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欧洲大陆的铜石并用文化:全球史下的重要发现

欧洲大陆的铜石并用文化:全球史下的重要发现

【摘要】:在小亚细亚的农业文化传入欧洲千余年后,其冶金工艺也传入欧洲,欧洲三大半岛中的巴尔干半岛是欧洲最邻近小亚细亚的地区,这里也是欧洲最早的铜石并用文化中心,巴尔干半岛中部盛产铜矿,在这里形成了以温查文化为代表的铜石并用文化。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铜针在今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境内,约公元前4000年,兴起了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是这一时期欧洲铜石并用文化的典型代表。

小亚细亚农业文化传入欧洲千余年后,其冶金工艺也传入欧洲,欧洲三大半岛中的巴尔干半岛是欧洲最邻近小亚细亚的地区,这里也是欧洲最早的铜石并用文化中心,巴尔干半岛中部盛产铜矿,在这里形成了以温查文化为代表的铜石并用文化。温查文化因最早在塞尔维亚的温查村发现而得名,存在时间约在公元前5500—前4500年,主要分布在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多瑙河中游地区。其中单是在塞尔维亚就发现了20多座约公元前5000—前4000年的铜矿,而在塞尔维亚南部约公元前5400—前4700年的布洛克尼克遗址发现的鲁德纳格拉瓦铜矿更是已知欧洲最早开发的铜矿。布洛克尼克的工匠已经懂得使用蓝铜矿孔雀石、赤铜矿等铜矿提炼颜色,并用冶炼红铜做串珠装饰和小工具,在遗址的一个金属铸炼房屋里发现了青铜铸造的凿、锤、斧等工具,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锡青铜器,其时间约在公元前4500年,不过这些锡青铜器与仰韶文化的“姜寨黄铜”(公元前4600—前4400年)一样是直接由天然共生矿冶炼而成,当地居民并没有掌握人工配比的青铜冶炼术,因此也并未进入青铜时代

在温查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刻在泥板上的书写符号,已发现的温查符号总数超过200个,其中约30个是主体符号,其余是变体和复合造字,它们大多数雕刻在护身符、陪葬陶俑、雕塑以及陶土器上。所有刻有符号的出土文物都是在神庙和祭祀场所发现的,这表明这是一种祭司专用的宗教符号,祭司通过这种方法记载宗教礼仪、祭祀活动和殡葬仪式。

刻有温查符号的文物

在多瑙河流域一带的遗址中多有发现。图为在保加利亚Gradeshnitsa考古发现的刻有温查符号的石板。

在温查文化之后,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普罗瓦迪亚附近的索尼萨塔古镇出土了约公元前4700—前4200年的3000件黄金饰品,这是已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黄金制品,表明在黄金工艺上,欧洲地区的发展可能早于两河流域与古埃及。(www.chuimin.cn)

从考古上看,欧洲出土的车轮在年代上也早于两河流域,1989年,在德国夫林班克的一座墓冢中发现了三道车轮的印辙。这些车轮印痕的校正年代为公元前3650年—前3400年,属于欧洲新石器时期的漏斗颈陶文化时期,其年代略早于两河流域乌鲁克文化时期出现的轮式运输工具(约公元前3500—前3100)。在波兰南部的布洛诺西漏斗颈陶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年代约为公元前3530—前3310年的带车形图案的陶器罐子。而在斯洛文尼亚发现的约公元前3150年的卢布尔雅那沼泽轮则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轮子。可见,在公元前4千纪中后期,两河流域、中欧及东南欧地区都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轮车,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车子是在欧洲及两河流域分别独立发明出来的。欧洲最早的轮车和两河流域一样都是四轮的,所不同的是,两河流域的车子多用驴拉,而欧洲拉车的主要是牛。轮式运输工具带来的运输革命也让这个时期的欧洲能像两河流域一样出现大规模的城镇。

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铜针

在今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境内,约公元前4000年,兴起了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简称特里波利耶文化)是这一时期欧洲铜石并用文化的典型代表。该文化因乌克兰境内的特里波利耶遗址和罗马尼亚境内的库库泰尼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罗马尼亚东喀尔巴阡山至乌克兰第聂伯河中游一带,以铸造铜器和制造彩陶出名,其红铜器具的锻造采用了焊接技术,并开始铸造斧、锥、凿、刀、剑等铜制品。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最出名的就是其大规模的城市遗址群,该文化有90个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居住点遗址,其中29个超过100万平方米,6个超过200万平方米。其典型遗址爱莱斯德、库库泰尼、特里波利耶等人口达1万—2万,其中最大的塔利安基城人口有2万—3万,面积更达到335万—450万平方米,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址。各大城址外有壕沟土墙,内有街区和大型公共仪式建筑,城内居民普遍居住在2—3层楼房中,遗址呈现出市中心、城镇、村落三个层次聚落等级。特里波利耶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西方最早的类似于太极的图案,这是当地流行的部落图腾,特里波利耶太极图曾在上海世博会乌克兰馆中展出,引起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