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基什之王:揭秘苏美尔霸主的身份及权力

基什之王:揭秘苏美尔霸主的身份及权力

【摘要】:因为基什是大洪水之后的第一个王朝,“基什之王”于是成为后来苏美尔霸主的称号,该头衔要在尼普尔的恩利尔神庙加冕获得,而不是特指基什城统治者。获得“基什之王”称号通常就意味着成为苏美尔的城邦霸主,不过据考古发现,也有一些“基什之王”并没有出现在《苏美尔王表》中。基什王美巴拉格西就在这次出征埃兰的战役中夺取了埃兰金银神器在内的诸多战利品。

按照《苏美尔王表》记载:大洪水之后,王权自天而降,第一个就落到了基什,基什成为大洪水之后苏美尔城邦联盟的盟主,号称“基什第一王朝”,基什的守护神是诸神之王恩利尔的儿子战神扎巴巴。基什位于古巴比伦城以东12公里处,向北80公里就是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其地处两河流域中部,地势极佳,极富战略意义。基什城原本与乌鲁克城一样,以神庙建筑为中心,但在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王宫逐渐取代神庙成为最主要的建筑,基什城内的王宫鳞次栉比,千门百户,结构复杂多变,阶梯走廊曲折相通,还有大规模的皇家园林,表明随着苏美尔城邦战争日益频繁,军事长官掌握了大权,世袭制开始形成,军政王权逐渐取代神权政治

基什的前11位国王只留下了名字,并无详细的记载,第12位国王伊塔那是传说中苏美尔历史上第一个统一者。在创作于古巴比伦时期的《伊塔那史诗》中,他被视为基什第一王朝的创建者,起初是个牧羊人,后来统一了所有国家,并成功救出神鹰,让鹰将自己驮上天国,但当鹰就要接近目标时,他却被神力从高空摔下,坠海身亡。

青铜饮用器皿

基什遗址出土,其支架的底座为一只铸造的青蛙。(www.chuimin.cn)

因为基什是大洪水之后的第一个王朝,“基什之王”于是成为后来苏美尔霸主的称号,该头衔要在尼普尔的恩利尔神庙加冕获得,而不是特指基什城统治者。获得“基什之王”称号通常就意味着成为苏美尔的城邦霸主,不过据考古发现,也有一些“基什之王”并没有出现在《苏美尔王表》中。有据可查的最早一位没有出现在《苏美尔王表》中的“基什之王”是麦西里姆,麦西里姆是阿达布城的恩西,阿达布在当时是一个约有11 000人的中等规模苏美尔城市,麦西里姆曾在约公元前2750年调解过拉格什国王与温马国王的领土纠纷,为两个城邦划定边界,设立界碑,使双方遵守。“依神的意愿,麦西里姆,基什王,为他们丈量领土并立碑为志”,这一出土铭文记载的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记录国际外交历史事件。此外,麦西里姆还以基什王的名义在拉伽什建造了神庙,献给其守护神宁吉尔苏。能够仲裁城邦之间的边界纠纷,并在别的城邦修建神庙,说明得到基什王的称号就拥有了高于各城邦君主的政治地位。

基什第21位国王美巴拉格西是《苏美尔王表》中已被考古证实真实存在的第一位王者,他的名字被发现于早王朝时期基什东北的图图波城中月神庙的两个石碗上:“美巴拉格西,基什王奉上。”表明他是位真实存在的人物,并曾经将刻上自己名字的石碗献给图图波城的月神。

据《吐马尔铭文》记载,美巴拉格西是最早在尼普尔修建神庙的国王,他率领苏美尔各城联军攻略了东方的埃兰国。埃兰在苏美尔语中意为“高国”,埃兰人自称其国为“神之国”,其地位于两河流域东部、伊朗高原西南角的胡泽斯坦(来源于古波斯的埃兰名字)省。胡泽斯坦省因地处伊朗最大的平原胡泽斯坦平原而得名,该平原由发源于伊朗高原的卡鲁恩河与克尔凯河流入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东部波斯湾的咸水湖(现已干涸)冲积而成,号称“小两河流域”。从地理上看,胡泽斯坦平原既是两河流域平原的一部分,又是伊朗高原的延续,因为紧靠伊朗高原扎格罗斯山地,有着丰富的森林、矿产畜牧资源,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两河流域平原主要的资源供应地,而富饶的两河流域平原也是处于山地的埃兰想要侵掠的对象。两河流域与东部埃兰的关系,好比埃及和南部努比亚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受苏美尔文明影响,埃兰地区产生了伊朗最早的文明。地处埃兰中心的苏萨是埃兰文明的发源地,苏萨早在欧贝德文化时期就出现了搭建在高台上的寺庙,在乌鲁克文化时期苏萨城受两河文明影响,形成了以金字塔神庙为中心的城邦国家,人口多达1万人,在苏萨古城遗址中出土了超过1500块原始埃兰图画文字的刻板。埃兰最让人赞叹的是其金银工艺,裂瓣纹金银器是古代埃兰文化的代表,埃兰人制作的银上镶金的金银塑像在各大博物馆中多有收藏。基什王美巴拉格西就在这次出征埃兰的战役中夺取了埃兰金银神器在内的诸多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