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电影《潜行者》:家庭符号与卧室黑暗的探秘之旅

电影《潜行者》:家庭符号与卧室黑暗的探秘之旅

【摘要】:潜行者悄然无息地起身准备与另外两人会合,一起前往恐怖复杂的地带。影片片头与片尾,都是潜行者破败黑暗的卧室。妻子、孩子作为家庭的符号,一直在阻挠潜行者的危险探秘,却又在其潜行归来后,给他带来唯一的安慰。塔可夫斯基以这篇小说为蓝本,又在1957年苏联车雅亚宾斯克地区附近玛雅科工厂核灾难的触动下拍出了电影《潜行者》。

图2—11 《潜行者》海报

编剧: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阿尔卡季·斯特鲁加茨基、鲍里斯·斯特鲁加茨基

主演:亚历山大·凯伊达诺夫斯基、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安纳托利·索洛尼岑、尼古拉·格林科、纳塔利娅·阿布拉莫娃

类型:剧情、科幻、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苏联

语言:俄语

上映日期:1979年5月

片长:163分钟

获奖情况

1980年第33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天主教人道精神特别奖

影片梗概

清晨,空荡幽暗的卧室。潜行者悄然无息地起身准备与另外两人会合,一起前往恐怖复杂的地带。他的妻子随后也起床了,她极力哀求潜行者不要冒险进入该地,可潜行者还是一意孤行。这位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潜行者,即将穿越的是一片有着千变万化陷阱和圈套的地区——The Zone。二十年前,一颗陨星坠落到这个小镇,大批人罹难。这个奇异地区变成了一个荒芜的恐怖地带,传说这个地方有一个房间能满足人们潜意识里最深层的意愿和欲望。军方害怕这个神秘莫测的屋子可能带来不好的后果,就用铁丝网围起来,封锁了这块区域,并派全副武装的军队巡逻,禁止任何人入内。潜行者与一位作家和一位科学家一起踏上了这变幻莫测的恐怖地带,穿越The Zone,力求抵达能实现人愿望的神秘的“房间”。影片片头与片尾,都是潜行者破败黑暗的卧室。妻子、孩子作为家庭的符号,一直在阻挠潜行者的危险探秘,却又在其潜行归来后,给他带来唯一的安慰。

影片分析

在《潜行者》中,塔可夫斯基电影的主题走上了彻底的形而上学的道路,相对于前一部作品《镜子》中的个体化的自我审视,《潜行者》则是以人类为主体的一种总体化探索。影片中的作家和科学家就是被现代社会塑造出的大多数人的代表,而潜行者则是带领人们回归精神家园的引路人。

1.科幻题材(www.chuimin.cn)

影片取材自苏联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中篇小说《路边野餐》。斯特鲁伽茨基兄弟俩一个是从事天文工作的科学家,一个是从事翻译工作的文学家,他们合作的作品不仅带有理性的科学思维,也有深层的人文思考。这本小说内容与电影大致相同,讲的是某个地区受到了外星人的造访,外星人离开后在这片区域留下了很多的外星遗留物。政府将这片区域封锁起来,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研究。而生活在这个区域周围的人们受到了莫名病菌的感染,很多人选择移居他处,也有一些人开始以这片被封闭起来的区域为生,这些人中有科学家、警卫人员,也有铤而走险、专门以贩卖禁区物品为生的潜行者。这片区域带给人类无尽的遐想与可能,有的人畏惧它,有的人探究它,有的人以此谋生。而对于外星人来说,这片遗迹或许只是他们不经意的一次户外野餐,没有任何意义。

塔可夫斯基以这篇小说为蓝本,又在1957年苏联车雅亚宾斯克地区附近玛雅科工厂核灾难的触动下拍出了电影《潜行者》。在影片中,导演加入了个体探究人类灵魂本质的思考,用极富隐喻的长镜头,挖掘人类潜意识与外部世界的矛盾与深层含义。

2.场景设置

作为科幻影片,潜行者和他的同伴穿行在这片神秘又有些恐怖的地方,但镜头中的这个区域没有惯常的超现实设定,看起来只是一片普通的危楼、荒地、废墟。导演化腐朽为神奇,使这个地方充满怪诞惊悚,它通过导演的影像在一种不可言说的神秘感中呈现出神性,就如影片所说,可以满足人类最深层次的愿望,在达到区域内房间的同时,一切关于人类的真理将会显现。

