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诺夫·瓦诺是苏联动画片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的动画大师,1900年1月27日生于莫斯科。伊万诺夫·瓦诺于1951年成为国际动画协会的创始人及副主席。1929年伊万诺夫·瓦诺进入苏联国家电影技术局工作。1949年伊万诺夫·瓦诺拍摄了以鸟类作为主角、象征苏联反对西方文化侵蚀的宣传片《外来的声音》。此外,伊万诺夫·瓦诺1951年拍摄了《白雪公主和七个英雄》。......
2023-10-15
图2—3 《伊万的童年》海报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爱德华·阿巴洛夫
编剧: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米哈伊尔·帕帕瓦
主演:尼古拉·布尔里亚耶夫、瓦连京·祖布科夫、叶甫盖尼·扎里科夫、捷潘·克雷洛夫
类型:剧情、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苏联
语言:俄语、德语
上映日期:1962年4月6日
片长:95分钟
获奖情况
1962年第23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演员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
影片梗概
影片以伊万的梦境开头,这个12岁的男孩只能在梦境中重温童年的美好,残酷的战争摧毁了他的家园,父母和姐姐在二战期间也都被德国军队杀害。成为孤儿的伊万怀着对德国法西斯的仇恨,加入了苏联红军,利用自己身材小不易被发现的特点成为一名在战火和死亡中穿梭的小侦察兵。
一次执行任务后,浑身湿透的虚弱的伊万被苏联加尔特瑟夫大尉的军队发现,加尔特瑟夫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瘦小的男孩竟能够深入德军敌后,如此勇敢坚强,执行着危险的任务。格里兹洛夫上校认为未成年的伊万应该远离战争,想要安排他到后方上学,小伊万听了很是恼火,拒绝离开,并几次逃跑,格里兹洛夫对伊万也是无计可施。看到伊万这么坚决,贺林中校再次让他进行秘密的侦察活动,而这一次,伊万却再也没有回来。
战争终于胜利了,苏联军队攻占了德国的首都柏林,德军纷纷投降,许多高级军官则畏罪自杀。加尔特瑟夫和战友打扫战场时,在德军的一个监狱里发现了一堆战俘的资料,其中一个材料吸引了他的注意,封面是伊万眼露仇恨的照片,原来伊万被俘后已经被残忍绞死。影片又回到伊万的梦境,提着水桶走远的母亲,阳光普照的海滩,一起嬉戏的小伙伴,奔跑的小姑娘,这一切都被一棵巨大的枯树所遮盖,正如残酷的战争夺走了伊万幸福的童年。
影片分析
《伊万的童年》是塔可夫斯基第一部剧情长片,改编自短篇小说《伊万》,影片保持了原著的故事框架:伊万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他被苏军收留,虽然大家一直想把他送到后方,但刻骨的仇恨和复仇的愿望使伊万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做一个侦察兵,他无所畏惧地走向战场,走向死亡。塔可夫斯基在改写电影剧本时增加了强烈的个人对战争的理解与感受,用天才的艺术手段重构了这个故事。
1.梦境
