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小城镇的街道和弄堂、农村地区的聚居院落,往往都以水井为中心进行布局和建设,因此无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有“市井”文化的存在,舟山也是如此。有鉴于此,在古井的保护和文化传承上,就必须贯彻水井个体与周围环境营造整体保护的原则。舟山的一些水井保护工作,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水井周围都砌有保护墙,墙壁上还往往画有一些包含文化内容的图案和口号等。......
2023-10-15
白泉镇,位于定海区东北向,舟山本岛中北部,陆域面积82平方千米,由原白泉镇、北蝉乡撤并而成。南靠新城,西邻定海城区,北接干镇,辖13个社区,是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和浙江省中心城镇。人文底蕴深厚,出土有新石器时代“鸟形盏”等文物。常年蓄水量达1300万立方米,历史上以万金湖最为有名,白泉河主河全长11.5千米。土质肥沃,盛产皋泄晚稻杨梅。龙潭传说众多,可谓“富都”山水,源远流长。又有“千年海市,山水白泉”之称誉。
万金湖庙井 在白泉镇十字街万金湖路溪坑边,原万金湖庙的门口。经过2018年的维修,现已成万金湖路具有标志性的小景观,万金湖庙井也简称为庙井湖井。井低于街面0.7米,井口长1.6米,宽0.7米,深2米余。井台面、井台阶均大理石铺成,井内设不锈钢井梯两个,井架一个。可能为枯水时方便人下去舀水,也便于人不慎跌下时可从容上来。井台外是大理石围栏,长6米,宽1米,栏柱高1.2米。井有仿古照壁,长15米,高3米到2.5米不等。照墙中间镂空塑一金麒麟形象。照墙上有关于万金湖庙井的文字介绍。
白泉之名,以境内白泉湖(旧称富都湖、万金湖)得之。宋乾道《四明图经·昌国县志》载:“富都湖在县东北八十里,名万金湖,周回三十里,溉田二百顷。”宋宝庆《昌国县志》称:“潴水之所狭甚,而泉涌其间,旱车辐辏,未尝少减。”清康熙《定海县志》载:“白泉湖,县东北,原周广三十亩,潴水灌田,源泉沸涌。旧志名富都湖,一名万金湖。今作田。”万金湖形状狭长,有泉从湖中涌出,干旱时用专门的水车从这里取水,水也不会少。因为围垦造地,万金湖大约消失于明朝,在明天启《舟山志》中,万金湖已经成为田,而万金湖庙最早出现在明天启《舟山志》中。始建于康熙年间的老万金湖庙,显示了白泉人对万金湖的膜拜。这座庙原址就在万金湖井边,紧临十字路中积善庵,规模巨大,香火旺盛,“文革”时被拆除。据村民高如丰回忆,老庙前有两根高耸的旗杆,三扇大门,戏台和正殿相对,两侧还有廊屋。按照白泉的习俗,做戏文时,男人在中间看戏,女人只能在廊屋里看。
今天万金湖庙也已迁址重建,但万金湖路大溪坑边上的万金湖庙井却保留至今。清朱绪曾曾赋《白泉岙》诗:“污莱曾辟万金湖,鸠杖斜阳说富都。大小柯梅连苦竹,桔槔声歇唤提壶。”
万金湖庙井水质优,旱年不枯,可供3000余人饮用。白泉因此有酿酒的传统和习俗,几乎家家都会自制味醇又养生的“白酒水”。清代时,位于白泉十字路的协成酒坊,年产黄酒千余缸。20世纪50年代以后,白泉先后有白泉食品厂、白泉酒厂、定海啤酒厂等生产过黄酒、白酒、啤酒等酒类产品,用的都是万金湖庙井水。万金湖给白泉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里的道路、商家、饭店、社区都有以万金湖为名的。万金湖小学,在抗战期间也有名气。1938年定海小小图书馆就在万金湖小学设白泉分馆进行抗日宣传,为唤醒当地民众,联络各地抗日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1967年大旱,定海人、东边的沈家门人、西边的马目人,都来这里取水。部队开着一辆辆大卡车来,三四个水泵日夜抽水都没有把水抽干。可以说几乎一大半舟山本岛人都喝过这井水。据老人们回忆,从万金湖庙井挑来的水存在水缸里,看上去是“锃亮”的,完全不用放一些漂白净化的东西。
龙堂岭泄潭 在白泉镇北蝉龙堂岭上,山泉终年不竭。古有悬崖绝壁,瀑布直泻而下,为一大景观。现筑堤拦坝,潭边沿山修筑千米引水渠道,用于农田灌溉。宋宝庆《昌国县志》载:“泄潭,在县东北三十六里,潭据山腰,深浅不可测。”清咸丰五年(1855)曾建泄潭龙宫,清诗人朱绪曾赋诗《赞刘佖投诗泄潭》曰:
潭底龙眠稳抱珠,一诗惊起润焦枯。
但存霖雨苍生愿,自有风雷腕下驱。
刘佖是北宋宣和年间昌国县簿尉,据元大德《昌国州图志》卷四载,那年舟山遭遇大旱,刘佖代表官方,在白泉皋泄与北蝉交界的龙堂岭“泄潭”上,祈雨并投诗于潭,诗曰:
未跃天衢卧寂寥,碧潭流溢海山腰。
埋藏头角虽多日,鼓动风雷在一朝。
既若有心成变化,岂能无意泽枯焦。
神踪许为苍生起,愿击香车上九霄。
