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华职业教育社史: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提出

中华职业教育社史: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提出

【摘要】:职教社领导人黄炎培在经历上述一系列困难后,开始认真总结前期的经验教训,并与同人继续寻求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在职业教育的独特性方面,黄炎培认识到,职业学校只与其他教育机关打成一片也是不够的。[12]这样的教育方针,被称为“大职业教育主义”,由此标志着职教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职教社领导人黄炎培在经历上述一系列困难后,开始认真总结前期的经验教训,并与同人继续寻求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1925年,他撰写了《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一文,文中说道:“我们同志八九年来所做工作,推广职业学校,改良职业学校,提倡职业补习教育,等等,也算‘尽心力而为之’了。可是我们所希望,百分之七八十没有达到。”[6]并且分析了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社会方面的影响之外,还重点指出了自身工作方面的不足。最后总结出了三条教训:“(一)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二)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三)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7]

黄炎培认识到,职教社只从职业学校下功夫,使得职业学校以外的各教育机关认为职业学校另外一派,脱离了大的群体。虽然职业教育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教育类型,但它又与其他教育形式密切相关,如师范教育、医学教育等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广义的职业教育。大学中学、小学和职业教育也有相当的联系,大学和高中的分科,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初中何尝不可以兼设职业科,小学何尝不可以设职业准备科?何况初中还有职业指导,小学还有职业陶冶呢”[8]。因此,如果职业学校认为自己与一般教育无关系,而一般的学校却不认为其为职业学校,与职业教育没有关系,那么范围越划越小,界限越分越严,相互之间不互助,不合作,那么职业教育是不可能发达的。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自然不能脱离教育的发展规律,但职业教育也有其自身所特有的特点。在职业教育的独特性方面,黄炎培认识到,职业学校只与其他教育机关打成一片也是不够的。因为“办职业学校最大的难关,就是学生出路。无论学校办得那么好,要是第一班毕业生没有出路,以后招生就困难了。万一第二班再没有出路,从此没有人上门了。”[9]而学生出路问题只靠说几句联络职业界的空话是不够的,最好是要靠职业界来帮忙,使职业界认为学校是自家的学校,双方完全打成一片。对此,黄炎培提出:“设什么科,要看看职业界的;定什么课程,用什么教材,要问问职业界的意见;就是训练学生,也要体察职业界的习惯;有时聘请教员,还要利用职业界的人才。”[10]同时,还可以通过参观、实习、请实业界人士到学校演讲等来加强与职业界的联系。(www.chuimin.cn)

以上这两方面是从职业学校自身总结的经验教训,不过,黄炎培并未局限于此,而是做了更深入的考察。他发现职教社的目标之所以百分之七八十没有达到,并不完全是主观努力不够,同时还受到了客观环境的限制。他说:“社会是整个的。不和别部分联络,这部分休想办得好,别部分没有办好,这部分很难办的。譬如农业学校和农家联络,工业学校和工厂联络,是不用说的了。可是在腐败政治底下,地方水利没有办好,忽而水,忽而旱,农业是不会好的;在外人强力压迫底下,关税丧失主权,国货输出种种受亏,外货输入种种受益,工业是不会好的。农、工业不好,农、工业教育哪里会发达呢?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组织完备,经济制度稳固,尤人之人身元气浑然,脉络贯通,百体从令,什么事业会好。反是,什么事业都不会好。”[11]所以,他认为提倡职业教育而单从农工商职业界下功夫,也是不行的。

在细致地总结了经验教训之后,黄炎培进而提出自己的想法:“积极说来,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换一句话,内部工作的努力不用说了,对外须有最高的热诚,参与一切;有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12]这样的教育方针,被称为“大职业教育主义”,由此标志着职教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