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小学从1945年秋开始扩大招生,除了六个年级外,还办有一个实验班,学校的经费,除组织董事会募捐一部分外,大部分是靠学费收入。中华小学的诞生是由于当时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生活与教育”脱节,“社会与学校”分离的现象,同时受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华小学不仅注重学校生活,同时也注重社会活动,比如1945年秋到1947年秋,开展了对外演出、办《少年报》、组织小先生举办自动小学等。......
2023-10-14
1945年8月,日本正式投降,9月16日,职教社召开干部大会,总社领导、各地办事处负责人及社在重庆办的各机构的负责人都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决定对原有事业或恢复、或改进整理,或进一步加强,并计划在武汉、南京、东北、台湾都设立办事处。但是由于当时中国不确定的政治形势,社的主要领导人大都忙于政治活动,加之社的人力、物力不足,致使之前的计划都未能实现。
职教社在武汉、湖南的办事处及设在南宁、柳州等地的通讯处因抗战中日寇的进攻而相继撤销,到抗战胜利时,职教社尚保有七个建制单位,即重庆总社及上海、桂林、云南、西康、成都、贵阳等六个办事处。在这六个办事处中,桂林和贵阳办事处已名存实亡,两处的工作人员因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大溃败而都转移到了重庆和昆明,故这两处所开展的事业也即停止了。西康办事处自成立之后也未能打开局面。
1946年1月,职教社总社迁回上海,与上海办事处合并。留在重庆的分社机构,本计划仍维持职业指导所、中华职业学校渝校、补习学校等事业,并添设初级中学,但因该处经费异常困难,所属各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抗战时从外省转移而来,抗战一胜利,他们纷纷转回原籍,从而使得原有的事业均告停顿。1946年6月,总社在重庆创办的中华工商专科学校迁回上海,重庆的办事处改为通讯处。伴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职教社的各项事业也陆续迁回了,同时当时的政局尚不稳定,从而严重影响了当时川渝地区的职业教育事业。至1947年底,职教社在重庆、成都两地的办事处都已名存实亡了。云南办事处在战争的环境中还能得到发展,但是由于战后,昆明失去了交通枢纽的特殊地位,严重影响到昆明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昆明办事处的主要工作是以补习教育为中心,全力举办补习学校、业余中学、中华小学等三项事业,在当时人力、物力都缺乏的情况下,昆明办事处也只是保持了这三项事业。(www.chuimin.cn)
上海办事处的各项事业在抗日战争中损失惨重,不过抗战胜利后,上海办事处的各项事业陆续恢复。1945年,被迫改名为“工商学艺所”的中华职业学校沪校迁回原址陆家浜,且恢复了原来的校名。1946年5月,中华职业学校渝校迁回上海,与沪校合并为一,并且重新开始了校园建设,兴建校舍,同时购买学校需要的教学设备和仪器,所需费用通过向教育部申请补助和向学生及校友募捐。最终,通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中华职业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已走上正轨,并且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1946年1月,上海职业指导所正式恢复工作,2月,云南分社主任孙起孟调回上海任总书记,之后社成立了职业教育研究所,聘何清儒为所长,接办《教育与职业》的编辑工作,1946年12月出版了第201期。1947年,当时联合国远东基本教育会议在墨西哥举行,指定了职教社为参展团体,为此职业教育研究所编辑了与职教社相关的各方面的资料,如专书和图片、照片、统计表等。职教社当时在上海的七所职业补习学校因为战争而先后停办,抗战一胜利,即刻着手恢复第一、二、四补习学校,特别是在总社迁回上海后,恢复的进展更快,招收的学生数量很多。一开始职教社打算恢复其他四所补习学校,不过因为职教社修正了之前的职业补习教育思想,认为职业补习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质的深入与实际效率的提高”,而不仅是量的普及。这样职教社最后办理的只剩下第一中华职业补习学校,来集中开展职业补习教育。
1946年8月,职教社在上海举行理监事会议,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与监事会。1946年9月4日,社召开第二届理监事第一次联席会议,互推黄炎培、江恒源、冷遹、潘公展、黄伯樵、顾树森、钱永铭为常务理事,潘序伦、蒋维乔、蒉延芳为常务监事,互选钱永铭为理事长,推举杨卫玉继续担任总干事。当日下午在“比乐堂”举行欢迎新任理监事、社员联谊会。名誉理事长孔祥熙在会上致辞,谈其与职教社二十余年的关系,提倡教育、发展实业与国家富强的关系。常务理事黄炎培说:“本社实验理想之一的职业指导所,已为社会部列为行政部份之一;首创的职业补习教育,今已遍布各地;最近开办的比乐中学,在普通教育中兼施职业教育,也是本社将理想付诸实验的一例。”[1]之后有老社员袁希洛、王炳台等相继发言,讲述过去社所开办的事业。
有关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的文章
中华小学从1945年秋开始扩大招生,除了六个年级外,还办有一个实验班,学校的经费,除组织董事会募捐一部分外,大部分是靠学费收入。中华小学的诞生是由于当时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生活与教育”脱节,“社会与学校”分离的现象,同时受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华小学不仅注重学校生活,同时也注重社会活动,比如1945年秋到1947年秋,开展了对外演出、办《少年报》、组织小先生举办自动小学等。......
