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斗栱是处于向元代斗栱接班,向清代斗栱交班的状况,其柱头铺作、转角铺作与明以前的斗栱相比变化不大。第二层昂昂身斜行,仍为明代以前的做法。溜金斗科的演变:溜金斗科分两种做法:一是挑金造,二是落金造。牌楼斗科的演变:一般有屋面称之牌楼,无屋面称之牌坊。宋《清明上河图》中的院门,有立柱两根,上横阑额,额上施单抄单下昂斗栱三朵,悬山屋面。牌楼斗栱有着特殊的构造,一般分为平身科与角科两种。......
2023-08-26
从公元前(BC)475年至公元(AD)1840年的2 300多年时间里,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这一时期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从战国时起(BC475—BC221),随着铁工具的普遍使用,建筑技术更上一层楼。木构架从结构技术到施工质量均明显提高,砖石结构在地下建筑(陵墓)中得到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台建筑更加发达。到BC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聚集原战国时的六国之人力物力,大兴土木,修建了规模空前的宫殿、陵墓、长城和水利工程。著名的阿房宫(图1.4)、骊山陵、兵马俑、都江堰(图1.5)等,都是当时的产物。
图1.4 阿房宫复原重建
图1.5 都江堰
中国古代建筑在BC206—AD220年政治强盛、经济发达的汉代经历了第一次发展和进步的高潮。高台建筑兴盛不衰,“三段式”中屋顶的形式多样化,带来了后人称颂的“第五立面”。木构架发展成为较成熟的三种形式:抬梁(叠架)式(图1.6)、穿斗式(图1.7)、干阑(井干)式(图1.8)。斗拱普遍而成组地使用且使用目的十分明确(防雨而出挑)(图1.9);砖石和拱券结构在地下建筑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造园艺术逐步演变成较成熟的“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此外,石材的加工技术和雕刻工艺随金属工具的进步而有显著的提高。总之,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世界建筑艺术之林中一个独特的体系,在汉朝时就已基本形成。
图1.6 抬梁(叠架)式
图1.7 穿斗式
图1.8 干阑(井干)式
图1.9 斗拱
AD220年—AD58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的传入,宗教建筑如寺、塔、石窟以及精美的雕刻与壁画得到较大发展,相应地还带动了木刻技术水平的发展。到隋朝时(AD581年—AD618年),建筑业已开始使用图纸。工匠李春建造了结构形式比欧洲早700年的安济桥(图1.10),隋朝的都城大兴城(即后来的唐代长安城)、隋朝东都洛阳、大运河及长城等均在隋朝时得以修建或扩建。
唐朝(AD618年—AD907年)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贞观之治”号称“五胡来华”,这段时间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唐代都城长安之宏大繁荣(图1.11),比同时期的罗马城大20倍以上。长安城宫庭——大明宫,除去太液池以北的内苑地带不计,也比后来的明朝故官紫禁城的总面积大三倍多,唐王朝的恢宏气势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在城市的西北部还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园——“芙蓉园”。
图1.10 安济桥
图1.11 唐代长安城
唐代建筑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十分重大,其建筑成就和特点主要有:
①规划严整,规模宏大。唐长安在规划方面表现为城市平面布局方正、中轴明确、前市后朝,其南北轴线大街(朱雀大街)宽达120m;东西干道更是宽达200m;城市的次要道路也有48m宽;全城共有108坊,西市供胡商,东市供一般贸易。
②群体处理渐趋成熟。唐代建筑不仅懂得利用地形、轴线展开(大明宫)和陪衬(乾陵)等手法,还懂得了主次分明的原理和前导空间的运用。
③木结构建筑解决了大体量和大面积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和模数化;斗拱等形式更为成熟。大明宫当中的含元殿跨度达10m;而著名的山西五台山华光寺以建筑、雕塑、字画和书法而号称四绝,其中建筑上的表现除斗拱等模数化以外,其挑檐深度也达3~4m。
④设计及施工技术水平提高。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具有非常全面的专业技术素质。
⑤砖石建筑有进一步的发展,其主要应用表现在宗教建筑——佛塔中,如著名的西安大雁塔(图1.12)、小雁塔(图1.13)、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等。此间,砖塔在形式上已开始出现仿木结构的现象。
图1.12 西安大雁塔
图1.13 西安小雁塔
⑥艺术加工表现为真实和成熟。唐代建筑的艺术风格恢宏壮观、舒展平远、简洁豪放、率真朴实。
AD960年,北宋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宋朝自此宣告建立。在自AD960年至1279年的前后300多年时间里,宋朝在我国的建筑历史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①改变了城市结构的布局、管理方式。
②颁布了我国建筑史上首部国家级行业规范《营造法式》(图1.14)。
③建筑的群体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更好地烘托建筑主体。
④建筑类型增多,出现了商业、娱乐、公共安全等建筑及夜市、草市等新型商业场所。
⑤建筑风格趋于华丽,砖石结构上由部分仿木发展为全仿木。现存全国最高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高84m,见图1.15),便是宋朝留给我们的遗产。
辽代与金朝实际上是与宋朝共存的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由于受北方汉族工匠做法影响较大,故辽代建筑风格多有唐风。(www.chuimin.cn)
1279—1368年,蒙古人在侵入中原并吞并金、宋等以后,创立了强大的军事帝国——元朝。在建筑方面,除了都城有所发展外,整个元朝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有因统治者的原因而兴盛一时的宗教而建造的喇嘛教建筑。
1368—1644年的明朝,建筑上有7个方面的显著进步:a.砖普及;b.琉璃质量提高;c.木结构得到简化且定型化;d.型体成熟;e.私园发达;f.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绘定型化;g.家具举世闻名。
图1.14 《营造法式》
图1.15 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
1644—1911年,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清朝建筑多承明风:a.园林盛极一时;b.藏传佛教建筑兴盛;c.住宅形式多样化;d.简化官式建筑的单体,提高群体组合与装修水平;e.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我国建筑史上第二部行业规范——工部《工程做法》问世。
