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舟山井文化:井里乾坤传承

舟山井文化:井里乾坤传承

【摘要】:舟山是严重缺水的海岛地区。为了生存,舟山人民开掘了各种具有舟山海岛特色的水井,这种水井的保护和文化传承,也理应予以考虑。这姐妹水井现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上述水井,充分体现出舟山独有的井文化特质,也许它们的历史价值不大,但是具有海洋人文价值,也应该以申报文物、立碑说明、整理环境、保护水源等各种方法予以精心保护。

舟山是严重缺水的海岛地区。舟山人民对于水井具有深厚的感情。尽可能保留更多的水井,既是舟山历史文化保留和传承的需要,也符合舟山人民对于水井深厚情感的心理诉求。

为了生存,舟山人民开掘了各种具有舟山海岛特色的水井,这种水井的保护和文化传承,也理应予以考虑。

虾峙岛池中井 位于普陀区虾峙兴港村礁岙。据当地老人介绍,这个水池和水井自古以来就是村民主要的生活用水来源。后来经过几次大修,才成现在模样。它的最大特色就是池中有井。池挨一个半圆形水池,位于一个坎壁之下,三面砌以石壁,东南方向的一面为取水之处。奇妙的是,村民取水并非直接从池中汲取,而是通过一个圆形的石料凿空的井口,而井中之水,却是与水池直接相连。这就形成了池中井的有趣格局。一道曲尺形的精致石栏杆,将井口与水池分割,这样既可以保证取水人的安全,又使得水池和水井的布局显得非常美观。

细究其如此布局的缘由,却又是与水的贵重有密切关系。据老人说,由于礁岙一带全是山坡,凿井困难,没有地方蓄水聚水,好不容易在此处挖出了一个水池,池中之水成为全岙人的生命之源,每一滴水都异常珍贵。为了节约用水,同时也为了保持水质,村民们在取水处砌起了石栏杆,阻挡肆意取水之人;又为了取水方便,特地在池中搭起石板,圈出一个平地,同时把石板凿空,形成一个水井状。这样汲水只能通过井口进行,每一桶水的取得都比较费劲,因此不知不觉形成了珍惜用水的心理定式。

现在岛上通了自来水,这口水池里的水不再供饮用,但是村民非常爱惜它。水池和水池中的水井,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种爱水护水的村俗文化传统,也必将世代相传。

大盘岛露天坑道井 位于嵊泗县大盘岛。大盘是一个小岛,与附近的壁下岛和安基(野猫洞岛)等一起构成了一个精致的岛屿群体。大盘全岛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蓄水极为困难,岛上居民只好挖坑道蓄水。但是大盘的这口当地人自豪地称为坑道井的井,并非如一般坑道井那样挖进山腹去,而是平地挖下去,所以实际上是一种竖井的挖法。但所挖的不是泥土沙地,而是岩石,他们硬生生从岩石里挖出一个露天的坑来聚水。这在内陆地区是无法想象的。现在岛上早已经实行了海水淡化工程,这口“坑道井”的供水功能已经基本消失,但是岛上人对它很有感情,将它围上栏杆,精心保护起来,成了岛屿文化的一部分。

滩浒岛沙井和坑道水井 位于嵊泗大洋镇滩浒岛村海边的沙井和山腹中的坑道水井,也非常具有海岛特色。这口水井位于滩浒岛南部海边沙滩与陆基之间,似乎与海相通,因为井水的水位会随着潮流的涨退而升降。由于与海相通,沙井的水质很差,有苦涩味道,但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它却是滩浒岛人最主要的生活用水之一。虽然现在它主要用作洗涤,但岛上人对它充满感情,将它精心保护起来。

由于所处位置过于偏远,滩浒岛至今不通自来水,岛上人现在的生活用水,主要来自那口坑道水井。它不是简单的坑道井,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水井,而是位于坑道里面的水井。也就是说,需要先挖一个很深的坑道,然后在坑道里面再垂直挖出一口水井,所以叫作坑道水井。它本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部队进驻滩浒岛时挖的战备井,后来部队撤走,坑道和水井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了岛上人的生命水源。

大峧山黄礁嘴井 位于岱山县高亭镇西南方向的大峧山岛村子的中心位置,为并列在一起的两口水井。挖凿年代不详,据年老村民介绍,他们很小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存在了,或许已经存在了数百年。自从大峧山有了岛民,它们就存在了。(www.chuimin.cn)

双井不深,但井水清澈见底。它们的井沿是水泥浇注的,与地面的水泥地颜色一样,说明这是后来建造的,旧的井沿已经不存在了。

水井旁边的一块石碑,却满是沧桑感。它表面很是粗糙不平,长满了苔藓,显得很是古朴,上面文字湮灭不可辨认。据老人说,上面原来写的是大家集资开挖此井,告诫后人要精心保护水井,使它能世世代代造福村民。

村民们显然谨记祖宗的告诫。这姐妹水井现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岛上土地有限而珍贵,但是这水井周围的空地很宽敞,还被砖石围墙保护起来。水井的旁边是村里主要的村道,水井和村道之间放置有长条石凳,可以供人们休息聊天。所以这口水井和它周围的环境,颇有村里广场的意味。它成了一个大家乐意聚合的公共场所

大蒲门宫井 位于岱山县高亭镇大蒲门村,因旁近村中天后宫而得名。为清代古井,虽然历史并不是很长,却是大蒲门村现存最老之水井,水质清澈,深受村民喜爱。至今仍有许多居民习惯使用井水来淘米做饭和烧开水泡茶。

应家井潭 位于岱山县衢山镇太平社区打水村里峙坑半山腰。据当地人口述建于清末。井口圆形,井内壁乱石砌成,建造相对简单,但实用性强,现井面用水泥浇筑。井水清澈,历来用于饮用及酿酒,至今仍然受当地居民的喜爱。

盛家古井 位于岱山县衢山镇沙龙社区涨网套村,清末古井。井口由三块石头经粗加工后拼成圆形,1958年人民公社时井口用水泥浇筑,一度改名为“食堂井潭”,可见它曾经是村里食堂的主要供水水井。2007年又经修缮。井水清澈,冬暖夏凉,当地百姓对此井爱之如宝,部分居民至今仍用井水作为生活用水。

张家双口井潭 位于岱山县衢山镇桂花社区沙塘村观音山北边山脚下。清末由沙塘村张家人牵头所建。井口呈长方形,四沿用石条砌成,中间用上下两根石条将井口分为两口,故称“张家双口井潭”。井水清澈,长期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用水,还常被用于做年糕、酿酒等特殊用水。村民对它很有感情,对它进行精心保护。

上述水井,充分体现出舟山独有的井文化特质,也许它们的历史价值不大,但是具有海洋人文价值,也应该以申报文物、立碑说明、整理环境、保护水源等各种方法予以精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