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舟山井文化:揭示井里乾坤

舟山井文化:揭示井里乾坤

【摘要】:大量的水井传说和考古发现,证明着中国水井地位的显赫和井文化的不同凡响。恒定的井字的字形表明井文化内涵的相对稳定性。所以说由普通水井而引发、延伸、转喻的中国井文化十分发达,而其含义最深奥最丰富的,当属哲学意义上的“井养”境界。总而言之,中国的井文化博大精深,奥义无穷, 是一部天地大书,也是一部人文大书。这就是中国井文化的袖里乾坤。

凿井取水,家家户户依井而聚,村落因井而成,城邑因井而兴,这是井的功用。因“井”而“耕”,而“井田”,而“坐井观天”,而“背井离乡”,这是井的文化

大量的水井传说和考古发现,证明着中国水井地位的显赫和井文化的不同凡响。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说“黄帝作井”,又说炎帝所住的地方也有九井。而《淮南子》则说是“伯益作井”,还说水井第一次开凿成功的时候,主管水资源的苍龙惊慌得急忙飞上了云层躲藏起来,而诸神也纷纷钻进昆仑山不再过问凡间的杂事。可见这水井的出现,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几乎与仓颉造字而鬼神哭泣一样影响巨大。

考古证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上的那口水井,是中华大地上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水井。而其形态,却又显得那么成熟,与后世的水井几乎没有多大的区别。它有方形的井口,还有与其相配的带耳的汲水陶器,井口的上方有搭建木桩遗迹和原木构件残段。可以想象远古的人们是如何开凿水井,以及如何通过建造芦席盖顶的棚架来保护水源清洁。这样的作为和意识,清晰地昭示水井在中华文明历史发展中处于何等崇高的地位。

而“井”的字形,也是汉字中几千年来几乎没有变化的极少数几个字之一。从它最初出现的商代到现在,它就是那个“两横两竖”的结构,正如有人所慨叹:“在几千年来漫长的字形演变历史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两横两竖的线段交叉,仿佛一幅远古时期方形水井的俯视图,清楚而直观地再现了水井最初的历史形状。”恒定的井字的字形表明井文化内涵的相对稳定性。许慎《说文解字》:“井,八家一井,象构韩形。”段玉裁进一步解释:“韩,井上木栏也,其形四角或八角。”也就是说,最初的水井,挖凿不容易,八家合用一口水井,井口上方有保护性的木栏。这木栏就是“井”形的,“井”字因此而来。

中国的井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朝的叶梦得在《避暑录话》里说的这句话,虽然其最初指的是柳永词的接地气和广为传播,但是不经意间,却也指出了水井与文化具有紧密联系。据说唐朝白居易也喜欢把自己刚写好的诗念给在水井旁边洗衣服的妇女们听,这也可以证明水井与文学的特殊关系。

但是中国的井文化绝对不是叶梦得“凡有井水处”所表达的“市井”世界那么简单。在中华文化语境里,水井还曾经被用来形容和描述与繁殖及男女情爱有关的内容。古代海洋文学中的海洋女儿国的人们“望井而孕”的故事,就是把井喻示为女性生殖器官。“淘古井”的民间隐语则暗指男女间的一种特殊婚姻形态。而由白居易的一首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引申出来的“瓶沉簪折”一词,则把水井与夫妻情爱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说由普通水井而引发、延伸、转喻的中国井文化十分发达,而其含义最深奥最丰富的,当属哲学意义上的“井养”境界。(www.chuimin.cn)

“井养”源于《易经》六十四卦中的“井卦”。原来这水井竟然是卦象之一,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由井卦而发展为“井养”一说。《易·井》说:“井养而不穷也。”孔颖达解释说:“叹美井德,愈汲愈生,给养于人,无有穷已也。”这几乎有老子“道”的含义了。《道德经》说:“天地之间,(道)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无穷无尽,生生不息,所以这井的品德是非常高尚的,这就是“井养”。后来“井养”又引申为形容君王的品德和国家稳定,意思为要像井水一样,不会溢满,也不会枯竭,永远保持一种平和的恒态。可见井具有深刻的道德含义,难怪《周易》要说:“井,德之地也。”

“井养”是属于中国井文化的高端用词,用来形容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美德的“井渫”或“井渫不食”,也是如此。它同样源出于《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意思是井已浚治,井水清澈,却没有人来用它,把它闲置一旁,这当然会让人感到愤愤不平和伤心了。它比喻知识分子一种怀才不遇而洁身自持的情态。

总而言之,中国的井文化博大精深,奥义无穷, 是一部天地大书,也是一部人文大书。真的可以说是小小一口井,万千大世界,犹如仙界所说的“壶天”。《后汉书·方术传》记载的一则故事说,东汉时期的费长房,有一天从楼上看见市中有老翁卖药,身边悬挂一只水壶。等药卖完了,老翁就跳入壶中不见了。费长房知道这个人不是普通人,第二天就去拜访老翁,老翁就与他一起进入壶中,里面竟然是一个非常美丽、热闹的地方。中国的水井其实是另一种“壶天”,它看起来普通,其实内蕴无穷。

这就是中国井文化的袖里乾坤。

那么舟山的井和井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