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自然选择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及其与艺术的关系

自然选择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及其与艺术的关系

【摘要】:自然选择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如下。根据当时进化论的经典版本,选择单位是个体生物,而不是群体或物种,并且遗传机制纯粹是基因性的[165]。在认为艺术是一种进化适应的人文主义者中,模因理论并不受欢迎,这种理论把文化与生物的传播过程相提并论,而不是将艺术与生物学联系起来。基因-文化共进化理论强调人类是生物学和文化的联合产物,文化在生物学影响文化时改变生物学。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和阿尔弗雷德·鲁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的进化理论最为著名[163]自然选择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如下。同一物种的个体有差异。这些差异特征是随机突变或遗传基因独特组合的结果。其中一些差异特征使拥有这些特征的个体相对较好地适应其环境。因此,这些个体比同物种的其他成员更有能力茁壮成长和竞争。如果这些适应性特征是可遗传的,这种竞争优势可以传递给成功个体的后代。当其他因素平等时,遗传的适应性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遍布整个种群,因为那些拥有这些特征的个体生存和繁殖更为成功。一种能多增加1%后代的变异,在短短4000代中,这一变异在种群中的占比将从0.1%增加到99.9%[164]

这种简单的说法需要更仔细的考量。达尔文和华莱士都不明白适应性特征是如何代代相传的。科学家格雷戈尔·门德尔(Gregor Mendel)和奥古斯丁·弗里尔(Augustinian Friar)提供了基因传播的初步解释。根据当时进化论的经典版本,选择单位是个体生物,而不是群体或物种,并且遗传机制纯粹是基因性的[165]。更准确地说,这种生物的基因可能被确定为自然选择的运作项目。但是基因在个体和性物种中打包,通过个体间的交配传播。

古典理论的这些信条受到了质疑。多层次选择理论[166]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自然选择可以按群体运作,而不仅仅是对个人。换言之,群体间相比较的适宜性差异可能是决定哪些群体生存下来的一个因素。发展系统理论将选择单位确定为生命周期,并认为重要的是每一代都可获得必要的发展资源,而不是这些资源在生物学上被传承下来。例如,正如第二章所述,鸣鸟继承了其歌曲的轮廓,但歌曲只有通过接触其他歌唱的鸟才能达到其物种化的典型形式。发展系统理论[167]否认在基因遗传和环境提供之间有明显的区别。相反,这两者联合起来,形成个体作为其物种成员而得以发展的系统。

除了这些新理论之外,进化论的核心解释模型还被更广泛地应用于解释通过其他领域竞争而改变的模式。例如,有人认为,文化思想和发明,或“模因”[168](进化论语境下的说法),能否生存下来取决于进化选择的原则。正如树木的分枝传递被用来绘制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图谱,类似的树谱被用来绘制语言之间的关系[169]。(www.chuimin.cn)

在认为艺术是一种进化适应的人文主义者中,模因理论并不受欢迎,这种理论把文化与生物的传播过程相提并论(可以说是十分牵强地类比),而不是将艺术与生物学联系起来。他们也不承认发展系统理论。这些人文主义者渴望继承古典达尔文理论的可敬性和说服力,为艺术的重要性寻求科学依据。然而,正如我们将看到的,他们经常争辩说,艺术是适应性的,因为它给群体带来好处,而不仅仅是个体。我怀疑这种观点,因为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更容易支持我们对艺术的偏好同我们进化的人性之间的联系。例如,虽然关于个体适应论的假设应考虑到其所讨论的特征的基因遗传性,但这种考虑在群体成为解释的焦点时就不那么必要了,因为群体基于社会而非生物传播而持续并茁壮成长。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我将对进化源于自然选择的经典理论保持沉默的立场,但该理论有一个现代的修正,我要阐明。和当今许多进化理论家一样,我认为基因-文化共进化原理(又名双重继承理论)[170]是可信的。换言之,我反对所谓的“鳄梨”模式,根据这种模式,生物学为个体提供某种原始的内核,文化围绕着这一基质,但文化同时又是一种非常不同的类别。基因-文化共进化理论强调人类是生物学和文化的联合产物,文化在生物学影响文化时改变生物学。以下是一些文化影响生物学的例子:人类的齿系、下颚尺寸和肠道已经减少以回应我们相对近期的软食物饮食[171];驯养牲畜的人们变得更加耐乳糖[172];随着农业的发展,对疟疾的抵抗力随之增加[173]

我还要质疑一个普遍的假设,即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进化在几千年前就完成了它的工作,所有区分现代人与最早人类的东西都纯粹是文化的产物[174]。其一,我们的免疫系统在与病原体不断的竞赛中抗争,我们对可能杀死早期现代人类的病毒和疾病产生了免疫[175]。而且有证据表明,在过去的5400年里,人类大脑的尺寸发生了变化[176]。基因-文化进化的事实表明,人类进化在持续发生并且可能十分神速,特别是在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