影片并没有按照线性时间描述伊万是如何失去亲人并随后加入苏军开始侦察敌情的。而是以伊万的梦境为开头,也以梦境结尾,故事发展中也穿插了梦境,将现实、回忆与梦联结在一起。同时也用梦的形式完成了叙事和背景交代,起到补充情节的作用。片中通过伊万的自述或别人的叙述,侧面描绘伊万曾经幸福的童年和战争的杀戮使他变成了孤儿。梦境在影片中起到了渲染情绪、刻画心理的作用,开拓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伊万对往事的无限怀念。伊万进入梦乡便是和母亲、小伙伴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睁开眼睛则是阴暗可怕的现实,而且阴森恐怖的现实也时常浸入他的梦境之中,留下阴影和不安,“我的神经简直要崩溃了,”伊万不止一次这样说。由此也反映出战争在这个年幼的孩子心里所造成的巨大创伤。
影片中主要有四段梦境,梦中充满诗意的美好,也隐隐透着现实带来的阴霾:
第一个梦中阳光明媚,树林草地上有一头温顺的羊,林中蝴蝶在翩翩起舞,阳光在枝叶中闪烁跳跃,伊万用手遮住阳光,四处眺望,然后他跑向母亲。妈妈提着水桶走来,伊万跑到母亲身旁,俯身喝桶里的水,他抬起头来说:“妈妈,有布谷鸟。”母亲微笑着擦去汗水,忽然一阵枪声响起,伊万惊呼着“妈妈”被惊醒。
图2—4 伊万只有在梦中才能露出纯洁美好的笑容
第二个梦,伊万和母亲一起望向井底,井水里闪烁着星星。妈妈说:“即使井很深,但在最晴朗的日子,在井里也能看见星星。”伊万:“能看见什么?星星?妈妈,我瞧见了,妈妈,我瞧见了。”妈妈说:“对,对,它在那儿。”伊万问:“为什么看得见?”妈妈说:“因为对它来说,现在是深夜。”……伊万去捉水中的星星,忽然传来枪声,妈妈倒在井边,水溅落在她的身上。
第三个梦,雨中的树林中,驶来一辆卡车。伊万坐在满载苹果的卡车上,车上还躺着一个小姑娘,她张开双臂,接受雨水的沐浴。伊万递给她一个苹果,小姑娘坐起身,但她摇头表示不喜欢这个苹果。伊万又找到一个,拿起来递给小姑娘,小姑娘还是摇头。伊万接着去拿苹果,小姑娘微笑着看着他。卡车驶向海滩,苹果散落了一地,几匹马跑过来吃苹果。
第四个梦从妈妈的笑脸开始,她提着水桶走远。伊万和小伙伴在沙滩上玩。阳光明媚,海面上波光粼粼。躲起来的小女孩跑出来,他们互相追逐,伊万追着追着,超过了小女孩,一直向前跑去。
这些梦都是童年的记忆,表现了在母爱的滋润下,伊万童稚无邪的心灵。然而战争让这样一颗天真可爱的童心骤然面对死亡。影片用独特的象征性艺术手段,表现了梦与现实的冲突和撞击。安宁闲逸、田园诗般的和平生活每次都在突变中惊醒。在梦里,伊万快乐地奔跑于大自然中,甚至飞了起来,然而当他回到现实,发现自己只能潜伏在冰冷的沼泽地里。当他追逐一个可爱的女孩时,却没有发觉自己最后奔向的是一棵巨大的朽木。在伊万的梦里,世界是明净美好的,那里有广阔的森林,明亮的阳光,慈爱的母亲,优美的风景,滋润的雨露,可爱的女孩,安静的动物。然而与他的美好梦境相对应的,是现实中战争的黑暗与残酷。通过这一组组截然相反的对映体,一个孩子原本应有的快乐和童真在现实世界里都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2.意象
伊万梦中出现了很多意象,如苹果、马匹、雨水、天真的女孩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素。水,应该是影片中出现最多的意象。妈妈出现时总是拎着一桶水,伊万跑向她,饥渴地喝着桶里的水,而母亲总是慈爱地望着他。母亲和伊万对话也是两个人一起望向井底的时候。在这里,水代表生命、幸福和慈爱,井水和水桶、充沛的雨水和海滩等就在梦中反复出现。
现实中也是一个潮湿的世界,雨水、泥泞、沼泽、河流,与梦中不同的是,梦中总是阳光明媚的,而现实世界则是阴暗恐怖的,整部影片有很多地方用了雨水滴落的声音作为背景音乐,侧面烘托了战争期间的惨淡与艰苦。(www.chuimin.cn)
苹果和女孩在塔可夫斯基的处女作《压路机与小提琴》中就出现过,或许是美好童年生活的一个象征。伊万和小男孩萨沙一样,都有一个压抑的童年,小女孩和苹果的出现,可以带给他心灵的慰藉。
图2—5 苹果和小女孩是美好童年生活的象征
