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从苏联到俄罗斯:电影大师经典作品评析《西伯利亚理发师》

从苏联到俄罗斯:电影大师经典作品评析《西伯利亚理发师》

【摘要】:影片分析1998年上映的影片《西伯利亚理发师》,由俄罗斯、法国、美国、意大利、捷克等多国联合拍摄,耗资4 600万美元,全片将近三个半小时,在苏俄电影史上可谓是规模空前的大片。图6—2巨大怪兽一样的伐木机片中还出现了一个巨型机器,被称为“西伯利亚理发师”。

图6—1 《西伯利亚理发师》海报

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编剧: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罗斯伯·帕伦伯格、鲁斯塔姆·伊布拉吉姆别科夫

主演:朱莉娅·奥蒙德、欧列格·缅希科夫、阿列克谢·彼得连科、理查德·哈里斯

类型:剧情、喜剧、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俄罗斯、法国、意大利、捷克

语言:俄语英语、法语、德语

上映日期:1998年10月30日

片长:180分钟

影片梗概

190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女人在给儿子安德烈写信,安德烈在美国的军营服役。女人回忆了她年轻时从芝加哥莫斯科的一段旅程。时间回到1885年,珍妮坐上驶向莫斯科的列车,途中一队士兵上了火车,几个士兵闯入珍妮的包厢,他们是皇家军事学院的士官,其中有一个叫托尔斯泰的会唱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他很愉快地同珍妮聊了起来,临走时落下与母亲的合影。

珍妮谎称自己是个寡妇,来俄罗斯看望机械师父亲,但实际上她是被请来骗取皇家军事学院校长拉德洛夫将军信任的交际花,以便获得资助,让机械师发明的“西伯利亚理发师”巨型伐木机能够顺利驶进西柏林亚。机械师把机器视为梦想和生命,它一天能完成5 000个伐木工的工作,可以赚取巨额利润。

珍妮去皇家军事学院,以还托尔斯泰忘在她那里的照片为由,主动接近将军,正赶上皇家军事学院要举办一场舞会,珍妮受邀参加。舞会之后托尔斯泰的同学津津乐道地讲述和珍妮跳舞时的感觉,因为他在言语上对珍妮有轻薄之意,惹怒了托尔斯泰,两个人进行决斗,这在皇家军事学院是不被允许的,托尔斯泰受伤了,他的上司没有向上汇报,他躲过了惩罚。

珍妮和将军越来越亲近,但是没想到将军对珍妮动了真感情,并想向她求婚,而托尔斯泰在将军的求婚现场,表达了对珍妮的感情,将军大发雷霆。珍妮处于矛盾之中,她感觉自己已经爱上了托尔斯泰,但又无法摆脱自己的身份所带来的羁绊。珍妮把她的真实身份对托尔斯泰讲了,两个人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珍妮向托尔斯泰讲述了自己悲伤的过往,只有和托尔斯泰在一起她才能感受到真挚的爱情。

事情终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一次由大公出席观看的皇家军事学院演出中,托尔斯泰因为嫉妒和误会,在演出中走下舞台,用琴弓抽伤了将军,由此被诬告行刺大公,被判7年苦役,流放到西伯利亚。在火车站,所有囚犯被押送离开莫斯科,珍妮没有能够送别托尔斯泰,她请求去托尔斯泰服刑的地方,但作为一个外国人也未被批准,托尔斯泰始终没能和珍妮再见一面。

10年后,机械师的机器驶进了西伯利亚,珍妮终于在西伯利亚找到了托尔斯泰的住所,茶杯还是温热的,屋里面却空无一人,桌上摆放的照片显示托尔斯泰已经结婚生子,两个人终究没有再见面。若干年后,珍妮回到美国,把这段往事在信中讲述给在部队服役的儿子,而他的父亲就是托尔斯泰。

影片分析

1998年上映的影片《西伯利亚理发师》,由俄罗斯、法国、美国、意大利、捷克等多国联合拍摄,耗资4 600万美元,全片将近三个半小时,在苏俄电影史上可谓是规模空前的大片。首映式设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应邀出席的有国家领导、社会名流、文化精英、各国记者,这在俄罗斯国内也尚属首次。

《西伯利亚理发师》是一部具有史诗般恢宏的鸿篇巨制,揭示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弘扬了民族精神,唤起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对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探讨,为曾经迷茫的俄罗斯该何去何从寻找到前进的方向,并希望俄罗斯能重拾往日的辉煌。

1.《西伯利亚理发师》的含义

影片中多次提到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和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谱曲的四幕歌剧。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的三部戏剧改编,分别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影片的名字可见是由《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衍化而来,《费加罗的婚礼》是托尔斯泰在皇家军事学院一直排练的剧目,而当珍妮给儿子讲述往事时,她是“有罪的母亲”。

