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山岛是舟山第四大岛,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是集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于一体的“海上仙山”。塘岙里厂井 位于衢山岛西部海岸的塘岙村。程觉龙出生于1868年,为人急公好义,公正讲理,是衢山岛上调解纷争、维护地方秩序的总柱首。太平宫井潭 位于衢山岛太平村大平头内道路旁,一侧建有规模宏大的观音殿。衢山民间多将庙宇俗称为宫,宫井潭由此得名。......
2023-10-15
金塘以岛为镇,是舟山群岛中的第四大岛,陆域面积为82.4平方千米(含大鹏岛)。民国《定海县志》称之“土肥流长,素称沃壤”。金塘岛由仙人山、仰天岗、潭头山、大坪岗、炮台山等构成山峰主脉,其水源水脉分布类似舟山本岛,水井、水潭也多分布在溪谷、河流周边。其中金塘河全长7000米,宽30—40米,深2—4米,为舟山最长河流。岛上建有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14座,总库容量653万立方米。相对丰富的水源也决定了金塘岛有比较丰富的地下水,这使得水井众多。
魏家井 位于金塘镇仙居社区肚斗村西侧魏家19号魏家老宅屋后,井就在魏家山和魏家老屋之间。魏家老屋是一幢2层木结构四檐屋的北厢部分,据屋主魏永利介绍,这幢四檐屋是金塘山开禁以来的第一套大户宅院,说明魏氏最早入住中弄村。随着时代变迁,另外两厢的楼房全翻建成了新楼房,只有西厢的祖堂翻修后还保留着。
民间传说柳行司马第徐氏幼时为魏家放牛娃,后来得夜明珠献宝致富,此故事柳行人几乎人人皆知。魏永利说就是他们魏家。魏氏祖堂思永堂,堂匾是清顺治八年(1651)的,也就是定海辛卯屠城的那一年。在时间节点上,与徐氏司马第的形成同在舟山反清复明那个历史时段相吻合。《金塘镇志》载魏氏迁入年代为清“同治”,显然是“顺治”之误。
魏家祖上仁字辈两兄弟从慈溪县金川乡云山里魏家桥(现属余姚市三七市镇)巡山巡海,开荒来到金塘岛,在肚斗岙发家致富。据说他们曾是珠宝商,建起了这座四檐屋,后来却在搭乘的商船上被人谋财害命。查清魏庆瑞等纂修的《慈水魏氏宗谱》二十八卷,乃清光绪七年(1881)思永堂木活字本,堂号与中弄魏家堂号吻合。
四檐屋建好了,饮水却是个问题。原先魏家人都得到村外的柏树井(现已填埋)去挑水。大概清乾隆年间(1736—1795),魏家修缮房子,在屋后掏黄泥,居然掏出了泉眼,于是挖成了这口水井。魏家老井所在地其实就是一个低缓的山坡,植被丰富,预示着下面肯定有水源。水井井口是石板铺成,长2米,宽1.8米。靠近山坡一侧井沿之上搁两块石板为井檐,檐上又盖三块石板,石板上坡土覆盖,倒是奇特。井水幽蓝,井深大约一人高度,井下是黄夹泥,一般隔几年都会清理一次。靠近屋后一侧,是三级条石台阶,方便打水,水位就在第三级台阶上。现在居民饮用自来水,井水仅作洗刷用。
魏家老宅作为金塘山开禁展复以来的第一大户住宅,屋内草筋、黄泥、篦青等老建筑材质尚存,如若依旧修旧加以牢固,与柳行司马第一起,具有较高的历史保留价值。因为清顺治八年(1651)后,南明的军队,如张名振、张苍水,甚至郑成功,都带军先后抵达过金塘,南明与清廷在金塘几度易手,魏家宅子见证的可是那段烽火岁月。而魏家井可以说是金塘展复后魏家人在此拓荒定居打下的生存之井。
沃家井 位于金塘镇仙居社区肚斗村溪坑边。肚斗,过去叫肚兜。因东西北三面分别环以仙人山、纺花山和马鞍山,唯南面是岙口,形似小孩肚兜而得名。此处山环水绕,源脉丰沛,井、潭、溪遍布全境。沃家、顾家、赵家、篑家等均有井潭,从历史渊源而言,沃家因其在明清海禁期间偏居仙人山脚下岙里一隅,躲过被迫迁徙。到了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金塘岛开禁,沃家便成了开金塘祖姓人家。过去迎神赛会时,沃家必出一条龙叫“沃家老龙”,只有这条龙才有资格跟在财神菩萨和老爷菩萨的后面,而其他龙只能跟在沃家老龙后面,不能超越,这是规矩。还有,若是沃家老龙不出会,其他龙也不能出会,以表示对“沃家老龙”的尊重。此习俗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沃家开凿的井在溪坑内西侧,1.5米见方,井水清冽,井中游鱼嬉戏。井内壁乃砖、石与石板条之组合。虽历经重修,仍不失为金塘第一井。
