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方式代替传统生活方式,现代文明代替落后传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图6—7草原上出现了巨大的烟囱俄罗斯人谢尔盖则代表着俄罗斯人对民族的骄傲和辉煌陨落的哀叹。除了上述两部影片外,米哈尔科夫其他影片中也充分体现了他对俄罗斯民族精神与气质淋漓尽致的表达。同样是从最初的有罪判决,到最终全票通过的无罪判决,其中经过了案情的推理和人性的较量。......
2023-10-15
图3—5 《十二把椅子》海报
导演:列昂尼德·盖代
编剧:伊利亚·伊尔夫、耶夫根尼·彼得罗夫
主演:阿奇尔·戈米亚什维利、谢尔盖·菲利波夫、米哈伊尔·普戈夫金、娜塔莉亚·克拉奇科夫斯卡娅
类型:喜剧、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苏联
语言:俄语、德语、格鲁吉亚语、法语
上映日期:1971年6月21日
片长:161分钟
影片梗概
曾经的贵族伊波利特·沃洛比亚尼诺夫在苏联时期过得穷困潦倒,然而他的命运突然发生了转变。岳母别图霍娃在临终前告诉他,在革命风暴到来之际,她把自己一生积蓄的许多钻石和珍宝藏进了12把家具椅子中的一把。然而十二把椅子早已充公,四散在苏联各处。
为别图霍娃做临终忏悔的神父费多尔也听到了这一消息。沃洛比亚尼诺夫和费多尔于是开始了寻找椅子、夺取财富的旅程。沃洛比亚尼诺夫结识了投机倒把的骗子本德尔,受本德尔的诓骗,两人结为同盟。于是本德尔和沃洛比亚尼诺夫为一组,神父费多尔为一组,踏上了寻宝之旅。由于时间久远,十二把椅子早已散落全国各处,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行迹踏遍大半个苏联,为了获得椅子,本德尔带领沃洛比亚尼诺夫四处行骗,到处捣乱,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发生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可最终还是功亏一篑。(www.chuimin.cn)
影片分析
影片改编自苏联著名幽默讽刺作家伊利亚·伊里夫、叶甫盖尼·彼得罗夫的小说《十二把椅子》。三位主人公本德尔、沃洛比亚尼诺夫和神父费多尔分别是讽刺故事中骗子、傻瓜、小丑形象的代表,作家对他们所代表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淋漓尽致地揶揄嘲讽,并且通过他们的眼睛,揭露出周围人物身上的种种不正之风和丑陋灵魂。整个寻宝的历程遍及苏联大地的各个角落,涉及各式各样的人物;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离奇,看起来荒唐可笑,但又真实可信。
影片基本延续了小说的人物、情节和内涵,与小说一样,影片的主旨并不在于向观众提供一个滑稽幽默、妙趣横生的冒险故事,而是借助这一故事的巧妙结构,以辛辣讽刺的笔触在观众面前展现一个充满市侩、庸人和形形色色社会蛀虫的“小世界”,其中既包括在社会急剧变革的背景下沉渣泛起、蠢蠢而动、无法适应时代变迁的没落贵族、旧官吏、旧商人、旧神职人员,也包括新时期见机而动、利益至上的新生资产阶级,以及无视百姓冷暖的官僚主义者,损公肥私的政府官员,以艺术创新为名粗制滥造,甚至诲淫诲盗的所谓作家与诗人,还有愚昧无知的小市民,他们的共同特质是贪婪、自私、唯利是图与拜金主义。借助一件件滑稽的小事和巧妙的情节设置,将他们丑陋虚伪的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
《十二把椅子》诠释了喜剧中的另一种笑:“它完全出于人的明朗的本性,它能够使事物深化,使可能被人忽略的东西鲜明地表现出来,没有笑的渗透力,对生活的无聊和空虚的揭露便不能发聋振聩。”②这种笑就是继承了以俄国作家果戈理为代表的以笑作为讽刺的武器,在果戈理痛苦的笑声背后,潜藏着讽刺作家拒绝黑暗、虚伪和卑鄙的农奴制度的态度,批判社会中一切黑暗、不公、丑陋,使读者在捧腹大笑之后,对社会进行反思,并激起他们的愤怒和同情。
《十二把椅子》在故事情节方面看起来与果戈理的《死魂灵》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骗子冒险故事,主要讲述一个骗子到处历险、行骗的故事。《十二把椅子》和《死魂灵》都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进而成为了解他们各自时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十二把椅子》中塑造出本德尔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人物形象,本德尔是一个聪明狡猾、坑蒙拐骗、出谋划策的骗子形象,他身上集合了骗子和冒险家的身份,在这个社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成为投机取巧、唯利是图、坑蒙拐骗的新的代名词。本德尔在故事中第一次出现就是以一个谎言方式出场的,一个流浪儿向他乞讨,他给了小孩一个苹果,流浪儿依旧紧追不舍,这时本德尔说:“是不是还要我的家门钥匙呀?”由此打发走了流浪儿。而实际上他撒谎了,他既没有钱,也没有家,也没有钥匙,这一情节很好地塑造了骗子这一形象。本德尔是作恶者也是观察者,他意外地加入了沃洛比亚尼诺夫的寻宝之旅,所到之处都被他搅得天翻地覆,赤裸裸地揭露出隐藏在宁静外表下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腐朽不堪,从一个骗子的角度,展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生丑态,更具讽刺意义。