在影片中,这个能使真理显现的世界是一个荒芜的废墟,里面满是杂草野花,还有陷入泥沼的坦克及人类骨骸,以及被毁灭的人类留下来的生活遗迹。除了潜入禁区的三个人,一只不知从何而来的无声无息跟随着的狗,偶尔冒出一两下叫声的鸟,再无其他活物。肮脏的慢慢上涨的水,黑暗凶险的无限延伸的下水管道,到处是陷阱的沼泽地,坍塌毁坏再无半个人影如同经历战火洗劫的楼房……自然的荒芜与现代工业的冷漠构成一个末世景象。所谓禁区就是发生了核灾难的区域,如同对人类、对世界未来的预言,被恐惧所包围。人类在对当下目标的追逐中,忘记了自我的本质实现,从而迷失了自我,从真实世界来到The Zone的世界,踏上追逐心中最深层愿望的旅程,实质上形成了一场关于人类本质的拷问。当然,The Zone的世界也并不平静,不断出现的陷阱会逐渐吞噬掉其间的人类,而这一切,都是人类自身的欲望所致。影片中的潜行者说过:“The Zone是很复杂的系统,时刻充满危险,我不知道它没人时是怎样的,可只要有人,这里就动起来了,它的状态是我们本身的情绪造成的。”

图2—12 这片区域有种工业废墟的末日感

影片中塔可夫斯基的神秘主义倾向也发挥到了极致,区内的引路方式竟是扔螺丝帽。影片中有这样一段,作家在初入区域的时候,想要不以扔螺丝帽的方式独自前进,结果受到了区域的警告,塔可夫斯基借此表明,The Zone是有自己无法亵渎的神秘规则的,作家所代表的世俗规则在这里是无法实现的。

3.人物设定的解析

在影片中,塔可夫斯基着重设立了三个人的形象,作家、科学家和潜行者。作家是一个典型的虚无主义者,他酗酒、轻佻地跟漂亮女人搭讪,并称世界由钢铁般的规律统治着,一切都在条例化和规则化下无聊至极。作家不相信世界上存在什么神秘事物,却同时又为自己精神的虚无而苦恼。他否定神秘,却又希望进入“房间”。在穿越The Zone的过程中,作家还想着他们三人一定会因为这个壮举而成为名人,受到世人的崇拜。可见,作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他也明显察觉到自己精神的缺失,因而企图通过“房间”来了解自己。对于作家来说,理性世界的铁的定律已经控制了世界,非确定性的丧失在造成新鲜感丧失的同时,也造成相对于作家来说及其重要的灵感的丧失。因此,一切都是无意义的。作家此时已经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矛盾,他已经不知道自己是否是一个可以给人类带来帮助的作家,理性世界的侵袭已经使他丧失了本来意图,他已经成为被人操纵的傀儡。

对于科学家来说,塔可夫斯基并没有给他过多关注,他只在结尾的爆发中发挥了与自己身份相符的符号化作用。作为一个物理学科学家,作为揭示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阐释者,他是理性的代言人,他的信仰体系中是不存在某种神秘的、不可解释的事物的,他的理性认知体系告诉他,这种神秘的、不可逻辑化的事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是罪恶的源泉。

而潜行者这个人物,塔可夫斯基给予了足够的同情,潜行者被塑造成一个先知一样的角色,他不断地带领不幸的人们来到The Zone中,实现自己的本真愿望,虽然女儿由于自己的职业而受到辐射天生残疾,但这种苦修般的行为在给不幸的人带来希望的同时,他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在影片中,潜行者沉默寡言,但每次发言都富含哲理。对于他来说,The Zone是人类躲避理性侵袭的避难所,是人类最后的家园。

当三个主人公疲惫不堪地停下歇脚时,科学家躺在干燥坚硬的石头上,作家躺在柔软的苔藓上,潜行者则躺在一片泥沼之中,这分别喻示着三人对神性力量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拒斥、逐渐接受和全身心投入。到达禁区之后的三个人,原本似乎有着相同的目标和信念。然而在费尽周折之后,作家居然放弃了实现自己夙愿的机会,科学家突然拿出自制的炸弹,表示他不希望邪恶之人借此实现危害人类的念头。在这个场景的最后,长镜头对准坐在原地默默无语的三个男人,黑暗的屋内下起了雨。

影片结尾处,回到家中的潜行者沮丧地抱怨作家和科学家不配称为知识分子,指责他们根本没有信仰。的确,作家和科学家的退缩,暴露了他们无法辨清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所谓的知识对他们的精神和信仰也无太多帮助。

当然,塔可夫斯基并不仅仅表现了这些困境,还提供给人类解决办法,在影片结尾,潜行者的妻子来到三个人歇脚的那家馆子,作家和科学家感觉他们面对着一种令人困惑的、难以理解的现象,在他们面前这个女人因为丈夫而经历了难以言喻的苦难,并且跟他生了个残疾的孩子。但是她依旧一如既往地爱着她的丈夫。她的情爱和真诚足以对抗那些现代世界呈现出来的信仰缺乏和道德真空。这种伟大的爱情体现了某种程度的诗意生活,是人类心中最深层次的愿望。这表明人类间伟大的情感可以战胜物理世界铁一样的规则和法则。《潜行者》以宁静的影像,高度的隐喻,令人难忘地探讨了灵魂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