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父爱与诗意的深情呈现

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父爱与诗意的深情呈现

【摘要】:塔可夫斯基是如此熟悉和热爱诗歌的影像诗人。虽然父亲早早离开了他及母亲,但父亲的诗人气质被塔可夫斯基继承,他如此热爱、熟悉,并深切理解父亲的诗歌,在电影中以动人的影像,将父亲的诗意阐发。塔可夫斯基的影像风格也或多或少受他父亲诗歌的影响,父亲的诗歌多以自然、时间和宇宙为主题,带有古典主义色彩。《镜子》是塔可夫斯基对电影诗意的实践,同时也是献给母亲的一部影片,想以此留住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坚强和不朽。

塔可夫斯基是如此熟悉和热爱诗歌的影像诗人。他在电影中不时插入诗歌朗诵作为画外音,那些诗句与影片的氛围、情绪相得益彰。他喜欢在影片中穿插他的父亲,也就是诗人阿尔谢尼伊·塔可夫斯基的诗句。虽然父亲早早离开了他及母亲,但父亲的诗人气质被塔可夫斯基继承,他如此热爱、熟悉,并深切理解父亲的诗歌,在电影中以动人的影像,将父亲的诗意阐发。《镜子》中出现的画外音,都是塔可夫斯基的父亲所创作的诗歌,并由他本人亲自朗诵。

塔可夫斯基的影像风格也或多或少受他父亲诗歌的影响,父亲的诗歌多以自然、时间和宇宙为主题,带有古典主义色彩。《镜子》是塔可夫斯基对电影诗意的实践,同时也是献给母亲的一部影片,想以此留住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坚强和不朽。

在《潜行者》中,潜行者意识到他所寻找的The Zone中的信仰和自由也许并不存在,幸福原来在妻子女儿无私的爱中,爱就是信仰。虽然现实抑郁暗淡,但爱是人间的希望之火。影片结尾,他残疾的女儿专注地阅读费奥多尔·丘特切夫的一首诗:

我爱你的眼睛,我的朋友。

当你突然抬起你的双眼,

立刻闪耀出炽热、奇美的光焰,

向周围迅速地扫视,就像天空中的闪电……

当拥吻你的眼睛,是更迷人的时刻,(www.chuimin.cn)

那双目羞涩低垂,睫毛下透出爱的渴望,是抑郁暗淡的希望之火……

诗的特征之一就是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无穷的意蕴,而诗本身是高度抽象的。塔可夫斯基对电影叙事和电影意蕴的诗的表达方式几乎贯穿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他认为真正的电影图像只能是导演超越了流派和特定的风格限制才能获得的,因为传统的叙事逻辑有着太多严格的难以逾越的界限。他特别喜爱日本的俳句,喜爱它不用任何华丽的多余的字词就能够完美地表达真实的生活。

“诗电影”是基于对电影的抒情诗本性的理解而出现的一种电影样式,这种电影样式淡化了情节,使用诗的比喻和象征等表现手法,使电影情节具有诗的节奏和韵味。在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中,在镜头与镜头之间,影像与影像之间,画面与画面之间,用的都是诗的逻辑、诗的语言和诗的特性。塔可夫斯基的电影风格含蓄、内敛,他希望自己的电影塑造出影像空间的深邃与无限,以便让观众去独自感知和体悟。

在影片《镜子》中,母亲眺望着远方和母亲冒雨赶往印刷厂这两个场景,时间上不发生连续,但是它们着力描绘的不是时间顺序、连贯的情节和人物动态,而是一个倔强女人的无助和孤独,以及她坚强独立面对生活压力的意味。这样的“诗电影”,使观众不单单是观看电影本身,还在积极思考,自觉丰富电影的含义和延伸义。

塔可夫斯基一直被誉为“电影诗人”,他的电影继承了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电影的部分精髓,即画面的构图十分精致、充满美感。梦幻的元素可以使作者自由地进入人的心灵、意识和潜意识中,这使他的电影充满了诗歌般的梦幻感。电影“慢节奏”的意味十分明显,大量的长镜头和角色独白,还有对故事情节的忽略,这些都与诗歌有着相似之处。

《镜子》是“诗电影”痕迹最为明显的一部,影片开头用一个纪录片式的长镜头来展示一个口吃患者的治疗过程,在医生的指导下,口吃的男孩终于能流利地说出“我能说话了”。这看似和影片毫不相关,但这段序幕用独特的方式隐喻了电影自白的主题,“我能说话了”同时也意味着塔可夫斯基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抒发感情,实现自己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这和诗的创作目的是相通的,都是表达作者的个人主观意愿,借不同的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镜子》中描述了战争前后儿童时期的主人公对现实世界的感受,银幕语言可以使观者感知诗意般的情感。塔可夫斯基让时间回到了孩童时期,呈现房前一片美丽的田野,通往邻村的小路上长满了开花的荞麦。随着镜头越过母亲坐在围栏上的背影,定格在远处走来的男人身上,电影的主角叙述者开始自己的旁白:“每当我们的亲人在田间灌木丛后出现,我们总能认出他们,如果他从灌木丛边拐过来,走向房子,那一定是父亲,否则就意味着那不是父亲,而且他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台词的语调很平淡,和复古色调的影像结合在一起,大风吹过草地,掀起阵阵麦浪,给人以诗意的孤独美感。随着岁月的流逝,开着花的荞麦小路也已消失,镜头通过穿越时间的帷幕来向人们倾诉相关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