本德尔不关心任何人,自私自利,毫无同情心,为了骗取寡妇格里查楚耶娃的一把椅子,他竟然想出了和她结婚的方法,得逞后便溜之大吉,而本德尔对此毫无愧疚之情,爱情、友情这些都只是他用来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感情与利益相比完全不值一提,针对这场婚姻骗局,本德尔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没关系。为了这把椅子,寡妇付出的代价比我们大。”
然而本德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化的人物形象,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各种矛盾的品质集中体现在他身上。他年轻强壮,积极乐观,勇敢果断,在寻宝行动中,他牢牢掌控着沃洛比亚尼诺夫,使他处处俯首听命,敢怒不敢言,但他又能做到恩威并施,表现出决策者的领导才能。这样一个骗子竟然是一个守法的公民,从不采取盗窃或抢劫的方式赚取金钱,他承认尊重刑法是他的弱点,并且教导沃洛比亚尼诺夫不可以违反法律,要靠智取。在和沃洛比亚尼诺夫充满艰险的寻宝事业中,本德尔表现得足智多谋,八面玲珑,善于应变,从而使他们的骗局能屡屡得逞,他还能屡屡在遭遇挫折时顺利摆脱困境。面对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本德尔总能准确地察言观色,迅速找到最合适的方式与人交流。如面对憨厚老实的看门人,本德尔用一顿酒和他成了好朋友;面对胆小、谄媚、心虚的社会保障处主任,他端起官员的架子假装消防队督察员,套取了自己需要的情报;与和自己一样靠坑蒙拐骗为生的骗子过招时,本德尔不卑不亢,反应机敏,最后更胜一筹。在瓦休季城象棋协会上,本德尔展现了自己优秀的演讲才能,一个对象棋一窍不通的人,将自己包装成一位大师,面对一群象棋大师,口若悬河,大谈特谈象棋的光辉前景及其对政治经济的巨大影响,虽然他满口胡言乱语,却表现出令人震惊的自信、热情和冷静,以致唬骗了现场的听众。这些品质,使这个骗子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的人物,塑造出一个可爱的骗子流氓形象。最后本德尔被自己的合作者刺了一刀,倒在血泊之中,他历尽艰难、机关算尽,到头来也没能看到最后一把椅子。
影片中另一个形象沃洛比亚尼诺夫也十分具有典型性。他继承了讽刺文学中常见的“傻瓜”典型形象,通常是愚钝、简单、偏于教条的形象,在作品中通常承担着被人嘲笑,以及反映周围现实的功能。沃洛比亚尼诺夫曾经是一位首席贵族,革命胜利后便在城里的户籍登记处工作。他胆小怕事,憨厚愚蠢,冲动鲁莽。为了解决父亲的财产继承问题,与丑陋的玛丽结婚,他的傻瓜形象在与本德尔的对比中更加生动,是旧时代、旧思想的代表。最后,沃洛比亚尼诺夫终于找到了藏珠宝的那把椅子,而珠宝早已用于莫斯科公共设施的建设,变成了图书馆、俱乐部、幼儿园,这象征着无法适应社会主义新生活的一切旧思想都会被淘汰,一切企图使社会倒退的想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神父费多尔是一个典型的小丑形象,他是教堂的神父,但并不是因为虔诚的信仰,而是为了逃避兵役才从事了宗教职业。在谋取神职的各个阶段,费多尔神父始终是利欲熏心,贪得无厌。他尝试做过许多生意,但全都失败了。当他听到了别图霍娃的临终忏悔之后,知道了椅子里珠宝的事情,于是独自开始了寻找珠宝的历险之旅,成为本德尔和沃洛比亚尼诺夫的竞争对手。但是这场竞争显得十分滑稽和可悲,除了与沃洛比亚尼诺夫争抢时撕坏的第一把椅子,费多尔神父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漫长旅途中再也没有找到过一把正确的椅子。费多尔神父在档案室主任那里被骗,得到了关于椅子的错误线索,至此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他逐渐失去了理智,变得歇斯底里,狂躁滑稽。在泽廖内角,费多尔缠着布伦斯工程师夫妇把一套椅子卖给他,为了达到目的,他多次下跪、磕头,说话低声下气,在布伦斯开出价钱后,费多尔还一直偷偷摸摸地徘徊在附近,时而跑到树林里,时而溜进后院,行为怪异,像一个疯子、一个杂耍小丑。