2023-10-1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利用战争的间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厂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2]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经济基础主要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社成立之初的活动范围主要聚集于江苏、上海一带,这一带是当时全国民族资本主义最为活跃的地区。当时全国的民族工商业大多在这些区域,职教社成立所需的经费便是由这些民族工商界人士进行捐款筹措的。......
2023-10-14
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留学生的引入;二是国外职业教育专家来华讲演;三是黄炎培的国外考察及国内宣传。在民国成立后,大批的回国留学生倡办职业教育,介绍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孟禄的到来,更进一步推动了当时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近代职业教育的灵魂人物,黄炎培积极地宣传美国的职业教育理论,这与他去美国进行考察有着密切的关系。......
2023-10-14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产生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产生的结果,这里的内部因素则是当时国内知识界的“教育救国”“职教救国”思想的推动。近代中国实践职业教育的代表人物非黄炎培莫属,他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可谓切中时弊。1917年以黄炎培、蔡元培、顾树森、俞子夷等积极宣传职业教育的知识分子为主体而组成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立,可以说是“职教救国”思想形成的一个标志。......
2023-10-14
“八一三”事变时,日军对上海南市地区进行狂轰滥炸,地处南市的中华职业学校受到严重摧毁,校舍几近毁尽,只有三层楼的“中华堂”得以保存下来。因此,1938年中华职业教育社迁至重庆,在重庆设立中华职业学校渝校,而留在上海的中华职业学校则称为中华职业学校沪校。1937年10月1日,中华职业学校沪校在上海浦东同乡会的大楼正式开学。......
2023-10-14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即开始了对各地的解放工作,上海解放时,当时中华职业学校的校长为贾观仁。1950年3月11日,江恒源、庞翔勋上任,3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局正式批文同意贾观仁辞职和改聘江恒源继任中华职业学校校长。学校正式的交接时间是1952年1月23日,中央轻工业部派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接收,接收后中华职业学校的新钤由上海市教育局颁发,并受上海市教育局指导监督。......
2023-10-14
“推行国货”是职教社的一贯主张,“抵制日货”也是职教社在“五四”“五卅”等运动中大力鼓吹的口号。在“九一八”事变后,职教社进一步加强抵制日货。[7]1932年夏,职教社成立了“中华国货指导所”,从事调查、宣传、介绍、研究国货等工作。[8]职教社为救济失业青年并提倡国货特组织国货推销团,招收失业青年携带国货日常用品分往各住户推销,成立以后,颇得各方赞助。......
2023-10-14
(一)中华职业学校渝校的整体概况伴随着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内迁,1938年1月,黄炎培、江恒源等中华职业教育社的领导人达到重庆,与当时中华职业学校校长贾观仁一同商议筹建中华职业学校渝校。校址的选择是当时建设渝校的基础,江恒源、贾观仁等人在寻觅适宜校址的过程中,幸得当时巴蜀学校校长周勖成的大力帮助,周校长同意拨出该校一部分校舍以供中华职业学校渝校建设之用。因部分师生返回上海,学校的各个学科也相应发生了变......
2023-10-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