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重庆号战友:毅然北上起义

重庆号战友:毅然北上起义

【摘要】:“重庆号”起义后在解放区受训的报导颇引起人们的关注。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工作,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在香港进步报刊等多种渠道的帮助下,在舰上尚镭等同志的策动下,我们舰上终于有七十三名官兵(分三批),鄙弃了坐飞机去台湾升官发财的利诱,也没有为享受优厚待遇而去干国际海员,在这关键时刻,毅然选择了“重庆号”战友的道路,走上了北上起义的道路。

“灵甫号”是一艘千吨级的驱逐舰,原来配备的军官有十名:上校舰长郑天杰、少校副舰长池孟彬、少校航海官刘耀璇、少校轮机长王民彝、上尉防潜官陈克、上尉电务官何鹤年、少尉军需官颜鸣奎、少尉枪炮官鲁德恩、少尉防潜官胡道渊、少尉电讯官田虎荫。一九四八年底前,少校池孟彬、刘耀璇调到了国民党总统府升任中校副官。后又调来了一位叫何树铎的少校接任副舰长(此人也是留英学习的海军军官之一),实际上只有九名官员。由于他们在英国海军军事院校留学时间较长,思想是较为开明的。另外在回国后几个月中,其它体系的军官也未来得及调上军舰,新提升的一批准尉也是本舰的上士,因而彼此熟悉。“灵甫号”在香港海军基地停靠了一个多月,在港内按照英海军建制规定生活,星期日举队检阅,也同样受到英海军基地少将司令的登舰视察,好象在英受训时一样。另外还特殊优待地给每个官兵按英国海军编制等级发了半个月的外币军饷。这一切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是在香港这样一个辖属于英国的自由港口,可以不受国民党当局的约束,却使我们感到宽慰。我们这批由英国皇家海军训练出来的青年军人,照例可以享受类似英海军人员的休假制度,可以自由上岸去跳舞、看电影、探亲访友,能广泛地接触社会上各方人士,因此消息灵通。“重庆号”起义后在解放区受训的报导颇引起人们的关注。“重庆号”的王寿楹作为代表出席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导;共产党的军队横渡长江天险、沪宁战线全线崩溃等消息,都可以看到、听到。而更为可贵的是香港的《大公报》、《文汇报》和《华商日报》等进步刊物和一些关心我们的人,从各方接近我们,启发我们,舰上与地下党有联系同志也暗中鼓动,引导着我们选择出路。这时,首先是十名原去英国接舰时应招来的轮机雇员退了伍,干国际海员去了;另外有十多人悄悄地离舰它去。一时间,人心惶惶,何去何从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可供选择的道路有三条:一是去台湾,可以得到提升重用;第二是去干国际海员,可以享受比较优厚的待遇;第三条路是去解放区,但前途未卜。在这个选择的关键时刻,我们舰上多数的下级军官和军士们,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据舰上曾与地下党进行策反的尚镭、高炳琪同志回忆说,当时他们已得到党在香港的负责人乔冠华同志的指示,军舰武装起义不成功,就要尽可能多动员人走,人是最宝贵的财富。面对严峻的现实,我和舰友涂荫华、陈双斌三人互吐了内心的向往。陈双斌说他日前回湖南探亲时,他的亲友,一位老教授说,如果他在香港有困难时,可以持教授的名片去找香港《华商日报》廖总编辑。一天晚上,我们三人来到港湾马路上的《华商日报》报社,由于有名片介绍关系,很快就受到报社总编辑廖沫沙的接待。廖总编得知我们是干海军的,便向我们介绍了许多“重庆号”起义后的情况,还谈到他们也曾帮助一些空军及其它人员去解放区的事。他热情鼓励我们,讲述了战争形势的发展,同时也指出了新中国需要建设强大海军的道理,还说爱国的军人是有远大前途的,共产党是欢迎的,我们因而备受鼓舞。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工作,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在香港进步报刊等多种渠道的帮助下,在舰上尚镭等同志的策动下,我们舰上终于有七十三名官兵(分三批),鄙弃了坐飞机去台湾升官发财的利诱,也没有为享受优厚待遇而去干国际海员,在这关键时刻,毅然选择了“重庆号”战友的道路,走上了北上起义的道路。(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