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东极列岛舟山群岛的井文化

东极列岛舟山群岛的井文化

【摘要】:东极列岛位于舟山群岛东端,远离大陆,有庙子湖岛、黄兴岛、青浜岛、东福山岛等四个住人岛。东极淡水资源极其缺乏,主要利用小型水库山塘和坑道井储蓄淡水,岛民在宅院前后虽凿有水潭和水井,但蓄水不多。1995年,东极派出所被公安部授予“东海模范边防派出所”荣誉称号。青浜岛、庙子湖岛、黄兴岛基本也以驻地部队打凿的坑道井为主要水源。

东极列岛位于舟山群岛东端,远离大陆,有庙子湖岛、黄兴岛、青浜岛、东福山岛等四个住人岛。东极淡水资源极其缺乏,主要利用小型水库山塘和坑道井储蓄淡水,岛民在宅院前后虽凿有水潭和水井,但蓄水不多。岛上到处可见接水的橡皮管和露天水箱、水柜、水缸、水桶等蓄水工具。有些地方,利用石头表面的渗水,兜水成潭,再接入水箱内。随着海岛旅游的发展,民宿酒店数量陡增,岛上用水更是捉襟见肘,有关部门也想尽办法新修水库,解决生活用水问题。

爱民井 位于庙子湖岛普陀公安分局东极派出所院内,为室内井,井口长0.54米,宽0.44米,井深2.2米。用白瓷砖覆表面,井圈部分上层为水泥浇筑,下层为砖石垒叠。由于海岛淡水资源比较紧张,几十年来派出所院内的这口水井一直供周边百姓使用,除了做饮用水,井旁还建有洗衣槽,供百姓洗衣洗被,被群众称作“爱民井”。据居民回忆,此井开凿已近半个世纪,派出所的同志一波一波地调进调出,“爱民井”一直是军民共建双拥情的象征。1995年,东极派出所被公安部授予“东海模范边防派出所”荣誉称号。

对崩坑水潭 位于青浜岛对崩坑海边渔庄上山侧,据张姓居民说已有百年以上历史,俗称张家屋里水潭。水潭深0.5米,面积有15平方米,山水沿溪坑从上而下,周边筑有石墙,出入口处有三级台阶,为周围张、魏、沈、陈各姓氏用的饮用水。旱天缺水,各姓商量好,每两小时轮流管理,轮流使用。磨嘴子也有类似的一个潭,被称为磨嘴潭,周边无居民,岛民到磨嘴潭挑水补充淡水之不足。为了节约淡水资源,岛民只得先用海水淘米,最后一道用淡水。

中弄井 位于东福山大岙村村中心,北为民宿海缘山庄,南为原东福山大礼堂。此井为双眼井,井圈方形,长0.68米,宽0.65米,厚0.85米,井圈外高0.48米。井壁为圆形,直径2.7米,井壁为石砌。据周边岛民回忆,以前这里只是个小水潭,七八十年前扩凿为井,饮洗两用,后因居民蓄海水养海产品,时有海水渗入井畔,故已放弃饮用,仅做洗涤用水。三年前井圈、井台重修,平整后铺设了大理石。(www.chuimin.cn)

上排潭水井 又称大水井,在原东福乡政府旧址下坎,20世纪50年代凿。平顶形水井,长8米,宽6米,外高3米。井口在平顶西南侧,长宽各0.5米,井深4.1米,长期以来为大岙村村民唯一饮用公井。附近还有一口小水井,背山面海,长方形,长1米,宽0.8米,深0.8米,上盖石板,周边皆石条石块。

坑道井 沿东福山大岙村山谷上去,沿途有四口坑道井,蓄水量300—500立方米不等,自下而上,第一口为民用,第二口原为驻岛陆军用,后改为民用,第三口为驻岛海军所用,第四口坑道井名水晶宫,在白云庵出口与上山公路拐角处,为驻岛部队所用。类似的坑道井在全岛的蓄水量达3000立方米。遇到大旱天,岛民缺水,凡村干部出面跟部队要求,部队必会将淡水与民共享,军民鱼水情深可见一斑。青浜岛、庙子湖岛、黄兴岛基本也以驻地部队打凿的坑道井为主要水源。

水獭洞水潭 位于大树湾历史文化村石居高处,为天然石洞,外口高可站人,内径窄小,洞长10余米,洞内别有洞天,泉水潺潺,长年不息。周边是巨大天然砾石。水源来自东福山最高峰庵基岗,原大树湾渔民生活用水皆来自此脉山泉水。附近还有一个小水潭,也是利用巨石缝隙所形成的水坑,称圆水井,0.8米深,纺锤形,最长处1.2米,最宽处1米,为饮用水。在进村第一幢石居楼房的后面,也有一井,从沙戈潭里凿出,井深不到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