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生态进化:人类审美偏好及栖息地

生态进化:人类审美偏好及栖息地

【摘要】:但事实是,人类已经在所有这些栖息地建立了殖民地,并成功地占领了它们数千年。此外,成人的审美景观偏好倾向于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栖息地,而不是异国情调。正如他们成功的定居表明的那样,所有这些栖息地都是人类能够生存的地方。但到目前为止,使人能在这种栖息地得以生存的最重要因素是合作,对如何利用环境获取食物和其他资源有着深刻认识的共同智慧,以及一整套适当的技能和配套技术。

我之前提到,某些栖息地——流沙、沼泽北极废弃物、无特色的平坦平原、贫瘠的苔原和茂密的热带森林——应该产生审美上的消极回应,因为它们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但事实是,人类已经在所有这些栖息地建立了殖民地,并成功地占领了它们数千年。这好像并不仅仅是因为在更好的栖息地,人口大量过剩,人们被迫进入次优的栖息地。此外,成人的审美景观偏好倾向于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栖息地,而不是异国情调。因此,这种明显消极的栖息地不是被视为丑陋(或至多是崇高的),而是审美愉悦的来源。这与进化心理学家最广泛支持的进化性适应环境或景观美学的论点是如何一致的,还很不清楚。

正如他们成功的定居表明的那样,所有这些栖息地都是人类能够生存的地方。有时身体和生理对当地条件有一定程度的适应。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从大气中提取氧气的效率更高。那些生活在极地温度下的人往往身材变矮,四肢变短,以节省身体热量散失的区域。但到目前为止,使人能在这种栖息地得以生存的最重要因素是合作,对如何利用环境获取食物和其他资源有着深刻认识的共同智慧,以及一整套适当的技能和配套技术。(www.chuimin.cn)

当然,任何人都需要相当程度的知识才能在野外生存一段时间。即使是我也可能在夏末温和的林地里让自己存活一段时间,但在一些更极端的环境中,我会在几天之内死去。这就是为什么这类环境对我而言是望而却步的。但是澳大利亚北部干旱的荒地对土著人的影响可能会大不相同,不仅因为他/她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而且因为他/她能看到我看不到的食物和水,因为他/她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因为他/她知道如何和何时保存自己的能量,等等[424]。在这里,审美倾向与知识和经验之间存在一种相对性,这种相对性并不直接符合上述所倡导的景观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