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盘古创世”的神话流行开来后,伏羲、女娲二祖从中国创世神话中最早的两位神演变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两个人。伏羲是三皇之首,伏羲去世后,女娲接替了伏羲的位置,成为三皇之一。燧人、伏羲、神农也成为三皇最早的人选。在这里,三皇的说法又多出一个祝融氏,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和水神共工对应,在北宋刘恕《通鉴外纪》则将“伏羲、神农、共工”列为三皇。......
2023-10-15
开始直立行走的南方古猿
根据遗传变异原理,生物基因在繁殖时会发生可遗传的变异,随着不断变异,一个共同祖先的后代将会变得各不相同,最后形成不同的物种。一个新的物种形成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一)可遗传变异产生;(二)变异个体成功适应自然并使相应变异基因在群体里扩散并取代原有的基因,形成变异种群;(三)变异种群由于地理生态隔离逐渐形成亚种,如再进一步形成了生殖隔离[2],也就是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3],亚种就演化成了新物种。
遗传变异的典型例子就是对狗的选育,人类通过人工选育的方法,按照不同功能对狗进行配种,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保持纯种,避免不同种狗类杂交,这相当于人为造成物种隔离,从而让少数变异基因流传下来,形成现在猎犬、牧羊犬、雪橇犬、斗犬等多种类型,最终使狗变成了外形多样的动物。而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也因遗传变异与地理生态隔离,形成不同的人种。但从生物分类学上来说,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祖先,因为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生殖隔离。而黑猩猩虽然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77%,同属类人猿亚目,但因为两者分化的时间太长,已经出现了生殖隔离,所以黑猩猩哪怕以后演化得比人更有智慧,也不属于人类,因为存在生殖隔离。
按照现代生物学界最常用的“界门纲目科属种”七分法,人类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人属—智人种。现存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的灵长类动物就是类人猿亚目生物,分为长臂猿、红毛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四大类人猿。猿和猴的最大区别就是体形更大,且没有尾巴。与人类血缘最近的类人猿黑猩猩生活在非洲,而非洲也同样发现了种类最多和最古老的古人类化石。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距今大约55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因最早发现于非洲南部而得名。东非埃塞俄比亚的国宝化石“露西”是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成年南方古猿化石,号称“人类祖母”。虽然被划为人类,但是将化石复原之后就会发现,它们分明还是尖嘴猴腮、浑身长毛的猩猩,就连脑容量也和黑猩猩相仿;唯一不同的是,南方古猿已经脱离森林走向草原生活。这一举动是人和猩猩分化的重要标志,古人类学家认为这群离开森林的猿类最终成为人类的祖先,而继续留在森林里的古猿则演化成黑猩猩。
当人类的祖先从森林走向草原时,面对他们所不熟悉的自然环境,以及拥有尖牙利爪的大型猫科和犬科动物时,这一过程必然是十分悲壮而惨烈的。有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人类有很大概率演化成一种半猿半犬或半猿半猫体形的动物,如狒狒。狒狒是唯一适应丛林外生活的猴科动物,它们长着一副像狗一样的裸露口鼻,奔跑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56公里,能像野犬一样捕杀猎物,其又尖又长的獠牙让狮子都畏惧三分,公狒狒英勇好斗,甚至敢与花豹和母狮单挑,是灵长类走出丛林后成功演化的典范。
然而人类祖先南方古猿走了一条和狒狒完全不同的演化路线——使用工具。猿猴在树上时,手忙着攀爬和进食,当在地上行走或坐下时,就可以使用工具,如狒狒就经常用石头猎取蝎子为食。南方古猿则更进一步,它们通过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从而使用天然工具捕捉小动物。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是从猿到人的重要一步,尽管这最初的一步不是十分奏效,事实证明,南方古猿的狩猎技术令人不敢恭维,从洞穴积存可知,它们很大程度上是扮演食用其他肉食动物残余腐肉的清道夫角色;但是脚的直立和手的进化影响到大脑的开发,使人类最终完成从使用天然工具到制作工具的飞跃,从此人类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旁系亲属猩猩和狒狒,成了文明的缔造者。
南方古猿之后,约250万年前,东非出现了最早制造和保存(不是使用)工具的猿人,被称为能人,意为“巧手之人”。从外形上很难区分南方古猿和能人的差别,它们体重都约40公斤,身高都在130厘米左右,都浑身长毛,能两足行走。之所以称能人为人,南方古猿为猿,就在于能人会制造和保存工具。制造和保存工具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其他动物如黑猩猩也会为了觅食或其他目的制造和使用工具,不过它们制造工具是靠本能,或是为了直观的目的,它们不能为可能发生的事情提前准备工具,也不会随时把工具带在身边,如黑猩猩很少能把它们使用的小棍子或者石头带出几米之外。与它们不同,能人不仅能像黑猩猩那样即兴而作,随机利用就近能取得的工具,而且能提前制造并保留工具,以备将来之用。
