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华职业教育社概况及发展历程

中华职业教育社概况及发展历程

【摘要】:中华职业教育社社所选定在上海,是为了利用其交通便利、人群集中的优势,进而将社的各项事业推广到全国各地。后因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原江苏省教育会的房舍已不敷使用,故另设独立社所。委员会由钱新之担任主席,沈恩孚、王志莘、许秋驷、朱吟江、张效良、周静涵为首批委员,之后两次增选了一些委员。

中华职业教育社社所选定在上海,是为了利用其交通便利、人群集中的优势,进而将社的各项事业推广到全国各地。社成立初期,依靠张謇、沈恩孚、黄炎培等多位发起人长期在江苏省教育会工作的关系,借用位于上海西门外林荫路方斜路口的江苏省教育会会址一层为社所,遇到有会议或者活动,就借用三楼会议室,不过随着社的事业不断扩展,曾商借增加办公用房至二楼、三楼。后因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原江苏省教育会的房舍已不敷使用,故另设独立社所。1926年12月18日择定法租界内辣斐德路两幢小楼,1927年初迁入,岁租金2000元,《教育与职业》《生活》周刊两个杂志的编辑部同址办公。

伴随着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部的事业越来越兴盛,人员日增,之前的办公场所已经满足不了当时的工作需要,而且还影响了办公效率,因而社内同人都望谋划一处新的社所,以便办事,同时也节约开支。1928年3月经过社的董事会详密讨论,决定组织委员会负责筹划。委员会由钱新之担任主席,沈恩孚、王志莘、许秋驷、朱吟江、张效良、周静涵为首批委员,之后两次增选了一些委员。委员会对地址的选取、经费的筹措、设备的购买等进行了仔细的讨论,定于1929年8月开工,工期为6个月,由于施工期间存在的问题,最终于1930年7月完成工程,并于7月20日举行新社所落成典礼,同时还举行第十一届社员大会。新社所底层设问讯处、新农具推行所陈列室、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发行部和编辑部,一楼为能容纳200余人的比乐堂,为集会所用,堂上匾额“比乐堂”为马相伯所书,其解释比乐之名为:“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惟能群,然后能乐。余既参加其发起大会,越十三年,新社所落成,同人因取杂卦语名其堂。”[22]二楼为社的办公室、职业指导所、会议室、会客室、业余图书馆、电话间,三、四两层为出租部分之房间,五楼为办事部同人宿舍、储藏室、娱乐室等。新社所落成,在大门内北墙上嵌有建筑委员会主席钱新之所题贷金纪念碑铜牌,上面写着:“同人念吾国需求职业教育之急,中华职业教育社诸君十二年来服务职业教育之勇而能久,因贷金于社,建此屋,以供社用,屋成,谨志。中华民国十九年七月建筑委员会主席钱新之。”[23](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