《费加罗的婚礼》的主人公费加罗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他曾经因为帮助伯爵促成了一桩亲事,而成为伯爵的仆人。当年伯爵好不容易才追到手的伯爵夫人,却被冷落,伯爵又喜欢上女仆苏珊娜,而苏珊娜正是费加罗的未婚妻。费加罗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和苏珊娜、伯爵夫人一起对付好色的伯爵,巧妙捍卫了自己的婚姻。(www.chuimin.cn)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托尔斯泰在皇家军事学院排演的歌剧中扮演的就是费加罗,而他自己遇到的情形和费加罗的情况也有些相似,将军爱上了托尔斯泰喜欢的珍妮。影片的高潮就是皇家军事学院为大公演出的《费加罗的婚礼》,演出主要选择了歌剧的第一幕和第二幕。第一幕讲述伯爵向苏珊娜求爱,却被仆人听去。他只得放弃了苏珊娜的初夜权,拿男仆开鲁比诺出气,让他去当兵。这段中导演取了最后一个唱段:费加罗为开鲁比诺唱的“从军歌”。这个唱段也是托尔斯泰第一次在火车上遇到珍妮时唱的那一段,音韵铿锵顿挫,朗朗上口。第二幕是伯爵夫人守着空房,感叹自己的寂寞、忧伤。苏珊娜带着费加罗来到伯爵夫人的房间,他们决定想办法对付伯爵。托尔斯泰就是在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幕间休息时间,听到了珍妮和将军的对话,认为自己被背叛、被侮辱,他冲出剧院,后被同伴们找回。托尔斯泰浑身是雨水,满腔愤怒地在舞台上唱自己的唱段。突然他夺过大提琴手的琴弓,踩过乐池,跨过观众,狠狠地将琴弓抽向将军。托尔斯泰是费加罗,但也并不完全是费加罗,在他身上更多体现的是坚强不屈的俄罗斯性格,他可以为爱不顾一切,付出一切,歌剧里皆大欢喜的结局,没有出现在生活中。

图6—2 巨大怪兽一样的伐木机

片中还出现了一个巨型机器,被称为“西伯利亚理发师”。这个像怪兽一样的伐木机,进入西伯利亚广袤的林海中,伐木如同理发一样轻而易举,无数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当地的土著居民惊呆了,四处逃散。这里似乎寓意着俄罗斯人在其历史进程中已经吸取了许多西方文明的精华,皇家军事学院的学生能够如此娴熟精彩地演绎歌剧,观众们能够如醉如痴地观看。但与此同时也应该时刻保持对西方工业主义的警惕,不能让“西伯利亚理发师”这样的怪兽任意肆虐俄罗斯的土地。在影片中这个机器怪物具有符号的指向意义,它象征着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它给俄罗斯大地带来的不是进步,而是破坏与毁灭。按照米哈尔科夫的观点,西伯利亚不需要这样的“理发师”,而俄罗斯也不需要带来灾难的西方文化。

2.跨越国界的爱情

影片以年轻的俄罗斯士官托尔斯泰和来自美国的珍妮的爱情为主线。珍妮本是一个久经风月的交际花,来到俄罗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利益,以及“当时你的母亲尽管年纪不大,但仍认为自己是个聪明的女人,因此在与俄罗斯见面之前并没有做好准备。她知道的只是那里有皇帝、鱼子酱、伏特加、熊,还有在俄罗斯有个大公……她对这一切都很感兴趣,因此愿意来到俄罗斯”。影片开头,珍妮执笔对小托尔斯泰这样写道。珍妮气质高雅,风韵动人,身世沧桑而老于世故,在她身上温情是不可或缺的,但商业利益永远占据生活的首位。为了帮助机械师格拉翰姆实现商业目的,珍妮以格拉翰姆女儿的身份接近皇家军事学院的校长拉德洛夫将军,她驾轻就熟的谎言和讨人喜欢的微笑轻而易举地让她博得了拉德洛夫的欢心。

但是,这个风月场上混迹多年的女人在遇到年轻的俄罗斯士官安德烈·托尔斯泰之后,竟然发生了不可思议的爱情。“我撒过许多谎,连自己都不记得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了。只有当我和你在一起时,我才明白什么是真的。”当珍妮向托尔斯泰倾诉自己一发不可收拾的情感后她这样说。当珍妮想摆脱命运的安排,真正去爱一个人的时候,却以悲剧收场。