想不到诗笺沉而雨作,诗居然能动天地感鬼神?这一灵异事件记载在宋朝陈郁所撰的《藏一话腴外编》卷下内。比刘佖早几年的昌国进士薛寘(薛耘斋),有诗《咏泄潭瀑布》:
秋高水壮雪飞涛,岩木招风怒窍号。
不是玉虹低涧饮,白龙拖雨下山腰。(www.chuimin.cn)
龙潭多为民间求雨之处,而泄潭则是官方有名的求雨之所。南宋绍兴十一年至十三年(1141—1143)曾在昌国任县尉(或说绍兴十八年三月,以余姚尉摄昌国正监盐官),后官至右丞相、越国忠定王的史浩(1106—1194),曾作《昌国泄潭祈雨疏》,文如下:
民亦劳止,莫苏就槁之苗;天必从之,愿霈为霖之雨。恭投鹫岭,祗祷龙渊。洒道清尘,肃花幔而匝地;升云上气,徯水泽以盈畴。凡我有生,敢忘大赐。
关于泄潭,民间还有一些传说,但舟山各地龙潭的传说有很多相似性,比如都说龙潭通海,说是有人将扁担掉进了潭里,第二天却在附近的海边看到了这根扁担。乾隆年间(1736—1795)定海进士、内阁中书陈庆槐在他的《又过西龙堂》诗云:
渐入无人境,青山自送迎。
草痕知鹿过,水势觉龙行。
暗穴深通海,高崖俨列城。
片时潭上坐,气肃道心生。
诗中“深通海”的“暗穴”即指泄潭。岭下的龙堂孙村民还流传着和尚与白龙斗法的故事:和尚每每在寺内晒谷,白龙就下雨;和尚每每将谷收进,就雨过天晴。气得和尚拿了块“狗血犁耙”压于龙潭,欲置白龙于死地。白龙发动大水淹杀和尚,和尚便漂过龙堂岭而去。因此当地又有“龙堂孙,大水不过岭”之谣说。
泄潭之水从山上而下,好比“龙渊之水”。因此官方认为此乃真“龙渊”,于清咸丰五年(1855)建泄潭龙宫,于是泄潭成了官方求雨的主要场所,祈雨气氛庄重,官员神情严肃,神态谦恭,一派诚挚之意。确实,为治下的海岛百姓祈雨,解脱旱情,是儒家思想熏陶下古代舟山官员的一种神圣的责任。
崇圣宫龙泉井 民间称“龙泉仙水”。位于白泉镇崇圣宫南侧靠山崖处,即白泉公园旁连山脚下。井圈圆形,一人围抱大小,井不深,天然石穴形成,洞口塑龙首,乡民求为仙药之水。1998年崇圣宫从原址(现白泉镇政府所在地)搬至连山脚下,在一片农田和下山头窑厂之上重建。崇圣宫原建于宋建隆元年(960),本祀关帝,宋宝元元年(1038)改崇圣庵,奉佛像。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修,复改崇圣宫,祀东岳帝。今祀东岳帝、关公及王灵官,为道教信仰活动场所。
阮郎桥古井 位于白泉镇河东社区东湖大山北麓阮家,旁有大樟树、溪坑,溪坑蜿蜒入村中,内有阮郎桥旧址,保留两块长石条,中间数块石板,桥面已与路面平。阮姓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从山东迁入。阮郎桥上面的大山也被当地人称为“仙人山”,山岗上有一块大石,上有硕大脚印,直指本岛第一山的黄杨尖,村民相传为神仙脚印。从阮郎桥溯溪而上,有一全用石条圈住的小溪潭,叫水管口,水清冽无比,潭底有细沙游鱼。清早、傍晚,当地居民在此淘米浣纱的,就有上份和下份的刘姓居民,让人联想起阮肇与刘晨天姥山隐居采药成仙的故事。阮郎桥古井经过重修,井底铺有石板,且井壁浇了水泥,泉眼从井壁处涌出。井深2米,井圈长方形,长1.05米,宽0.9米。
桥头陈两眼井 位于白泉镇桥头陈村,双眼井。石条井圈,外方内圆,长0.84米,宽0.8米,井圈高0.25米,厚0.15米,其中一眼四条石为卯榫结构,井深5米。桥头陈西依山,南傍方岭脚,以陈姓村民聚居桥头得名。聚落沿山呈环形。陈姓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从鄞县姜山迁入,为颍川陈氏。旁有祖堂,堂号聚德堂。还有一棵500余年历史的大樟树。村民皆说,双眼井与大樟树齐岁。
淡水坑水井 位于白泉镇北蝉淡水坑周家后山脚,淡水坑77号边。井口呈长方形,双眼,四周砌以石条,井圈长2.25米,宽0.9米,为村民饮用水,水质充盈,不流失。村民介绍说此水是活水,从地下涌出,源源不断。此井地势相对较高,高出坡下平地数十米,地处官山岗东北侧山坑,三面环山,西临开发区。村落沿水坑呈带状,居有姚、张、俞、周等姓。姚姓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鄞县高塘桥迁入;周姓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由宁波象山湾塘迁入。
孙家井 根据2015年版《北蝉乡志》介绍,此井位于东峰村大田畈,原为一池塘,水温清冷,水质优,为黄杨尖山脉地下水源,以农田灌溉为主,可灌田200余亩,平时灌田有余均流入河里,旱时群众担水供饮用。1961年大旱,曾建电动抽水机站,用2.5 千瓦电动机,配以10寸离心泵抽水,抽干后过10余分钟又可再抽。
