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华职业教育社史:呼唤抗战、支援抗战、参与抗战

中华职业教育社史:呼唤抗战、支援抗战、参与抗战

【摘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职业教育社同人关心国家的危亡,积极参加呼吁抗战和支援抗战的宣传和组织工作。9月26日,黄炎培、江问渔、杨卫玉联络上海各界爱国人士35人成立“上海抗日救国联合会”,商讨抗日救国大计。黄炎培被上海各界推选为上海市抗战后援主席团主席。在短短几个月内,他为抗战事宜往返南京、上海之间九次,赴济南一次,做了大量动员人力和物力支援抗战的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职业教育社同人关心国家的危亡,积极参加呼吁抗战和支援抗战的宣传和组织工作。9月19日,职教社领导人在上海广播电台发表了《怎样对付日本出兵东北》《我们对于日本出兵应取的态度》的演说。9月21日,社员姚惠泉、潘文安到电台发表反对日本出兵东三省的讲话,同日,杨卫玉、江问渔到上海市教育局出席教育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当选为执行委员。9月26日,黄炎培、江问渔、杨卫玉联络上海各界爱国人士35人成立“上海抗日救国联合会”,商讨抗日救国大计。翌日,黄炎培、江问渔连夜乘车赴南京,以抗日救国联合会代表的名义面见蒋介石,要求蒋介石出兵抗日。11月3日,在沪社员2000余人举行抵制日货宣誓大会,并成立国货指导所,开展推广国货运动。12月23日,职教社创办《救国通讯》(1934年改为《国讯》)作为职教社的机关刊物,专门报导“国难要闻”“国难大事”以及各界知名人士的抗日主张,并对国民党的卖国政策进行评论等,为动员人民抗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职教社还于1932年9月,创办了“星期讲座”,由蔡元培、陶行知、杜重远、潘光旦、章乃器等人担任讲师,主题大多都是宣传抗日救国,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广大青年来参加。1940年9月29日,职教社在重庆举办“星期讲座”,邀请到周总理来演讲,内容是“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海报一经贴出,轰动了整个山城。尽管当时会场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监视,但是来听讲座的人非常之多,周总理从国际形势讲到国内形势和抗战前途,极大地增强了大家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信心。

当时,在黄炎培的领导下,职教社、各种职业学校农村改进区内,均大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如黄炎培1936年在重庆市商会私立通惠中学演讲《国难中之职业教育》一文,其指出:“我们要明白摆在面前的大问题,就是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很明显地现在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生存,一条是死亡……”[1]为此,他呼吁同学们:“民生痛苦到这般地步,困难逼迫到这般地步,我们还读死书么?还不觉悟么?”[2]他号召无论是已毕业还是未毕业的同学们,都应为复兴中华民族做切要的工作。

此外,职教社的领导人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络实业界人士进行迁厂活动。在这方面,中华职业学校的附属工厂、实习工厂首先带头搬迁,起了模范作用。上海战役失败后,职教社留沪人员和部分职校师生在外国租界区内,通过陶行知等人的关系与共产党人接触,了解到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继续坚持抗日救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发扬爱国主义和振奋民族精神,团结各界人士不向日寇妥协,开始了“孤岛”作战。例如,职教社所属职校部分师生一面坚持上课,一面通过升国旗、聚餐会等形式,表达不做亡国奴的决心,以及讨论对日斗争的具体工作方针和营救被捕人员,为上海市人民的抗日救国运动做出了榜样,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华职业教育社积极支持爱国学生运动,黄炎培要求中华职业学校每天举行升旗仪式,以陶冶学生的民族自尊的爱国主义精神。淞沪抗战爆发后,租界当局不准升中国国旗,学校则坚持每天以摇铃为号,全体师生肃立致敬,举行“精神升旗”。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接连数日手持竹筒走街串巷,为东北马占山抗日义勇军募捐。中华职业学校还与民立女中联合成立话剧团,在学校内一起演出,在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支持下,义演办得非常成功,所得收入全部捐给抗日事业。(www.chuimin.cn)

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为支援十九路军抗战,职教社参与发起成立“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后改名为“上海地方协会”),由《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任会长,王晓籁、杜月笙任副会长,黄炎培任秘书长兼总务主任,负责组织各项后勤工作。职教社主办的徐公桥乡村改进区采购公粮7000石,运送给十九路军。黄炎培动员杜月笙捐出一所大赌场的收入作为活动经费。同时将职教社办的《生活》周刊改为日刊,通过它和报纸向各界征募军需品,并由黄炎培的司机冒险开车穿越火线运到前线作战部队,解燃眉之急,在整个淞沪抗战期间,天天如此,从未间断过。黄炎培、江问渔还参与创办“一·二八残废院”,收容参加淞沪抗战负伤致残的军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第三天,职教社的领导人黄炎培、江问渔、杨卫玉、姚惠泉四人向负责北平防务的二十九军宋哲元等将领发出电报,痛斥日寇的侵略暴行,赞扬将士英勇抗敌的行动,并表示“全国国民愿做后盾”的决心。随后,黄炎培又在职教社的骨干中组织了“铁社”,决定集中该社的一切人力和物力参加抗战工作,并号召全社人员分头行动为二十九军募捐筹饷。同年10月,黄炎培、江恒源赴山东省济南市募集棉背心12000件,以供前线军需。返回上海途中,火车在柳泉遭敌机轰炸,机车被毁。在上海战役期间,职教社在几天内就动员了各种机关团体出动大小车辆600台,由中华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冒着枪林弹雨为前方运送弹药和粮食。各社办职业学校师生组成服务队到前线救护伤员、到医院慰问和演出,并到前沿阵地参加阵地工程的修筑。职教社还为流落街头的各地难民创办了许多收容所,一面指导难民自治、自养,一面组织难民中的青年人开展进步的文化活动,通过歌曲、话剧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抗日情绪。

淞沪战争爆发后,职教社积极参加并自愿捐资支援前线的物资供应,紧急组织数百辆汽车为前线运送枪支弹药,组织医疗队和医院,救护伤病员。临时组织四个难民收容所,又联合上海各界成立“国际救济会难民教育所”,由职教社在漕河泾开办的农学团团员指导,实行难民自治,维持地方秩序和市面稳定。黄炎培被上海各界推选为上海市抗战后援主席团主席。在短短几个月内,他为抗战事宜往返南京、上海之间九次,赴济南一次,做了大量动员人力和物力支援抗战的工作。同时,会同江问渔等人,当面要求蒋介石发动群众搞全民抗战。[3]抗日战争期间,职教社通过捐款捐物、开展爱国抗日宣传、举办国难问题讲座、组织救护伤病员和难民、开设补习学校等方式,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与全国人民一起共赴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