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从苏联到俄罗斯:电影大师作品的诗性与记忆

从苏联到俄罗斯:电影大师作品的诗性与记忆

【摘要】: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一直被称为“诗电影”。塔可夫斯基诗意电影的风格特征就在于对时间流逝的真实记录,塔可夫斯基强调在银幕上所展示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即强调诗意电影的“真实性”,即便表达的是“回忆”或者“梦境”。塔可夫斯基认为电影艺术作为一种以视觉语言来表述人类内心深处的感性认知,这种感性认知才是真实的,是一种心理的真实或者说内在的真实。

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一直被称为“诗电影”。“诗电影”在苏联以爱森斯坦和杜甫仁科为代表,他们对电影中诗的语言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如隐喻、象征、节奏等问题,并在一段时间内秉承法国先锋派主张电影应像抒情诗那样达到联想的最大自由,并热衷于探索电影中隐喻的运用,否定电影中情节的理念。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因其具有哲理化的电影主题、非线性的叙述逻辑、隐喻式的手法而一度被贴上“诗电影”的标签,但塔可夫斯基本人一再试图与“诗电影”划清界限,拒绝对自己的电影做出所谓的“诗电影”的划分。他认为传统的苏联诗意电影矫揉造作,其影像脱离了现实的写实生活和具体事物。在塔可夫斯基的电影理论著述中,他对前辈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的电影隐喻手法以及他那个时代所拍摄的“诗电影”,均持否定的观点。

塔可夫斯基对“诗电影”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诗”并不是一种文学类型,而是一种现实的反映、心灵的表现、精神的外化,它构造的审美意象及表现力量,与影视艺术所蕴含的诗性、人性、作者的人格及审美品格等都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他认为,“诗”是一种对世界的认识,电影的“诗性”在于如何将现实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描述出来。也就是说,“诗”对于塔可夫斯基而言,是直指人的一种哲学思辨。“诗”作为一种现实的反映、心灵的表现、精神的外化,是一种主观的真实,故而“真实化”“真理化”是塔可夫斯基“诗化”电影理念的本质追求,并在他的创作中展现出电影诗意的另一种表现方式。(www.chuimin.cn)

塔可夫斯基诗意电影的风格特征就在于对时间流逝的真实记录,塔可夫斯基强调在银幕上所展示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即强调诗意电影的“真实性”,即便表达的是“回忆”或者“梦境”。虽然它们看起来是非真实的,但“电影之所以成为电影,其最根本的意义在我看来,首先是运用事实这样的方式对时间的流逝进行真实的记录”。塔可夫斯基认为电影艺术作为一种以视觉语言来表述人类内心深处的感性认知,这种感性认知才是真实的,是一种心理的真实或者说内在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