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康德形式主义者如何从动物外表中抽象出形式阵列并做出回应?

康德形式主义者如何从动物外表中抽象出形式阵列并做出回应?

【摘要】:在这里概述的审美经验的各种途径中,康德形式主义者很可能关注于9——我们从动物的外表中抽象出一个形式阵列并对此做出回应。在第一章中,我对审美进行了广泛的阐述,包括本章中描述的所有类型的体验,并概述了我对狭义概念的反对意见:审美经验既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认知上复杂的,它可以是对功能的“感兴趣”并受人类目的的驱使。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讨论了人类对动物审美兴趣的一些基础。事实上,研究的目的是展示动物审美切入途径的多样性,以及其中一些方法与从进化角度思考之间的距离程度。概括起来,它们是:

1.我们在审美上欣赏它们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人类身上同样吸引人。其中包括人体适宜性指标,如优雅。这种兴趣有时会跟踪与动物的适宜性偶然相关的特征,但在其他情况下涉及不恰当的拟人化,包括将人类性格归因于动物。一个似乎是自动触发的强烈回应,是对具有人类婴儿特征的动物的积极反应。另一个是对非人类的哺乳动物宝宝

2. 作为我们不断阅读他人(包括其他可能的动物)的思想和特征,我们青睐于并找到像我们一样有吸引力的动物。

3.我们也反思它们非人的本性,并欣赏它们对生活方式的适应。

4.动物的颜色、形式或动作会以积极的方式自动触发我们的感官偏差。

5.我们对动物的相互展示、社会交往环境定位产生共鸣。这种回应可能有助于了解动物的生活方式,并带来更广泛的生态视角。

6.动物被纳入我们的环境审美趣味,无论是作为环境状况的指标,因为这与人类有关,还是由于它们在我们的祖先生活中的直接作用——例如食物、害虫、食肉动物。

7.稀有性可以增加动物原始审美兴趣的审美价值。动物是稀有的或不寻常的,可能是因为该物种的成员数量少,由于其个体的特征,或因为该物种显示的特征对其所属的类或纲而言是不寻常的。

8.我们欣赏动物的审美特征,因为我们真正地把动物看作是神的艺术品,或者把它们想象成伪艺术品。

9.我们将它们的外观从自然环境中抽象出来,以便在审美上与这些形式、表现力或感官阵列相结合。(www.chuimin.cn)

其中一些审美经验来源似乎具有生物学基础(1~6),但只有6可能是直接具有适应性的;而2、3和5可能是通过增强人类捕猎动物成功的理解力和本能,而间接地具有了适应性。从人类适宜性特征的角度来看待动物,并对它们触发我们的知觉偏差做出反应,很可能是其他地方适应性行为的非适应性副产品。其他(8、9,可能还有7)是文化学习的产物。

审美反应的丰富多样性可以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回应相互作用的方式来说明。有时它们可以相互加强。当对我们而言是适应性的东西,对动物而言也同样是适应性的,这就是审美反应的聚焦点,1、3、5可能会涉及。更概括地说,我们与动物的审美接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同时激发。例如,我们对鹿的反应,可能是因为它们的优雅(1),它们的大眼睛、婴儿般的脸(1),因为它们象征着环境的健康(6),因为它们作为我们祖先的狩猎动物而享有积极的地位(6)并因此对我们来说仍然具有标志性(5),因为它们在树林和灌木丛中安静而灵巧地移动的技巧(3),因为我们同情它们对幼崽的关怀(2),也因为它们在当地环境中并不常见(7)。

然而,在其他情况下,审美回应的不同基础可能会相互对立。例如,我们可能会欣赏蛇的美丽,但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把它视为一种有毒的威胁的倾向放在一边,这种威胁本身就是丑陋的、令人厌恶的、险恶的或令人生畏的崇高(6)。在欣赏蛇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采取这样一种审美态度,即将蛇外表呈现出的形式的、富有表现力的、感性的特征(9)从活生生的生物中抽象出来。或者相反,也许我们对蛇的生活十分感兴趣,以至于原始的恐惧回应被抑制了,我们惊叹于看到每一个物种与其环境相匹配并丰富其环境(3)[349]

但在更进一步的情况下,一种审美回应可能会被清单上的另一种审美反应所促进,比如孔雀刺激的审美兴趣在遇到患白化病的物种时会增强(7)。

有时这种回应很可能是直接的、不假思索的(1、2、4和6),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更经常是故意采用的(3、5、8和9)。我猜想,稀有的动物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任意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是反思性的(3、5、8而不是9),那么回应通常是一种可以通过实践和获取更多相关信息来教育和完善的回应。在大多数回应中,目标是活的动物这一事实很重要,而在其他反应中(4和8),这可能只是间接相关或(9)甚至不相关。在那些关注活体动物的途径中,有些方法(3,有时是1和5)提供了关于其本质的知识,尽管只有方法3专门针对这些知识。除了3,所有的反应都是由我们人类的偏见和兴趣所驱动和引导的。

在这里概述的审美经验的各种途径中,康德形式主义者很可能关注于9——我们从动物的外表中抽象出一个形式阵列并对此做出回应。他会认为4——动物以愉悦的方式触发人类感官偏差——产生的是非审美回应,因为过于简单和缺乏反思。与3、5、7和8相关的体验——欣赏动物对其生活方式的适应性,与它们的相互展示或环境位置产生共鸣,欣赏它们的稀有性,或将它们视为艺术作品——对于康德来说,过于概念化,无法算作审美。而1、2、6——在动物身上欣赏人类适宜性的指标,偏爱与我们相似的动物,并根据它们在我们祖先生活中的角色对动物做出反应——与人类的兴趣和目的太接近了,也无法算作审美。

相比之下,坚持认为必须基于动物本身去欣赏动物的理论家会强调3——它们如何与自己的生活方式相匹配——以及1和4的例子,即成功地跟踪与动物的能力和生存相关的东西的例子。但是这种理论家会将其他途径归类为导致不恰当的回应,要么因为它们涉及故意忽视动物的内在本性,要么因为我们对这一点的认识被人类利益和价值观的入侵所扭曲。

那些认为审美经验主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自然的、通常是不假思索的回应的人,可能会强调1、2、4和6。而那些把我们的艺术体验作为范例的人,则会强调8——将动物视为艺术作品;也许还有7和9——欣赏它们的稀有性,或者忽略它们的动物性,把它们正式地当作感官阵列。

在第一章中,我对审美进行了广泛的阐述,包括本章中描述的所有类型的体验,并概述了我对狭义概念的反对意见:审美经验既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认知上复杂的,它可以是对功能的“感兴趣”并受人类目的的驱使。它可以是局部的,甚至是肤浅的。它可以指向日常生活和自然。它能启动所有的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