制造和保存工具的出现标志着旧石器时代的开始。旧石器也就是打制石器,锤石技术是最早的旧石器生产技术,就是用鹅卵石等较硬的石头击打敲碎其他石块,形成一些锋利的棱角和切片。这些有棱角的石片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切肉,人类没有强壮的犬齿和颌骨,这些尖锐的石头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替代工具,这种石器工艺最早发现于东非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是奥杜韦文化石器工艺的代表。(www.chuimin.cn)
到约200万年前,一种新品种的人类——直立人——开始取代能人。直立人属于晚期猿人,从直立人这个名字就可知他们直立行走的能力要比能人更强。虽然南方古猿和能人都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但是他们走起路来就像蹒跚学步的小孩,摇摇晃晃,重心不稳。这是因为他们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都是上肢比下肢发达,而直立人下肢骨骼明显比上肢粗硕,其下肢结构与现代人类已经基本无异。直立人的脚也已经完全进化成现代人的形状,与手的形态迥然不同,完全为行走而生。虽然直立人的头颅还是猿的模样,但是其脑容量(900—1200毫升)比之前的早期猿人大一倍,相当于现代人(1300—1600毫升)的三分之二。
直立人制作的阿舍利型手斧
两足行走和脑容量的扩大让直立人能更好地使用双手并进行发明创造。非洲早期的直立人被称为匠人,他们形成了比奥杜韦石器文化更先进的阿舍利石器文化,阿舍利石器先用硬锤打击,再使用骨头和硬木等软锤来加工,其典型代表阿舍利型手斧的左右两边和正反两面基本对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两面打制、加工精细的重型工具。这种手斧既可用来切削、挖掘、狩猎,还可用来制造其他工具。此外,直立人还懂得利用天然火种,这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根本而深远的影响,火的使用使大量过去不能食用或难以消化的食物被加工为熟食,从而大大增加了食物来源。火带来的光明增强了人类抵御野兽的能力,方便人类在夜晚和黑暗处活动。火带来的温暖,使直立人能够冲出过去难以离开的非洲地区[4],流动到全球各地。如今,直立人之前的人类化石基本仅见于非洲,而直立人的化石在亚欧非三洲都有发现,中国最早发现的一批古人类化石,如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和北京猿人,也都同属直立人种。
到此,亚欧非三洲都有了直立人的踪迹,那么现存人类是否就是从这些直立人进化而来的呢?“人类多地区进化说”就认为:直立人从非洲扩展到世界其他大陆以后,再分别进化为现代的非洲黑种人、亚洲黄种人、大洋洲棕种人和欧洲白种人。
不过从繁殖角度上讲,直立人早在200万—180万年前就已离开非洲大陆,如果各地区人类这么早就开始独立演化,那么如此长时间的物种隔绝会导致今日东亚人和欧洲人、非洲人之间繁殖后代的困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吴新智院士是“人类多地区进化说”的支持者,他认为各地猿人的演化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存在杂交混血,至于中国境内的人类,则是以当地的直立人连续进化为主,附带外来人种杂交为辅,从而使中国人与其他人群能维系在同一个物种内,没有出现生殖隔离。吴新智院士还通过比较北京猿人和现代人的骨骼特征,发现70%的中国人在头骨上有3个特征和北京猿人是一致的,并由此论证北京猿人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祖先,但他的学生刘武去非洲考察时,却发现有30%的东非人在这3个头骨特征上也和北京猿人相一致。由此可见,不能仅从几个简单形态上的相似来论证“人类多地区进化说”,因为中国人身上只有极少数特征与北京猿人相似,而绝大部分特征都与其他地区人种相同。
蒙古乌兰巴托的国家历史博物馆内的古人类模型
如果不是因为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相信没有人会认为亚洲人和直立人的亲缘关系会比亚洲人和欧洲人的亲缘关系更近,因为他们生理上的巨大差别一目了然。但实际上认为亚洲人和直立人的亲缘关系更近的观点,正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误解,许多人误以为猿人都会朝着相同的方向进化,生活在各地的直立人是通过进化变得相似的。然而物种进化的基本条件——遗传基因突变——是随机性的,同样,虽然人类被定义为高级动物,但物种进化也绝非动物进化成人,人类不是进化的目的,而是基因随机突变加自然选择的偶然产物,无论是演化出翅膀,还是双手,都是随机加自然选择的结果。物种之间亲缘度越小,差别就会越大,现代人与直立人的身体构造有巨大差异,而现代四大人种的生理特征高度相似,只是肤色、发色、五官稍有差别,直立人还不会说话,约十几万年前从现存人种中最早分化出去的科伊桑人学习语言还有发音障碍,但四大人种之间则完全可以互相学习语言。人类的血型具有遗传性,黄种人内部的血型各不相同,但是这些不同血型都可以在黑人和白人身上找到,同血型就可互相输血,而现代人绝对不可能和直立人互相输血,因为直立人在约20万年前就已灭绝,而现代人类的4种血型中最古老的O型血,其形成的时间在4万至6万年之间,这些都证明了现存四大人种间的亲缘关系远远大于各地直立人间的亲缘关系,世界各地的直立人绝对不会不约而同地演化成现代人类。目前科学家已通过基因检测等方法证明现代人类全都是非洲智人的后代[5]。
在“盘古创世”的神话流行开来后,伏羲、女娲二祖从中国创世神话中最早的两位神演变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两个人。伏羲是三皇之首,伏羲去世后,女娲接替了伏羲的位置,成为三皇之一。燧人、伏羲、神农也成为三皇最早的人选。在这里,三皇的说法又多出一个祝融氏,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和水神共工对应,在北宋刘恕《通鉴外纪》则将“伏羲、神农、共工”列为三皇。......