之后在高加索山上,险些摔下悬崖的神父彻底崩溃了,他在山上站了四天,向飞过的鸟布道,他被当作景点介绍给游客,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十二把椅子》影片中人物语言滑稽幽默,结构紧凑严密,情节真实而可笑,时空跨越整个苏联大地,人物个性鲜明,展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揭露了苏联社会的各种阴暗面。作品将讽刺的锋芒指向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自私贪婪、拜金主义等。观众在被妙趣横生的故事逗笑之后,也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周围的人和事,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社会,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和道德观念。
有关从苏联到俄罗斯:电影大师经典作品评析的文章
现代生活方式代替传统生活方式,现代文明代替落后传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图6—7草原上出现了巨大的烟囱俄罗斯人谢尔盖则代表着俄罗斯人对民族的骄傲和辉煌陨落的哀叹。除了上述两部影片外,米哈尔科夫其他影片中也充分体现了他对俄罗斯民族精神与气质淋漓尽致的表达。同样是从最初的有罪判决,到最终全票通过的无罪判决,其中经过了案情的推理和人性的较量。......
2023-10-15
到了后期,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转型时期社会表现出来的各种不正常社会现象削弱了梁赞诺夫早期喜剧的明朗乐观基调,从而增添了更为鲜明的批判性。梁赞诺夫的喜剧电影即以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物为表现对象,以此反映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不足,并通过这种矛盾和不足来阐发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列车员利用职务的便利,从异地运输物品倒卖。显现出梁赞诺夫深厚的现实主义功力及其喜剧电影的独特风格。......
2023-10-15
卫国战争期间,通信兵阿廖沙击毁了德军的两辆坦克。将军接见了阿廖沙,要嘉奖他。这一事件中展现了阿廖沙信守诺言、疾恶如仇、颇富正义感的性格特征。返家途中的一系列事件延误了阿廖沙的旅程,在经过了千辛万苦之后,阿廖沙终于回到自己的家。......
2023-10-15
盖代以舒立克为主角拍摄了一系列喜剧作品,舒立克已经成为苏联喜剧电影的象征性人物。舒立克看到这种不公正的现象,假装一个盲人骗了男子让出座位,男子发现被骗后,和舒立克扭打在一起,结果触犯了法律。男子凭借自己膀大腰圆,一心想要报复,没想到反而处处受到舒立克的捉弄。舒立克凭借智慧惩罚、教育了自私自利的男子。舒立克和朋友假装成传染病防疫的医生,展开了营救“高加索女俘虏”的行动。......
2023-10-15
光明魔法师安东·格洛节茨基是守夜人的一份子。女巫正在做法的时候,守夜人巡查队赶到了,制止了她。他们发现安东能进入黄昏界,原来安东也是个他者,之后安东选择成为一个守夜人巡查队员。......
2023-10-15
普拉东乘坐列车到达一个车站,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他下车去车站的餐厅吃饭。普拉东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吃,两个人争吵起来,耽误了时间,火车开走了,普拉东只好留下来等下一列火车。当天晚上,两人只好蜷缩在候车室里的长椅上过夜,没想到普拉东的钱包半夜里又被小偷偷走。在难得的家属探视日,千里迢迢来看普拉东的并不是他的妻子,而是薇拉,两人在村里的木屋内度过了难忘的一晚。......
2023-10-15
一个年轻的压路机驾驶员瑟黎卡看到萨沙被小朋友们欺负,帮萨沙解了围,并和萨沙成为好朋友。影片分析这部短片是塔可夫斯基在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的毕业作品,塔可夫斯基成熟时期的作品中常见的意象和意蕴在《压路机与小提琴》中已经初见端倪。就这样“压路机”与“小提琴”愉快地相处了一天,瑟黎卡帮助萨沙跨过路上一大片积水,一起吃午餐,请他吃面包。......
2023-10-15
另一类是带有抒情色彩的悲喜剧,这也是梁赞诺夫最具个人特色的作品,而其中最为成功的便是爱情三部曲:《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下面主要论述梁赞诺夫爱情悲喜剧的艺术特点。悲喜剧是喜剧中的一种形式,主要还是以喜剧为主,兼有悲剧的某些成分,通常具有喜剧的圆满结局。悲喜剧能够大胆准确地反映出生活的本质,其背后都有着积淀深厚的复杂的社会内容和原因。......
2023-1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