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文明也被称为河流文明,埃及人的生活与尼罗河的涨落休戚相关。在日出日落的循环往复中,尼罗河畔的人们重复着每天的生活。希罗多德把埃及称作“尼罗河的赠礼”,事实上,古埃及的气候、植物、动物、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甚至古埃及人的生命都离不开这条长河的滋养。为了灌溉农田,古埃及农民使用双耳陶罐或者一种叫做shaduf的汲水器从尼罗河中取水。......
2023-08-05
尼罗河全长669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它是由发源于非洲中部山区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东非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这两条河流在埃及南部的苏丹平原相汇,向北注入地中海,在苏丹喀土穆至埃及阿斯旺之间峡谷区,河水因受浅滩和礁石影响,形成著名的“尼罗河六大瀑布”,阿斯旺大坝就建在第一大瀑布处。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在埃及首都开罗段分成许多岔流注入地中海,形成河渠交织、地势低平的三角洲平原。
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曾指出:“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整个埃及除北方沿海尼罗河三角洲的一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其他地区全部为热带、亚热带干旱气候,大部分国土被荒漠覆盖,这本是一块不适合农业生产的贫瘠土地,是尼罗河给这片干旱之地注入了一条绿色生命线。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6—10月都会定期泛滥。两河流域泛滥的河水只会给两岸的居民带来难以预料的灾难,而尼罗河每年定期缓慢泛滥的河水却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并为河谷两岸留下从上游密林带来的肥沃黑土,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
尼罗河
它给埃及这片干旱之地注入了绿色生命。
壁画中的古埃及人
古埃及染色技术相当发达,埃及人掌握了从植物中提取茜红、菘蓝、蓝靛等颜色的方法,用于染布和给壁画上色,这些上色壁画保存至今。(www.chuimin.cn)
毋庸置疑,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孕育了埃及文明,直到今天埃及依然是西亚和北非人口最多的国家。埃及人口90%以上分布在尼罗河谷和三角洲一带,正如谚语所说:“尼罗河上午干涸,埃及下午死亡。”古代埃及人曾写下这样的诗篇:“啊,我赞美你,尼罗河,是你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和两河文明一样,古埃及文明也是一个已经灭亡的文明,在考古破译埃及文字之前,人们对埃及最主要的了解来自古希腊的作品。古埃及人并不把自己的国家叫作埃及,而是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埃及这个称呼是后来希腊人的叫法。
古埃及雕塑《拉荷特普王子及诺夫尔特公主像》
古埃及人和现在的埃及人并不等同,现在的埃及人属于阿拉伯人,虽然今日的埃及还存在古埃及人的直系后裔科普特人,不过科普特人因为和阿拉伯人频繁通婚,如今在外貌、语言上已和阿拉伯人基本没有多大差别。从遗留至今的古埃及雕塑与壁画上看,古代埃及民众的外貌特征为大眼睛、黑发黑眼、低矮瘦小、直鼻宽脸、棕红皮肤、没有络腮胡。不过古埃及人的棕红皮肤可能并非全是天生的,因为有记载表明,有些古埃及的统治者生下来时皮肤是比较白的。从古埃及雕塑《拉荷特普王子及诺夫尔特公主像》也可以看出,长期生活在闺房中、身着白色连衣长裙的诺夫尔特公主皮肤偏白,而拉荷特普王子则除短裤外全身裸露,皮肤呈棕红色,很明显,他的肤色是因为裸露身体、经常外出受太阳照射的影响。从语言上看,古埃及语属于闪米特—含米特语系下的含米特语,其中的闪米特语是西亚地中海人种的主要语言,而含米特语则是古代北非与东非一些土著民族的语言。含米特语分为北支和东支:北支指埃及以西北非的柏柏尔人的语言,柏柏尔人属于地中海白色人种;东支指古埃及人、科普特人和东非库希特人、索马里人等的语言。从语言上看,古埃及语和今日东非埃塞俄比亚东部沿岸的索马里共和国的索马里语较为接近。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古埃及民众的祖先可能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从埃塞俄比亚红海丘陵地带迁移来到尼罗河流域,并和周边的地中海人种混血形成古埃及人。
虽然尼罗河沿岸农业条件如此优越,但从考古发现上看,直到约公元前5000年,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并不突出,这是由于早期农业生产力落后,而同时期北非气候温和湿润、水草繁茂,沙漠化还没开始,从事狩猎畜牧反而有更大的收益。已知非洲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并非出现在埃及尼罗河谷,而是出现在今日的“死亡之地”撒哈拉沙漠。与今日的干枯沙漠景象不同,当时的撒哈拉还比较湿润,为稀树草原之地。撒哈拉新石器文化没有明显的农业迹象,主要遗存是陶器和岩画,其陶器制作时间早于埃及东部和欧洲北部,可确定是独立陶器制作的发源地。其岩画代表是距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边界不远的撒哈拉中部的阿杰尔高原的岩石绘画,以大量的动物画出名,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史前艺术博物馆”。约公元前5000年之后,非洲北部气候开始进入干燥阶段,气候逐渐变得越来越炎热干旱,湖泊、溪流相继干涸断流,撒哈拉河马和大西洋象从此绝迹,繁盛的草原变成无尽的撒哈拉沙漠。原本从事游牧狩猎的人们开始逐渐迁移到尼罗河流域从事农业耕作,尼罗河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得以显现,河流两岸的农业村落迅猛增加。
埃及文明也被称为河流文明,埃及人的生活与尼罗河的涨落休戚相关。在日出日落的循环往复中,尼罗河畔的人们重复着每天的生活。希罗多德把埃及称作“尼罗河的赠礼”,事实上,古埃及的气候、植物、动物、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甚至古埃及人的生命都离不开这条长河的滋养。为了灌溉农田,古埃及农民使用双耳陶罐或者一种叫做shaduf的汲水器从尼罗河中取水。......
