裔建立了司马迁所知道的从五帝时期到西汉几乎所有的国家。这和司马迁之前的许多文献,如《诗经》中商、周最初的始祖皆无父而生的记载不符。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黄帝之后所有帝王都视为黄帝后代,这其中还包括匈奴、古越国、古蜀国等非华夏族国王。为此司马迁还在《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中解释道:“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泛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意思就是:舜、禹、契、后稷,所有王位统治者都是黄帝的后代,黄帝顺应天命而治理天下,恩德泽被后世。所以其子孙纷纷复为天子而拥有天下,这是上天的安排,回报他的恩德。世人不知道,以为平民百姓也能授天命,平民百姓怎么可能无故拥有天下?他们拥有天下是因为他们有天命在身啊!

《史记》创立了黄帝后代才能为天子、得天下的说法,黄帝后裔成为帝王血统的象征,以后的帝王自然都要将自己定为黄帝之后。不仅是古代帝王,如今中国人也自称炎黄子孙,黄帝作为各百姓部落的统领,中国老百姓在编写家谱时也大多把他追认为自己的祖先,从百家姓起源上看,属于黄帝后代的占了大多数。不仅是汉族,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些将自己的祖先追溯到黄帝,如鲜卑慕容部自称“其先有熊氏(黄帝)之苗裔”,鲜卑拓跋魏称“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以表明自己的“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