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月沃地:农牧业革命

新月沃地:农牧业革命

【摘要】:土耳其哥贝克力石阵以南不远处的阿布胡赖拉遗址为农牧业革命最早发生时的种种变化提供了的最可靠的记录。黎凡特是种植业革命的中心,而黎凡特北部土耳其托罗斯山脉和东部伊朗扎格罗斯山地则是畜牧业革命的中心。黎凡特及周边地区成为人类最早的农牧业革命中心并不奇怪,因为这里正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容易驯化的动植物,而在非洲和美洲地区,大多动物直到今天还难以驯化。

土耳其哥贝克力石阵以南不远处的阿布胡赖拉遗址为农牧业革命最早发生时的种种变化提供了的最可靠的记录。该遗址起始年代约为公元前11500年之前,位于叙利亚北部,是由一堆半地穴式房屋组成的定居村落,遗址展现了狩猎采集者逐渐过渡到最早的农耕者的进程。最初这是一个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三四百人的定居聚落,到公元前10500年前后,由于气候突变,采集、狩猎资源枯竭,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这是目前考古所知较早的驯化作物。在此之前,单粒小麦可能已经在哥贝克力石阵附近种植,因为黑麦本是小麦的伴生杂草,其驯化应在野生小麦种植出现后。由于农业的出现,阿布胡赖拉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也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

此后新月沃地一带的农业村落不断增加,驯化作物也逐渐增多,到约公元前9000年,已驯化的作物包括大麦、小麦、燕麦、豌豆、扁豆、无花果等。在这些农作物中,以小麦和大麦最为重要。虽然在现代小麦是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但在最初,大麦的种植更加普遍。大麦属于粗粮,口感不如小麦,现在更多用作动物饲料和酿酒,不过由于它对盐碱化土壤的适应性比小麦强,并且能生长于高寒之处,所以成为当时许多地区重要的食物来源。

黎凡特是种植业革命的中心,而黎凡特北部土耳其托罗斯山脉和东部伊朗扎格罗斯山地则是畜牧业革命的中心。这里的山地草原为山羊和绵羊的捕猎、驯化及牧养提供了理想的场所,这里的人们最早驯养了猪、山羊、绵羊等家畜。1万年前扎格罗斯山地周边的伊朗甘吉达雷遗址、伊拉克的扎维凯米—沙尼达尔遗址分别是已知最早驯化山羊和绵羊的地方,而托罗斯山脉南部的恰约尼遗址则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家猪,以及人类最早发现并使用的天然纤维亚麻布。

黎凡特及周边地区成为人类最早的农牧业革命中心并不奇怪,因为这里正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容易驯化的动植物,而在非洲和美洲地区,大多动物直到今天还难以驯化。农业、畜牧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采集、狩猎为主的攫取型经济转变为以农牧业为主的生产型经济,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不过从采集、狩猎向农业转变的最初是出于对大自然气候变化导致采集、狩猎资源匮乏的无奈。通过考古可知,在农业革命初期,农民与被他们取代的采集、狩猎者相比,身高变矮了,营养变差了,疾病增多了,连寿命也变短了。不过由于单位面积养活的农业人口要远比同面积采集、狩猎人口更多,农业部落在与采集、狩猎部落发生冲突时有人数上的优势,因此随着农业部落的扩张,采集、狩猎者都被排挤到了不适合农耕的丛林与荒漠地区。

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人类生活因而由游猎向定居转化。于是,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村落取代了旧石器时代的流动种群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单位,而城墙作为农业时代系统的防御工事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在黎凡特的约旦河谷就发现了人类已知最早的防御性大型聚落——世界第一座古城耶利哥。

耶利哥又名杰里科,本意是“月亮城”和“香料城”,因为棕榈树茂盛,又被称为“棕榈树之城”。该城位于以色列耶路撒冷与约旦首都安曼之间,低于海平面300多米,是世界上“最低的城市”。该地区气候干燥、雨水稀少,全靠地下丰富的泉水才形成沙漠里的一片绿洲。耶利哥居民掌握了高超的燧石工具制作技术,并开始制盐和出口盐。盐不但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而且人们用盐腌食物。制盐业带来了巨大利润,让位于低地绿洲的耶利哥迅速崛起,成为大型的聚落,为保护当地的盐矿,耶利哥居民开始建筑人类最早的城防设施。(www.chuimin.cn)

耶利哥城墙遗址

耶利哥城的主要建筑材料包括夯土、土坯、砖泥和石块。夯土主要指通过重物砸土,挤压泥土中的空隙让泥土变得结实,制成夯土墙;土坯指在模型里制成的方形黏土块,主要用来盘灶、盘炕、砌墙,在现代农村还经常可以看见土坯房;泥砖是这一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这些砖是用烂泥加上芦苇再晒干的办法制成的面包砖。在约公元前8000—前7500年,耶利哥出现了人类最早的防御性的建筑——防御塔、城墙和壕沟。石砌的防御塔直径10米,高达9米,有22级阶梯可直通顶端,周边的城墙厚2米,最高超过6米,用雕凿规整的石块垒成。城墙外还有一条宽6.44米、深2.75米的壕沟,城内面积超过4.8万平方米,人口为2000—3000人,是人类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城墙遗址。

城墙的出现为人类文明提供了更坚固的载体,除了城防建筑外,耶利哥城内的民居建筑也处于领先地位,各类民居用土坯建成,其中较高档的方形大房间被几个小屋子围绕,屋前带有庭院,室内设有壁炉,墙壁用灰泥粉刷,地板用红色或粉红色的石灰石铺垫,上盖有芦苇编织的地毯。在耶利哥城内还有专门用于手工业的作坊和祭祀神庙,神庙内设神龛和与人同高的雕像,还有一个用灰泥塑成面部的人类头骨,眼睛用贝壳镶嵌。

在耶利哥古城兴建之后,约旦河谷地区兴起城墙建设的浪潮,在耶利哥附近的艾因加扎尔遗址和贝达遗址的人口分别有3000人和1000人,外有石砌的围墙,内有土坯方形房屋,规模和城建都堪比耶利哥,约旦河谷是当时世界上城防建筑最发达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