托尔斯泰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俄罗斯少年的形象,在他热情开朗的性格中隐藏着倔强。他不畏权贵,追逐真爱,他为了珍妮可以与朋友决斗,可以在将军面前屡次顶撞他,并向他们共同的爱人表白。作为士官,他总是保持着在队列中的姿势,抬着头,高高昂起下巴,脊背直挺,眼神倔强而坚毅。正是年轻到无所畏惧的年纪,也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年轻,托尔斯泰失去理智的勇敢和任性才显得格外动人。《费加罗的婚礼》演出中间休息时,托尔斯泰无意中听到珍妮假装向拉德洛夫将军示好,他听到珍妮称自己的爱为一个孩子的爱时,他的世界毫无防备地被摧毁。他四处躲避,狂奔到雨中,似乎这样就可以逃避现实中的不堪。当他带着惊恐的眼神从雨中被捉回舞台继续表演后,他执起提琴手的琴弓,跨过乐池观众,挥舞着扑向了将军,至此,一切无法挽回地发生了。没有人能够阻止得了托尔斯泰,没有人可以阻止得了那个有着坚强不屈的俄罗斯性格的年轻人。托尔斯泰以刺杀大公未遂的罪名被判7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亚,他没有任何辩解,倔强地承担了一切罪名。

珍妮想要追上托尔斯泰解释所有的事情,但未能如愿。直到10年后珍妮才被批准前往西伯利亚。当她架着马车急切地来到托尔斯泰家时,摇摆的婴儿床,堆积满地的苹果,还冒着热气的茶杯,一家人的一张照片使珍妮明白,她来晚了。珍妮没有打破托尔斯泰在西伯利亚的平静生活,默默离开,只留给情人一个远去的背影。托尔斯泰望着珍妮扬鞭远去的马车,默默点燃了一根烟,在这张脸上再也寻不到曾经青春洋溢的痕迹,但仍然坚毅执着。

结尾处,珍妮独自养大她与托尔斯泰的儿子,她拿着托尔斯泰年轻时的照片来到因倔强而受罚的儿子的军营。小托尔斯泰的脸与西伯利亚土地上托尔斯泰沧桑憔悴的面容重叠在一起。

影片中还有一个主要角色就是托尔斯泰的女仆露娅,她一直默默地爱着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被发配后,她毅然放弃了莫斯科的生活,陪托尔斯泰到西伯利亚过清苦的日子。露娅像出现在许多俄罗斯文学作品当中的女性一样:朴实、坚韧,以圣母般的爱心容纳异常艰苦的岁月,坚韧地支撑起苦难的生活,正如《罪与罚》拉斯柯尼科夫的妹妹索尼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初恋情人冬妮娅、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影片中有句台词:“俄罗斯的勇气不仅仅在于争胜,而更在于坚韧与耐心,坚韧加耐心,这就意味着胜利。”露娅没有因为珍妮的出现而醋意大发,也没有因为托尔斯泰对她的忽视而消沉落寞,无论托尔斯泰的身份是士官还是囚徒,她始终不离不弃,守护在爱人的身边。她或许没有优雅的谈吐,出众的容颜,但她以坚韧与耐心陪着托尔斯泰走过苦难。或许正是这种勤劳、忠贞,特别是吃苦耐劳的品德,才维系和传承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精神,也正是她们的这种坚韧和耐心,才使得俄罗斯不断从困境中崛起。露娅的品德是导演和所有俄罗斯人所希望和倡导的俄罗斯精神。

3.东方和西方共同构建的俄罗斯文化

影片通过对俄罗斯士官安德烈·托尔斯泰与美国交际花珍妮之间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的书写,展示了俄罗斯与西方的文化冲突,着重强调俄罗斯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影片中忠于爱情的士官托尔斯泰、忠于友情的军校同学、忠于主人的女仆露娅,这些人的生活选择都彰示着俄罗斯民族有关爱情、道德、责任的传统美德,最终战胜了西方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呈现出不朽的生命力。影片最后托尔斯泰对珍妮的放弃也意味着俄罗斯对西方的一种态度。

导演还使用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化元素。如男人主公姓托尔斯泰,并且有意无意地提到“他并不是那个伟大的作家”,很容易让人们想起那个曾经震撼了世界的伟大灵魂。特别是在托尔斯泰与珍妮初识的时候,当珍妮提到莫扎特、卡门的时候,托尔斯泰就大谈作家托尔斯泰及其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正是在这种针锋相对中,让人们感受到俄罗斯伟大的历史文化完全有与西方平等对话的权利。而且在军校课堂上提到圣赫勒拿岛,在谢肉节上上演活捉拿破仑的闹剧,这都是在提醒人们俄罗斯曾经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国,曾从拿破仑军队的铁蹄下拯救了欧洲。这些对俄罗斯文化历史元素的深入挖掘,无疑也是俄罗斯民族伟大性的一个证明。

