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舟山井文化:古井记载的珍贵成果

舟山井文化:古井记载的珍贵成果

【摘要】:惠泉井 这是舟山有史记载的最早的古井。可见作为舟山水井的老祖,它有非常显赫的历史地位。据舟山文化专家夏志刚和孙峰等调查,该地有一个“荷花池湾”的地名。这口水井,明天启《舟山志》还有记载,说明它在明代还存在,不过现在已经片毛不存,仔细揣摩语意,其位置当在现今东岳山山下与海之间。舟山井四眼井也是舟山有史记载的最古老的水井之一,仅次于惠泉井。明天启《舟山志》记载有它的名字。

惠泉井 这是舟山有史记载的最早的古井。舟山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井文化意识。宋乾道《四明图经·昌国县》专门列有《水(湖潭井)》栏目。惠泉井的记载就出现在这里。“惠泉井,在县东北一里,深二丈。邑人皆汲用之。……皇朝端拱二年开凿。”宋端拱二年即公元989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南宋《庆元府境图》上标注的内容都是石弄山(花鸟岛)、三姑山(洋山)、桃花岛等,而代表城关标注的,竟是“惠泉井”。可见作为舟山水井的老祖,它有非常显赫的历史地位。

惠泉井

水井的历史地位,构成了井文化的历史内涵。除此以外,惠泉井的井文化内涵非常丰富。首先是它的名字。好的水井总是拥有好的名字。“惠泉”的井名,表明了它是山泉好水,水质清冽甜美,而一个“惠”字,又寄寓了这好泉为天赐之水以及它可以惠及众生等意思。其次《四明图经·昌国县》关于惠泉井的记载中,还有一句“尝有白蛇出现”。这显然是民间故事的内容,却大大增添了这口普通水井的文化内涵。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条白蛇后来起了变化。约60年后,宋宝庆《四明志》相同的记载中,增加了一句“大旱不枯,间有白蛇出现,井之灵也”,把白蛇与水源充沛联系在了一起,加浓了水井的“灵气”。到了明天启《舟山志》里,则又是“间有白龙出见”,白蛇演变成了白龙,龙属水,永不干涸的源泉来历有了更“合理”的解释。

惠泉井的具体位置,在北宋时代为“县东北一里”,也就是现在定海城北龙峰山下的荷花池一带。明天启《舟山志》的编撰者在沿用了前志有关“惠泉井”的记载后,还特地加了一句:“荷花池,去城北一里,赵浚恭凿以灌田,而植以莲,今存。”

非常遗憾的是,这样一口有着老祖宗地位和身份的舟山水井,曾经一度被填平。据舟山文化专家夏志刚和孙峰等调查,该地有一个“荷花池湾”的地名。有当地老人回忆说,原来的“荷花池”大致呈正方形,周长约60米,池的南北各有一井,南边的为圆形井圈,北边的为四方形,距离地面一米不到有原来的井沿,原井沿之下又有叠压痕迹,可能就是“惠泉井”遗址。现今恢复了一口井和荷花池,但是不是历史上的那口惠泉井和荷花池,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还有一口“舟山井”,也是如此。元《大德昌国州图志》记舟山水井第一口讲的就是它:“舟山井,州南,枕海之趾,去海不半武。泓泉甘美可爱,山海相接,而咸淡之味琼异,岂泉脉有自来哉?”这口水井,明天启《舟山志》还有记载,说明它在明代还存在,不过现在已经片毛不存,仔细揣摩语意,其位置当在现今东岳山(元代称舟山,也有人认为指现已不存的道弄山)山下与海之间。虽然无法恢复,但如果能立碑说明,也有助于井文化传承了。

四眼井 四眼井位于定海昌国街道留方社区。“四眼井”的名字来自它有四个井口,这在水井中属于比较高的级别了。“四眼”显示它水源旺盛,泉涌蓬勃,同时也说明它使用者众多,需要更多的井口来提供方便。正如《大德昌国州图志》所说:“一井而四穴,汲者竞趋焉。”(www.chuimin.cn)

舟山井

四眼井也是舟山有史记载的最古老的水井之一,仅次于惠泉井。它对于研究定海城的历史、城区发展变迁情况和民俗风俗习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非常值得庆幸的是,它被完好地保存至今,数百年来它的容颜基本没有改变过。它现在是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块“定海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醒目地竖立在它的旁边。

而今它得到了更为精心的保护。虽然随着自来水的普及,它的供水功能被急剧弱化,但是它仍然是周围居民的洗涤佳处。它靠山的那边,砌上了洁白的明清时代风格的围墙,这既为它保留了历史的氤氲,又为市民的洗涤等活动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墙壁上“花缘芬芳而美丽,人因文明有魅力”等标语,又为它的井文化注入了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内涵。

藤坑井 藤坑井位于定海昌国街道留方社区藤坑湾路。元《大德昌国州图志》有载,虽然只有“藤坑井”三个字,但至少能够证明,早在元代的时候,它就已经存在。它对于研究当地的居住历史以及人口发展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2001年6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

两眼井 两眼井也位于定海昌国街道留方社区,可见在古代,现留方社区一带是定海重要的人居区。明天启《舟山志》记载有它的名字。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