2023-10-15
距今约25万—20万年:东非早期智人演化成晚期智人,目前已知年代最为久远的晚期智人遗存是在东非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奥莫人,距今约19.5万年。到此,在旧石器时代,非洲不仅发现了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人类化石和石器文化,而且是世界上已知的人类各发展阶段没有缺环、年代前后相继的地区。人类的演化距今约4万—1万年:克罗马农人在欧洲地区活动,他们创造了欧洲旧石器晚期文化。......
2023-10-15
而亚欧非大陆上的文明史也将是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世界古代史的重点。北非地区自古以来与亚欧地区联成一体,其地主要人种为白种人,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则是黑种人的世界。因此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这里一直是世界历史的核心地区。虽然如今西亚北非与欧洲分属中东与西方两大不同的文明体系,但在历史上西亚北非的地中海沿岸与欧洲共同组成了古典时代的西方文明。......
2023-10-15
萨尔贡建立阿卡德王国后,南方乌鲁克王卢伽尔扎吉西向躲在吉尔苏的拉格什王乌鲁卡吉那发动最后的进攻,乌鲁卡吉那向北方阿卡德王萨尔贡求助,萨尔贡以此为由挥师南下和乌鲁克王卢伽尔扎吉西展开南北统一大战。尼普尔出土铭文记载“恩利尔把王权交给萨尔贡,阿卡德进入太平盛世”。至此,巴比伦尼亚终于被这位闪米特人的弃婴萨尔贡所统一。......
2023-10-15
根据五行理论,因为金生水,故少昊氏没,颛顼氏以水德继之。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少昊的侄子,国号为“高阳”,即高阳氏,为五帝中第二位,在天神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又称黑帝或玄帝,以水德闻名。颛顼水生木,颛顼死后由其侄子少昊之孙高辛以木德继之,为五帝第三位的帝喾。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喾妃子简狄吃玄鸟卵而生契,契名义上是帝喾的后代。......
2023-10-15
由此可见蚩尤可能与炎帝同族,原归属炎帝,在炎帝被黄帝击败后,蚩尤起兵反抗黄帝,最后兵败被杀。传说蚩尤部落共分为九个,被称为九黎部,今人常称蚩尤是东夷部落的首领,将其部众称为东夷九黎,并认为黄帝战蚩尤,是西部的黄帝部落东进,战胜东部的蚩尤部落。龙山文化兴起于山东,呈现自东向西传播的趋势,如果传说要和考古对应,那也是东方中原地区的黄帝部落打败西方的炎帝蚩尤部落,自东向西统一中原。......
2023-10-15
两河流域是西亚文明的发源地。今日位于两河流域土地上的国家主要是伊拉克。“伊拉克”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血管”,特指两河流域像血管一样密集的水网。两河流域史前时期的女性雕像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冲积平原的早期农业文化被称为欧贝德文化[8],该文化因最早发现于伊拉克最南端波斯湾沿岸的欧贝德遗址而得名。欧贝德文化陶器约公元前5000年,安纳托利亚的冶铜技术传入两河流域,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出现了铜石并用的哈拉夫文化。......
2023-10-15
乌鲁克城能够被称为最早的城市文明,不仅是因为其城内拥有代表国家力量与作为行政、宗教中心的大型公共建筑,还因其形成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的城市经济。还有许多考古学者将城市、文字、青铜器和大型礼仪性建筑视为文明形成的要素。一般而言,一个地区只要出现了其中的两至三项,就可断定这个地区进入了文明。而其中,城市和文字又是文明出现的最主要标志。......
2023-1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