伊万不想被送到后方,他逃走了,路上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的家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只留下一扇破木门和一只公鸡。老人抱着公鸡,喃喃地说道:“什么时候这一切才结束?”破木门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加重了战争带来的破败和灾难景象。但是,老人并没有绝望,他一直在寻找一根长钉子。老人说:“烟囱和火炉永远不会烧毁。”他的妻子被德军杀死,但他说:“我要等待妻子回来,我会把这里修好。”这里暗示了苏联人民永远不会被德国侵略分子打垮,暗示了他们获得胜利和重建家园的信心。
影片对图像意味深长的引用是构成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手法也成为塔可夫斯基此后电影语言的重要标志。影片中有意味的图像共出现三次,虽然镜头很短暂,但片中几个片段对图像的引用,从更为深刻的文化、历史意义上揭示了影片的主题,体现了塔可夫斯基深厚的艺术素养和艺术表达的匠心。
第一次引用的图像出现在伊万等待任务时,在一个废弃的教堂里,加尔特瑟夫大尉拿给他一些书看,伊万随手翻到了有图画的一页。这是德国画家丢勒的版画《启示录》。阿尔布雷特·丢勒(1471—1528)生于纽伦堡,是一位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他的版画《天启四骑士》最为有名,这幅版画创作于1497—1498年,描绘了瘟疫、战争、饥荒与死亡四骑士将给人类带来最终的审判。画面描绘了凶神恶煞般的四骑士凶残的杀戮行为和在马蹄下惊恐万状的人群,影片用丢勒的版画引出对暴虐战争的隐喻。
图2—6 《天启四骑士》象征着暴虐的战争
伊万把《启示录》中的骑士看作是他见到的德国人,他们带来的暴力和苦难就是自己所经历的残酷现实。他指出“这个骑着马的人瘦得只剩下皮包骨了,我见过一个人很像他,只不过那人骑着的是摩托车,瞧,他们也在践踏人民”。伊万对德国人非常痛恨:“德国没有作家!我看到他们在广场上把书烧光了,燃烧了整整一个星期!”对伊万来说这些图像正是他感同身受的现实,是无法排遣的切肤之痛与仇恨所在。
图像的第二次出现是在炮火的映照下损毁的教堂断壁上闪现出残留着的《出埃及记》。战火对教堂及圣像的摧毁不仅是战争对人类文化遗产的毁灭,也是对人类精神殿堂的毁灭,人们在战火中挣扎求生,圣母在悲悯地注视着芸芸众生,圣像画在此时出现也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多重寓意,加强和深化了影片的悲剧意味。
第三次引用的图像是以背景的形式出现在教堂入口处拱门墙壁上的圣像画。贺林在门口的火柱旁点燃了一支烟,之后回到地下室做出同意伊万再次去执行侦察任务的决定,而在这之前贺林主张送伊万去后方。也许越来越猛烈的战火使贺林觉得这样的决定正是对伊万最大的安慰。战争过去,他与伊万都没能活下来。圣像画的出现再次强化了影片的悲剧感。
3.镜头
塔可夫斯基被誉为爱森斯坦以来最伟大的俄罗斯导演,但他本人并不认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及其快节奏剪接技术。大量的长镜头以及缓慢的推拉镜头在塔可夫斯基电影中格外突出,构成了饱含深刻意蕴的画面。
影片开始的梦境之后是一阵枪声,伊万大喊了一声“妈妈”惊醒,此时现实中伊万是睡在一个废弃的破屋内,他走出房屋,跑过乌云满天的原野,静悄悄地潜过一片沼泽地。凝滞不动的污浊水面,一棵棵笔直的树插入云天,烧焦的树干,水草丛生,铁丝网在水面肆无忌惮地延伸,形成一片片巨大的阴影,太阳逐渐隐入云层,天越来越阴暗。伊万就在这样的夜里无声地穿行。