周家廊大井 位于金塘镇和建村里小岙周家廊41号民宅前,据传有近200年历史,是该地最早开凿的人工水源,居民习惯称“周家井头”。井口大致呈方形,由四根条石拼砌而成。长1.14米,宽1.1米,高0.35米。石条厚度不一,从0.12米到0.18米不等。井壁略呈不规则的六边形,石块砌筑,布满青苔。井深6米,水清澈见底,甘甜爽口,被称为村里的“生命之井”。
吴家井 位于金塘镇仙居社区肚斗村中弄路19号民宅南2米处。吴氏是清雍正年间(1723—1735)从宁波小港青峙迁入的,字辈排行为:贤良方正永茂兴时克兆先业。此井是吴家人迁徙至肚兜岙(今肚斗岙)之时首凿,应在雍正和乾隆年间(1723—1795),距今也有两三百年了。水源来自金塘第一峰仙人山,曾为中弄村民洗涤之主要水源。清光绪丁未年(1907)立碑,上勒《公禁水井》碑文:
古老国刹,首重里井,所以资饮食之舍。我肚兜岙居仙峰之橐,泉源清冽,有古井三,村方□焉。年久倾圮满潭。兹因同人共议出资修缮,事□□天,非立禁碣无以端本清源,议定上井为饮泉,不许洗涤;中井为净泉,只许用水洗衣服等用;下井为荡泉,任由荡涤秽器等用。自禁之后,稳中有降,宜遵照永守公规,如有触规犯禁,罚大钱四百文,决不徇情,诚同人各宜遵之永远,特告。
光绪丁未年夏五月 日公禁立
该碑文是说吴家井潭年久倾圮,满潭皆垃圾,所以于1907年集资修缮疏浚,端本清源,也是一次家族自发的治水工程。修缮完毕,以碑石勒刻的方式订下公禁条例,分出三泉(即一井两潭)之不同功用,要吴家村村民遵守。《公禁水井》碑为青石碑,高1.05米,宽0.61米,青石碑两旁各倚0.34米宽的黄色石条两块。
《公禁水井》所体现的理念对于当今公共设施的设置、管理有一定启示。(www.chuimin.cn)
吴家井整体呈长方形,西北—东南走向,长18米,宽6米。东西北三侧设有金属护栏,南接村道。有三处入口,西北侧有七级石板阶,北侧中间是四级半圆形水泥浇步阶,东北侧有五级水泥浇红砖台阶。
其中井即饮泉,位于东北侧,大致呈正方形,边长1.6米到1.7米,井深3米,井沿高0.2米,分石条(长0.9米,高0.3米)和水泥浇红砖两部分组成,由四块石条筑成。水位离井沿口约0.55米。
两潭一为净泉,长8.5米,宽5米,东北两侧是条石板,南侧是水泥浇筑,西是水泥搁板,与三潭相接。净泉北侧有进水沟,与民居墙角溪沟相连。
另一潭即荡泉,5米见方,西、北是石块墙壁,南是水泥红砖砌墙。北侧有进水口,与村溪相通,南侧有出水口,出水皆入南面田野。
过去逢旱年,吴家井水源不断,柳行那侧的村民皆会前来打水。可惜近些年来,民宅多掘私井,分去水源。又因乏人打理,水质变差,此井已经弃用。唯《公禁水井》碑成为肚斗村民俗生活的重要历史见证。
钟家方漕 位于金塘镇大丰钟家59号东南面10米处,相传建于200多年前。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03平方米。原本有三个水漕。一是方漕,二是洗漕(方言,念洗为,长、谐音,所以有人又叫长漕,与方漕对应),三是沤漕(用于荡涤便桶、痰桶等不净之物)。其中方漕呈长方形,长17.55米,宽14.36米,深4米,四周有矮墙围护。矮墙高0.95米,厚0.38米。正南侧中间开有埠头,砌石阶,方便人打水。方漕占地面积277.5平方米,埠头东侧矮墙上竖有一《公禁方漕》石碑,大意是禁止在此漕洗脚、洗衣等,切勿污染井水之言,倘有执拗不遵此禁者,绝不宽待云云。碑上字迹清晰,但有部分内容被埋在水泥路下,石碑露出部分高0.67米,宽0.45米,厚0.07米。方漕西侧5米处,有一长腰形水漕,便是洗漕。长18.64米,最宽处6.05米,此漕为居民洗衣洗菜等生活用水。沤漕在方漕西南侧,后为防止小孩坠落沤漕,被填塞造房。此三漕中的沤漕属大房,历史悠久,功能区分明晰。石碑所言内容行文朴素简约,属于早期的族规民约。
舟山海岛对于小面积的水体或曰池,或曰潭,再小称井,很少有称呼漕的。漕在关于水的字义上,原是指用来运输粮食的水道,后也有河渠之意思。而钟家仅用于生活用水的的水池为何叫漕,尚有待研究。