2023-08-05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畔的辉煌王朝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说到古埃及文明,不能不谈到埃及代表性的建筑——金字塔。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距今已有4500年,可谓是最早的金字塔建筑了。埃及金字塔还被誉为当今最高的古代建筑物和世界八大奇迹之首。其中最大的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金字塔不愧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2024-06-10
人类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森林,开始探索其他更适合生存的空间。要成为有更高级别的生命,掌握火的使用方法无疑是既酷炫又实用的技能。然而,尼安德特人的一部分基因存留了下来,延续至今。人类灿烂辉煌的文明,都不过是地球“一年”最后一分钟的一支短小插曲。......
2023-10-28
而亚欧非大陆上的文明史也将是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世界古代史的重点。北非地区自古以来与亚欧地区联成一体,其地主要人种为白种人,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则是黑种人的世界。因此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这里一直是世界历史的核心地区。虽然如今西亚北非与欧洲分属中东与西方两大不同的文明体系,但在历史上西亚北非的地中海沿岸与欧洲共同组成了古典时代的西方文明。......
2023-10-15
而中国传说中最早与统一相关的战争,也发生在这一时期,那么黄帝统一天下的传说是否有一定的可信度呢?至于黄帝统一天下的传说,则发生在远早于文明时代之前的史前部落时代,黄帝统一的是各个部落,而非各个城邦。这个部落联盟建立者的事迹会不会也是黄帝传说的由来之一呢?从这点看,炎黄部落联盟的传说也可能与上古姬姜两部落联盟的历史背景有关。......
2023-10-15
由此可见蚩尤可能与炎帝同族,原归属炎帝,在炎帝被黄帝击败后,蚩尤起兵反抗黄帝,最后兵败被杀。传说蚩尤部落共分为九个,被称为九黎部,今人常称蚩尤是东夷部落的首领,将其部众称为东夷九黎,并认为黄帝战蚩尤,是西部的黄帝部落东进,战胜东部的蚩尤部落。龙山文化兴起于山东,呈现自东向西传播的趋势,如果传说要和考古对应,那也是东方中原地区的黄帝部落打败西方的炎帝蚩尤部落,自东向西统一中原。......
2023-10-15
所以,当时间的齿轮转到法老统治时期,埃及文明已然璀璨生辉。第一个阶段是孟斐斯[1]帝国时期,研究者们认为这段历史自公元前2895年始,终结于公元前2360年,或自公元前2778年始,终结于公元前2242年。孟斐斯帝国的鼎盛时期,在其第四代王朝时期,约为公元前2840年至公元前2680年。在国力强大的孟斐斯帝国,埃及人民用智慧和汗水留下了许多精美的作品,堪称不朽。它在孟斐斯帝国的第四王朝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3-07-03
从猿到人万物之灵诞生记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命,那么,人类究竟是从什么物种进化而来的呢?新人是从猿到人进化的最后一个阶段,之后人类便进入了现代人的发展阶段。早期猿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至300万年之间。晚期猿人生存在距今50万年至200万年之间,目前出土的有印尼的爪哇直立人、莫佐克托人,欧洲的海得堡人以及我国的元谋人、蓝田人、巫山人和北京猿人等。......
2024-07-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