在这片巨大的沼泽地里,已经有苏军的两个侦察员被杀,充满了死亡的、恐怖的、悲怆的气息。伊万再次穿过这片沼泽,是加尔特瑟夫大尉和贺林中校划着小舢板掩护他去执行任务,林中不断坠落的燃烧弹表明这是十分危险的地带,镜头跟着三个人乘坐的小舢板悄无声息地滑行。他们最终在冰冷的河面拥抱告别,伊万背着一个小小的包,里面装着贺林为他准备的食物,他瘦小的身影消失在黑暗的尽头,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片中有一个片段伊万被一个人留在掩护所的教堂地下室中,他拿着加尔特瑟夫留下的一把匕首做游戏。但这个小男孩并不像别的同龄孩子一样玩一些孩童的游戏,而是玩起了战争游戏:
镜头一 伊万的眼里充满了仇恨,他把匕首射向墙面。
镜头二 伊万将地上破损的钟重新悬挂起来。前置在镜头的钟显得巨大、沉重,而后置在镜头稍远处下方的伊万则显得十分渺小,但他仍吃力地拉动绳索,吊起大钟。然后拔出匕首,躲进了墙脚的黑暗中。
镜头三 伊万在桌子下面匍匐前进,好像在做侦察活动。他的心理独白作为画外音:“保持冷静,这是最重要的。”他利落地将匕首插在木质桌腿上,腾出手来拿起地上的空酒瓶,向墙上的蜡烛投出去,命中目标,屋子里变得一片黑暗。
镜头四 伊万两手分别拿着手电筒和匕首,躲在楼梯的栏杆后面,在地上匍匐前进。他在对自己说:“小心!记住,我们要把他活着抓出来,明白吗?”画外音传来一些含混不清的德语口令和嘈杂的叫喊声、哭泣声,手电筒在黑暗中晃过地面、墙面,墙上刻着的字进入镜头:“我们一共八个人,都没有超过十九岁,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就要被枪决。为我们报仇!”此时晃动的镜头,夹杂着伊万惊恐的面孔,以及他在幻觉中看到的被害的人们和逝去的母亲,此时的画外音是凄厉的哭泣和叫喊,十分恐怖。
镜头五 伊万拉响刚才悬挂起来的钟,幻觉中嘈杂的人声持续不断。
镜头六 背景声音变成军队冲锋时的呼喊声,伊万听到之后欢呼起来,仿佛自己的部队已经攻破敌方阵营。
镜头七 伊万对战友们呼喊:“包围这栋房子,不要让他跑了!”他推倒桌子,仿佛他现在身处敌人的营部,又突然靠墙戒备起来,大喊:“出来!举起手!”
镜头八 手电筒晃过一件军大衣,代表着敌方军官。
镜头九 伊万愤怒地控诉敌人,最后情绪崩溃,蹲坐在地上。
图2—7 伊万的游戏中只有残忍与恐怖
在本来应该天真无邪的年纪,伊万却在游戏中演练着厮杀和复仇,战争摧毁了他童年中所有的美好和希望,他的游戏是那么可怕。战争,死亡,痛苦就是他的全部。
结尾交代伊万的结局也比较独特,加尔特瑟夫大尉从缴获的德军死囚档案里发现伊万的照片,照片随即不小心掉进黑黑的地下室,镜头从照片变成伊万的面孔,一双大眼睛充满憎恨。接下来是监狱、刑具和绞架的阴森镜头,画外音是处死伊万时德国人的对话,跟着出现伊万倒在地上的头部特写,从他那双死不瞑目的眼睛中又看到了母亲的笑脸,回到了开头的梦境,伊万也只有在梦境中才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影片在快要结束的时候运用了一些历史新闻和纪录片的影像资料,呈现了德国柏林被苏军攻克之后的一些真实场景。其中有苏军庆祝胜利欢呼的场面;战火后的柏林一片狼藉;德国总理戈培尔在毒杀自己的六个孩子后,随即与妻子自杀,并让部下烧毁自己的尸体;在国会大厦的墙脚下,德国战俘在指认戈培尔的尸体;德国将军在签署投降书;德军高官自杀的镜头等。这些纪实性的历史资料场面映射出战争时期每个人都被卷入这场可怕的洪流,甚至包括无辜纯洁的孩子们,所以无论是侵略者,还是受害者都无一幸免,控诉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苦难。
有关从苏联到俄罗斯:电影大师经典作品评析的文章
伊万诺夫·瓦诺是苏联动画片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的动画大师,1900年1月27日生于莫斯科。伊万诺夫·瓦诺于1951年成为国际动画协会的创始人及副主席。1929年伊万诺夫·瓦诺进入苏联国家电影技术局工作。1949年伊万诺夫·瓦诺拍摄了以鸟类作为主角、象征苏联反对西方文化侵蚀的宣传片《外来的声音》。此外,伊万诺夫·瓦诺1951年拍摄了《白雪公主和七个英雄》。......