方漕埠头,在过去是金塘非常有名的地方。埠头的意义也由原本用来泊船的码头,变成了打水的通道。钟家“元”字辈祖先是清雍正年间(1723—1735)从镇海迁入金塘大丰的,初来时,大丰周边还是泥涂居多。到第六世“廉”字辈,分宫、商、角、徵、羽五房,羽房钟廉玉有三个“信”字辈孙子,称为三份潭。沤漕、洗漕、方漕分属三份潭的大房、二房和三房。三房钟信康现已90多岁高龄,据他讲,原来钟家方漕边还有两个碾子,所以有“双部碾子三个漕”之说,大丰街里人人皆知。碾子于公社化期间被毁。方漕公禁很严格,过去,若有人敢在方漕洗东西,年长的老太太或者族长公公就会站出来开骂。曾有人在方漕洗螺蛳,还有人在方漕淘米,均被老辈喝止。大家于是都很遵守这个规矩了。只是现在水质破坏,方漕之水已经不能再饮用,改为洗东西了。而洗漕之水也不适宜再洗菜、涤衣物,于是改为荡涤不净之物用了。
光绪丙申年杏月(1896年农历二月)钟家立分书给宫、商、角、徵、羽五房。其中在“羽房廉玉分授细则列后”中写道:廉怀(四房,即徵房)日后起造明轩外,南首近方漕,又有余地归于廉玉。也就是说方漕及余地分给了五房羽房。钟信康说,方漕在自己手里扩大了一点面积,因将方漕北首的自家余地让了出来。
龙王堂龙王井 龙王井在金塘镇沥港龙王堂水库上游,相传建于宋代,旧称龙潭。以前,民众如遇大旱,必至此设坛祭祀,请龙祈雨。龙潭的来历,根据康林根先生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舟山市定海区金塘镇汇编本》的讲述记录,还有个民间传说。一位神仙发善心,想把金塘岛与大陆拉拉拢,免得让民众遭受渡海风浪之苦。办法是用砻糠搓成的绳拉,神仙捞一把散砻糠吐一口唾沫用劲搓,搓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搓成了一条砻糠绳。这年三月廿三,神仙把砻糠绳一头穿在大陆的山嘴上,自己站在金塘岛离大陆最近的山嘴上拼命地拉,金塘慢慢向大陆靠近。由于神仙心太急,用力太大,把大陆的山嘴拉裂了,神仙一心只想把金塘和被拉裂的山嘴拉拉拢。偏偏这时来了个堕民嫂,看见砻糠搓成的绳十分好笑,就说:“砻糠搓绳要断唉。”话一出口,砻糠绳啪一声就断了。
神仙一屁股跌坐在泥涂里,从脚夹缝中压挤出一堆泥土。神仙见前功尽弃,瞪了堕民嫂一眼,离开了。后来人们发现大陆山嘴被砻糠拉裂开后成了一条港,就是现在的穿山港,大陆部分叫穿山,就是现在的穿山镇。被拉裂的山嘴就是现在的大榭岛,因为这个山嘴被砻糠绳牵拉时有很大的向金塘方向的倾斜度,所以被称为“大榭(斜)”。金塘岛神仙跌倒的地方成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潭叫“龙潭”,脚夹缝中挤出的一堆泥土就是现在的宫山,宫山上还建有一座龙王宫,供奉着当年做好事的神仙。
普济寺井 位于金塘镇柳行社区繁荣村西佛岭原古普济寺内大殿后,旧址在纱罗山下,后为柳行中学,今为风景秀丽的大柳公园。圆井圈内外两层,内径0.55米,井深2.7米。普济寺始建于后汉乾祐元年(948),后周黄檗山僧神静开山,初名山门院,供观音菩萨。宋治平二年(1065)赐今额。清同治元年(1862)柳行薛姓男童出家于寺,赐法名果如。清光绪十一年(1885)果如任奉化雪窦寺方丈,普济寺为下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果如奉诏谒见慈禧太后,封国师。蒋介石曾两度来到普济寺参拜果如遗像。1950年初寺院改为校舍。1995年普济寺移址西佛岭重建。此井为古普济寺内唯一用井,现在大柳公园绿化区内。
有关井里乾坤:舟山的井与井文化的文章
衢山岛是舟山第四大岛,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是集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于一体的“海上仙山”。塘岙里厂井 位于衢山岛西部海岸的塘岙村。程觉龙出生于1868年,为人急公好义,公正讲理,是衢山岛上调解纷争、维护地方秩序的总柱首。太平宫井潭 位于衢山岛太平村大平头内道路旁,一侧建有规模宏大的观音殿。衢山民间多将庙宇俗称为宫,宫井潭由此得名。......
