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利用战争的间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厂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2]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经济基础主要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社成立之初的活动范围主要聚集于江苏、上海一带,这一带是当时全国民族资本主义最为活跃的地区。当时全国的民族工商业大多在这些区域,职教社成立所需的经费便是由这些民族工商界人士进行捐款筹措的。......
2023-10-14
职教社领导人黄炎培在经历上述一系列困难后,开始认真总结前期的经验教训,并与同人继续寻求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1925年,他撰写了《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一文,文中说道:“我们同志八九年来所做工作,推广职业学校,改良职业学校,提倡职业补习教育,等等,也算‘尽心力而为之’了。可是我们所希望,百分之七八十没有达到。”[6]并且分析了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社会方面的影响之外,还重点指出了自身工作方面的不足。最后总结出了三条教训:“(一)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二)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三)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7]
黄炎培认识到,职教社只从职业学校下功夫,使得职业学校以外的各教育机关认为职业学校另外一派,脱离了大的群体。虽然职业教育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教育类型,但它又与其他教育形式密切相关,如师范教育、医学教育等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广义的职业教育。大学、中学、小学和职业教育也有相当的联系,大学和高中的分科,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初中何尝不可以兼设职业科,小学何尝不可以设职业准备科?何况初中还有职业指导,小学还有职业陶冶呢”[8]。因此,如果职业学校认为自己与一般教育无关系,而一般的学校却不认为其为职业学校,与职业教育没有关系,那么范围越划越小,界限越分越严,相互之间不互助,不合作,那么职业教育是不可能发达的。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自然不能脱离教育的发展规律,但职业教育也有其自身所特有的特点。在职业教育的独特性方面,黄炎培认识到,职业学校只与其他教育机关打成一片也是不够的。因为“办职业学校最大的难关,就是学生出路。无论学校办得那么好,要是第一班毕业生没有出路,以后招生就困难了。万一第二班再没有出路,从此没有人上门了。”[9]而学生出路问题只靠说几句联络职业界的空话是不够的,最好是要靠职业界来帮忙,使职业界认为学校是自家的学校,双方完全打成一片。对此,黄炎培提出:“设什么科,要看看职业界的;定什么课程,用什么教材,要问问职业界的意见;就是训练学生,也要体察职业界的习惯;有时聘请教员,还要利用职业界的人才。”[10]同时,还可以通过参观、实习、请实业界人士到学校演讲等来加强与职业界的联系。(www.chuimin.cn)
以上这两方面是从职业学校自身总结的经验教训,不过,黄炎培并未局限于此,而是做了更深入的考察。他发现职教社的目标之所以百分之七八十没有达到,并不完全是主观努力不够,同时还受到了客观环境的限制。他说:“社会是整个的。不和别部分联络,这部分休想办得好,别部分没有办好,这部分很难办的。譬如农业学校和农家联络,工业学校和工厂联络,是不用说的了。可是在腐败政治底下,地方水利没有办好,忽而水,忽而旱,农业是不会好的;在外人强力压迫底下,关税丧失主权,国货输出种种受亏,外货输入种种受益,工业是不会好的。农、工业不好,农、工业教育哪里会发达呢?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组织完备,经济制度稳固,尤人之人身元气浑然,脉络贯通,百体从令,什么事业会好。反是,什么事业都不会好。”[11]所以,他认为提倡职业教育而单从农工商职业界下功夫,也是不行的。
在细致地总结了经验教训之后,黄炎培进而提出自己的想法:“积极说来,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换一句话,内部工作的努力不用说了,对外须有最高的热诚,参与一切;有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12]这样的教育方针,被称为“大职业教育主义”,由此标志着职教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有关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的文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利用战争的间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厂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2]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经济基础主要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社成立之初的活动范围主要聚集于江苏、上海一带,这一带是当时全国民族资本主义最为活跃的地区。当时全国的民族工商业大多在这些区域,职教社成立所需的经费便是由这些民族工商界人士进行捐款筹措的。......
2023-10-14
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留学生的引入;二是国外职业教育专家来华讲演;三是黄炎培的国外考察及国内宣传。在民国成立后,大批的回国留学生倡办职业教育,介绍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孟禄的到来,更进一步推动了当时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近代职业教育的灵魂人物,黄炎培积极地宣传美国的职业教育理论,这与他去美国进行考察有着密切的关系。......
2023-10-14
中华小学从1945年秋开始扩大招生,除了六个年级外,还办有一个实验班,学校的经费,除组织董事会募捐一部分外,大部分是靠学费收入。中华小学的诞生是由于当时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生活与教育”脱节,“社会与学校”分离的现象,同时受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华小学不仅注重学校生活,同时也注重社会活动,比如1945年秋到1947年秋,开展了对外演出、办《少年报》、组织小先生举办自动小学等。......
2023-10-14
可以说,江恒源的调查工作是一项有计划非常系统的工作,之所以如此重视调查,是因为他认为调查是职业指导的基础与前提。江恒源职业指导思想是一种大职业指导观,其不只限于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还包括家庭、社会等,是面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场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
2023-10-14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产生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产生的结果,这里的内部因素则是当时国内知识界的“教育救国”“职教救国”思想的推动。近代中国实践职业教育的代表人物非黄炎培莫属,他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可谓切中时弊。1917年以黄炎培、蔡元培、顾树森、俞子夷等积极宣传职业教育的知识分子为主体而组成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立,可以说是“职教救国”思想形成的一个标志。......
2023-10-14
1945年8月,日本正式投降,9月16日,职教社召开干部大会,总社领导、各地办事处负责人及社在重庆办的各机构的负责人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上海办事处的各项事业在抗日战争中损失惨重,不过抗战胜利后,上海办事处的各项事业陆续恢复。......
2023-10-14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丰富的教育调查的基础上而产生的。黄炎培所秉持的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与当时中国的教育实际问题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一种仕官的教育,接受教育的目的是进入仕途,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近代中国。一开始黄炎培在《职业教育谈》中指出了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之旨三:......
2023-10-14
(一)中华职业学校渝校的整体概况伴随着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内迁,1938年1月,黄炎培、江恒源等中华职业教育社的领导人达到重庆,与当时中华职业学校校长贾观仁一同商议筹建中华职业学校渝校。校址的选择是当时建设渝校的基础,江恒源、贾观仁等人在寻觅适宜校址的过程中,幸得当时巴蜀学校校长周勖成的大力帮助,周校长同意拨出该校一部分校舍以供中华职业学校渝校建设之用。因部分师生返回上海,学校的各个学科也相应发生了变......
2023-10-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