2023-10-15
卫国战争期间,通信兵阿廖沙击毁了德军的两辆坦克。将军接见了阿廖沙,要嘉奖他。这一事件中展现了阿廖沙信守诺言、疾恶如仇、颇富正义感的性格特征。返家途中的一系列事件延误了阿廖沙的旅程,在经过了千辛万苦之后,阿廖沙终于回到自己的家。......
2023-10-15
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一直被称为“诗电影”。塔可夫斯基诗意电影的风格特征就在于对时间流逝的真实记录,塔可夫斯基强调在银幕上所展示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即强调诗意电影的“真实性”,即便表达的是“回忆”或者“梦境”。塔可夫斯基认为电影艺术作为一种以视觉语言来表述人类内心深处的感性认知,这种感性认知才是真实的,是一种心理的真实或者说内在的真实。......
2023-10-15
在新俄罗斯电影中这种现实主义充满了纪实和隐喻。在注重反映俄罗斯社会真实生活的基础上与现代电影内涵的要求相结合。这些新生代现实主义导演中以安德烈·萨金塞夫最为典型,是当代俄罗斯导演中的佼佼者。萨金塞夫从2003年执导第一部长片《回归》开始得到国际关注,该片先后获得两项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两项俄罗斯国家电影金鹰奖。在电影中,父亲展开了一系列他认为儿子们必须在成为男人的过程中学会的事情,比如喝酒。......
2023-10-15
《办公室的故事》中的女局长卡卢金娜是个女强人的形象,言行冷酷、性格怪僻,被同事称为“冷血动物”。对于她认为吃饭不交钱的人绝不放过,当普拉东一气之下给了超额的饭钱,薇拉则只拿了自己该拿的钱。《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这三部影片,通过爱情的主题,塑造出非常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梁赞诺夫在影片中勾勒出的这一个个令人怜爱的女性,挖掘出了女性各种各样的美好品质。......
2023-10-15
光明魔法师安东·格洛节茨基是守夜人的一份子。女巫正在做法的时候,守夜人巡查队赶到了,制止了她。他们发现安东能进入黄昏界,原来安东也是个他者,之后安东选择成为一个守夜人巡查队员。......
2023-10-15
契诃夫生前最后一部戏剧《樱桃园》于1903年问世,被认为是喜剧和抒情诗结合的范例。提到抒情喜剧,许多人会联想到莎士比亚专注描写爱情的浪漫抒情喜剧,但契诃夫式的抒情喜剧和莎士比亚喜剧还是有一定的区别。那么,契诃夫式的抒情喜剧又是怎样的形式呢?再次,契诃夫的创作目的在于用喜剧的笔调描绘人生的悲剧。契诃夫认为日常生活包含着自身的不协调。......
2023-10-15
现代生活方式代替传统生活方式,现代文明代替落后传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图6—7草原上出现了巨大的烟囱俄罗斯人谢尔盖则代表着俄罗斯人对民族的骄傲和辉煌陨落的哀叹。除了上述两部影片外,米哈尔科夫其他影片中也充分体现了他对俄罗斯民族精神与气质淋漓尽致的表达。同样是从最初的有罪判决,到最终全票通过的无罪判决,其中经过了案情的推理和人性的较量。......
2023-1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