戴家桥方井潭 根据2015年版《北蝉乡志》介绍,此井潭位于灯塔村戴家桥旁。据当地老人回忆,始挖自距今200多年前(无文字记载),水质优、出水旺。1976年,海军大成农场与乡、村协商建抽水机站,用6寸水泵抽水接水供部队生活用。1992年北蝉乡始建自来水站,亦抽用此井水。井常年不涸,可供3000余人使用。
有关井里乾坤:舟山的井与井文化的文章
许多小城镇的街道和弄堂、农村地区的聚居院落,往往都以水井为中心进行布局和建设,因此无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有“市井”文化的存在,舟山也是如此。有鉴于此,在古井的保护和文化传承上,就必须贯彻水井个体与周围环境营造整体保护的原则。舟山的一些水井保护工作,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水井周围都砌有保护墙,墙壁上还往往画有一些包含文化内容的图案和口号等。......
2023-10-15
这在舟山广大的渔农村体现得尤为显著。因此可以积极动员群众参加水井保护工作,在实行“井长制”的前提下,组成水井保护基本骨干队伍,定期对所管辖的水井进行环境、卫生、水质等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和阻止任何破坏水井的不良行为。......
2023-10-15
因井而市,因井而村,因井而成群落。这样的文化场所理应得到好好保护和传承。这很可能与朱元璋和方国珍的争斗有关。上述芦花村周围一带的古井群的传说,当与这段史实有关。所以这口水井是很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可见,这里的人们基本上都是围绕水井而居住的,村庄的形成也与水井有密切的关系。它们见证了村落渔岛的发展,是村史、岛史的重要组成,也是村落和岛屿文化的有机构成,非常值得保护。与之有关的井文化,也值得代代相传。......
2023-10-15
舟山是严重缺水的海岛地区。为了生存,舟山人民开掘了各种具有舟山海岛特色的水井,这种水井的保护和文化传承,也理应予以考虑。这姐妹水井现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上述水井,充分体现出舟山独有的井文化特质,也许它们的历史价值不大,但是具有海洋人文价值,也应该以申报文物、立碑说明、整理环境、保护水源等各种方法予以精心保护。......
2023-10-15
马岙街道地处舟山本岛西北部。马岙是定海最早倡导水井文化的街道,在水井池塘处建设廊轩,疏通沟渠,完善设施,并设置“井品、井德、井韵、井悟”等井文化宣传栏,一井一景,颇有特色。游笔溪七斗泉井群 坐落于马岙街道马岙社区卧佛山下。井水甘甜可口,周边居民及过往行人皆乐于饮用。宋代始凿,为林氏先祖落户马岙时,楼氏太婆出资挖掘。据《海洋文化的发祥地——马岙》和《马岙镇志》所载,龙眼古井原有一石梁中分两井眼......
2023-10-15
舟山是一个群岛的合称。舟山的缺水历史拥有无数惨痛的记忆。从舟山地方志的记载和现存的水井位置来看,凡是可能有水的地方,几乎都有水井的开凿。在这些水井中,有一口井的地位非常显赫。《四明图经》的记载表明,在舟山人文历史发展记载和描述的第一笔里,就有舟山水井的位置。因此在舟山群岛,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水井都有着特殊的地位。从数量上来看,舟山的水井总数之多是惊人的。从种类来看,舟山的水井种类也是比较多的。......
2023-10-15
定海作为一座海洋历史文化名城,曾经历明末清初的辛卯屠城之难和两次鸦片战争。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许多节义忠勇的历史人物,让定海的古城文化变得丰厚,人文精神变得丰腴,其间,古城内的古井也成为这一桩桩历史事件的见证。“二丈”与“丈余”之间的差异,或跟井底是否清淤深掘有关,也跟井面是否提升、井圈是否筑高有关。盖茶圣陆羽评定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位列第二。......
2023-10-15
由此可知,嵊泗现有水井的历史大致不会超过200年。历史上的八角井潭原为块石垒砌,石与石之间咬合紧密,井口用青条石叠砌成八角形,故名八角井潭。但可惜的是,这口见证了历史的井,最终难逃被填埋的命运,至今已无任何遗迹可寻。金鸡岙的最里侧,有个被称为“大槽”的聚水池。据村民回忆,大槽原先为天然形成的水潭,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为金鸡岙村民提供生活用水的同时,也为当地的渔业发展发挥了一些作用。......
2023-1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