俄罗斯,就像它的地理位置一样,横跨欧洲和亚洲,集合了众多欧亚民族,从古至今始终处于东西方的交流和碰撞中。这部《西伯利亚理发师》告诉人们,从历史上来说,俄罗斯还是倾向于西方文明的,比如:沙俄大公喜爱《费加罗的婚礼》,军事学校的将军会说法语、德语,军校聘任的地理老师用英语授课,讲欧洲地理……俄罗斯自认为是西方世界的一份子,想融入西方,那么,西方人又是怎么对待俄罗斯人的呢?电影中痴迷机械、疯子一般的美国发明家为了得到大公的赞助,从美国请来专业的诈骗高手珍妮,妄图用美人计欺骗迷惑在可爱女人面前变得得有些弱智的将军。最终,发明家得到了钱和砍伐西伯利亚森林的权利,而将军人财两空。发明家开动着他的怪兽般的伐木机,放声大笑,横冲直撞,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看见这个庞然大物,吓得只得四散逃跑。这一情节值得深思,俄罗斯认为自己属于西方,倾慕于西方文明,而西方人却只是贪图俄罗斯的金钱和资源。这里的发明家也是影射西方诸国:在需要俄罗斯的时候,他们可以赔笑送礼,如同奴才;在攫取俄罗斯利益的时候,他们可以耀武扬威,好比怪兽。

俄罗斯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思考着自身与西方的关系,而西方诸国始终把它当成一个异己。在这样的状况下俄罗斯究竟怎样发展,直到今天还是一个问题,这部电影展现了俄罗斯的这种矛盾状态,并试图给出答案。

电影中处处充满了这样的隐喻。珍妮是来自西方世界的美艳少妇,她可以征服俄罗斯的男人,无论是年老的将军还是年轻的士官。可是,在和托尔斯泰之间萌发了真挚的爱情后,他们之间的分歧立现。珍妮的爱情是现实的,她不可能为之抛弃一切,她也没有真正理解托尔斯泰,最后只能与他分道扬镳。而托尔斯泰追求爱情的纯粹,执着得像是挺拔的白桦,决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宁可为了爱情去决斗,不计后果,也不容许任何杂质玷污了爱情的纯洁。通过托尔斯泰这个形象,影片其实赞颂的是一种俄罗斯性格或是俄罗斯精神。

米哈尔科夫还以娴熟的导演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活泼生动、美丽光荣的俄罗斯民族,这个民族或许有酗酒、斗狠的缺点,却是充满希望的。镜头中的俄罗斯大地被连绵的白桦林覆盖,莫斯科河畔冰天雪地。俄罗斯民族有传统的谢肉节,伏特加、鱼子酱饼,华丽的舞会、盛大的集市、跳舞的吉卜赛人,精壮的男人们赤裸上身在冰天雪地中打斗,然后擦干血迹互相庆祝……这都是“俄罗斯民族古老的习俗”。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英俊的士官优雅起舞;庄严的红场上,骑着白马的沙皇检阅他威武的军队;为爱情而击剑决斗的年轻人;沙皇、士官、贵妇、将军,电影里反复出现的画面与记忆里的俄罗斯印象重叠交错。就是这样一个大悲大喜的国度,即使是帝国时期的辉煌一去不返,但仍骄傲到不可一世,导演通过史诗般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俄罗斯民族的坚毅和魅力。

图6—3 充满俄罗斯古老民俗风情的场景

然而,电影里展示的是真正的俄罗斯吗?有评论写道:“米哈尔科夫影片中的俄罗斯不是曾经有过的和现实存在的俄罗斯,而是作者幻想中的俄罗斯,是由皇帝加白马、饮料加鱼子酱、糖果加面包圈、谢肉节加焰火构成的俄罗斯。”导演米哈尔科夫丝毫不否认这一点。片中这些迷人的闪光点也许更多的是属于古典时代的俄罗斯。米哈尔科夫只是向观众展现了他幻想中生机勃勃的俄罗斯、幻想中的俄罗斯人以及幻想中的俄罗斯爱情。正是出于这样一个目的,米哈尔科夫调用了一切资源,采用了一切手段,建构了一个关于俄罗斯的梦。而这场梦不仅仅属于米哈尔科夫,更属于重新崛起的俄罗斯民族。在梦里,男人、女人的缠绵爱恋,东方、西方的文化碰撞,相互交织,熔于一炉,让人甘愿沉醉梦中,不复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