2023-10-15
现登步岛主要有永安、鸡冠、大岙、蛏子港等数个村落,老井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村落的居民集聚点,其中不少水井与登步岛的民俗民风、生产习俗有关,也留下了不少民间传说。水池登 又称大水池,位于登步岛鸡冠村。登步管委会近年来对大水池进行了整修美化,建成村民休闲游乐的小公园。附近有登步大岙文化墙,介绍大岙村史村貌、登步岛“五色文化”等。......
2023-10-15
蚂蚁岛是舟山渔场著名的张网作业区,附近海域盛产小虾、虾,并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鳓鱼、青占鱼、鳗等鱼类。穿山岙井 位于蚂蚁岛客运码头附近的穿山岙。井水去咸变淡,也反映出蚂蚁岛的地貌变迁。关于蚂蚁岛人居来历的传说,也与镇海周姓渔民有关。长沙塘的大井潭,位于长沙塘119弄4号附近,可能是旧时蚂蚁岛最大的水井潭了。......
2023-10-15
清康熙二十三年,舟山展复,逐渐有宁波等地渔民在虾峙附近海域作业,并上岛定居。虾峙岛曾有当地最大水潭,位于沙峧,称“沙峧大井”。三是虾峙岛大小水井数量多。沙水潭是目前虾峙岛上最大的井潭,现四周筑有高墙,高2米左右,团团围起,像一座微型城堡。......
2023-10-15
朱家尖岛为舟山第五大岛屿,实际上它是由马秦山、顺母山、糯米潭山、泗苏山、馒头山等大小10多个岛屿,历经数百年的泥沙沉积、滩涂围垦而成。朱家尖南侧的乌沙门是前往日本的重要孔道。朱家尖的井俗文化资源也很是丰富。明朝政府曾在朱家尖白山与顺母之间的石牛港设立水师基地,并在附近高山上设瞭望台、烽堠,朱家尖是当年浙东沿海抗倭防盗的前哨要地。三官堂井,位于朱家尖顺母龙新村龙舌10号,当地称为“下厂”。......
2023-10-15
作为有着文化礼仪之乡之称的东沙,公用水井、公用池潭在1795年之后开始走进东沙百姓的生活。因当时东沙人数较少,所以能勉强解决该地居民的饮用水问题。修好后,东沙社区立碑刻4条公告,算是使用义井的村规民约。戊辰河 位于东沙小学旁边,是个方方正正的“大井”,历史上又称食水河。尽管两河开通,还是满足不了东沙日益增多的人口用水需要。......
2023-10-15
定海作为一座海洋历史文化名城,曾经历明末清初的辛卯屠城之难和两次鸦片战争。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许多节义忠勇的历史人物,让定海的古城文化变得丰厚,人文精神变得丰腴,其间,古城内的古井也成为这一桩桩历史事件的见证。“二丈”与“丈余”之间的差异,或跟井底是否清淤深掘有关,也跟井面是否提升、井圈是否筑高有关。盖茶圣陆羽评定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位列第二。......
2023-10-15
长涂岛位于岱山岛的东部,由大、小长涂山组成,中间一条长涂港。随着时代变迁,目前面积广袤的大长涂山居住人口只剩1000左右,都是七八十岁的留守老人。小长涂山有一些公共且具有历史底蕴的水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倭井潭、双井潭、传灯庵水井、顾家井潭等。倭井潭 位于小长涂山倭井潭村的东北角。为纪念这一事件,乡民砌潭为井,命名为“平倭井”,而乡民习惯潭的叫法,遂称作“倭井潭”。......
2023-1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