清朝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如园林建筑等),因此,清代是我国继唐宋以后封建社会中最后的一个建筑高潮。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成就介绍如下:
·北京故宫(紫禁城)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图1.16)。故宫始建于1406年(明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代24个皇帝。故宫规模宏大,占地72万m2,东西宽750m,南北长960m,建筑面积达15万多m2,有房屋9 999间半,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以太和门为中心,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心殿,其后即为嫔妃居住的东西六宫。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外围筑有高达10m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图1.16 北京故宫
·佛光寺大殿
佛光寺大殿(图1.17)建于AD857年(大中十一年)。佛光寺是一座中型寺院,坐东向西,大殿在寺的最后即最东的高地上,高出前部地面十二三米。大殿为中型殿堂,面阔七间,通长34m;进深四间,17.66m;殿内有一圈内柱,后部设“扇面墙”,三面包围着佛坛,坛上有唐代雕塑。屋顶为单檐庑殿,屋坡舒缓大度,檐下有雄大而疏朗的斗拱,简洁明朗,体现出一种雍容庄重、气度不凡、健康爽朗的格调,展示了大唐建筑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的艺术风采。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同时,佛光寺大殿也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殿堂。
·万里长城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万里长城(图1.18),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7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 700km,在世界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图1.17 佛光寺大殿
图1.18 万里长城
·山西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
图1.19 山西应县木塔
位于山西省的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山西应县木塔(图1.19)。该塔从1056年的辽代开始修建,140年后整体增修完毕。木塔建造在4m高的台基上,塔高近70m,底层直径为30m。整个木塔共用了红松木料3 000m3,约有3 000t重。应县木塔的结构,大胆继承了汉(BC206年—AD220年)、唐(AD618年—AD907年)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整个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木塔呈平面八角形,从外观看上去是5层,不过每层间又夹设了暗层,实际共有9层。据史书记载,在木塔落成近300年的时候,当地曾发生过6.5级大地震,余震连续7天,木塔旁的房屋全部倾倒,只有木塔岿然不动。近些年,在应县附近发生的大地震都波及木塔,木塔整体摇动,风铃全部震响,木塔却没有受到影响。应县木塔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奇巧、外形最壮观的古代高层木塔,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工匠们在结构组成、力学平衡及抗震、防雷等方面所创造的伟大成就。
·布达拉宫
AD631年(藏历铁兔年)由吐蕃松赞干布兴建的布达拉宫(图1.20),海拔3 700多m,占地总面积36万余m2,建筑总面积达13万余m2,主楼高117m,看似13层,实际9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敦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辉映,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
·颐和园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图1.21),始建于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占地约290hm2,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玉泉山、万寿山、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图1.20 布达拉宫
图1.21 颐和园
·民居建筑
中国民居有许多种(图1.22),按平面形式可分为9种以上。其中,横长方形住宅是民居的基本形式,中间为明间,左右对称,以三间最普遍。四合院住宅在我国分布很广,北京最为典型。窑洞式穴居分布在我国少雨的黄土高原地区,有单独的沿崖窑洞、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土窑洞,以及天井地坑院落式窑洞。此外,还有少数民族种类繁多的蒙古包以及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西南少数民族和福建、广东的客家民居形式。
图1.22 中国民居
有关建筑制图与房屋建筑学的文章
明代斗栱是处于向元代斗栱接班,向清代斗栱交班的状况,其柱头铺作、转角铺作与明以前的斗栱相比变化不大。第二层昂昂身斜行,仍为明代以前的做法。溜金斗科的演变:溜金斗科分两种做法:一是挑金造,二是落金造。牌楼斗科的演变:一般有屋面称之牌楼,无屋面称之牌坊。宋《清明上河图》中的院门,有立柱两根,上横阑额,额上施单抄单下昂斗栱三朵,悬山屋面。牌楼斗栱有着特殊的构造,一般分为平身科与角科两种。......
2023-08-26
两宋之交,社会历史发生了急遽的变化,连带学术也产生了深刻的转变。张栻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以他为代表的湖湘学派,在南宋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陆九渊与朱熹二人的哲学思想,一为主观唯心主义,一为客观唯心主义,虽然在思想体系内存在诸多分歧,但在本质上属于理学范围内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陆九渊心学作为南宋理学的主要一翼,与程朱理学共同构成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2023-08-19
在济南地区的北朝至隋唐佛教石窟造像中,菩萨像主要是作为佛的夹侍出现的,且多为立像。以菩萨作为主像供养的龛例为数较少,以玉函山一处最值得注意。下面将夹侍菩萨和作为主像供养的菩萨,分成P1立、P1坐、P2立、P2坐四种类型,并依据菩萨服饰的变化分式叙述其演变。两尊菩萨皆立于佛像的右侧,帔帛自肩部斜垂至背后,其下端出若干尖角,裙裾下角在双足之上作八字形外分,腕有镯,手中执物不详。......
2023-07-22
不论豪华宅第,还是一般民居,都有围墙环绕,围墙一般用夯土墙,贫穷人家则用竹、苇编成篱笆或周边植灌木丛为篱。六朝时期的家具形制受西域的影响,高度逐渐增加。坐具中出现了椅子、方凳、圆凳等,这些家具是由少数民族带入中原的。胡床是西域各民族常用的一种坐具,东晋南朝时也传入了南方,成为家具。胡床的传入,改变了汉族自古以来跪坐的习惯,并向垂脚高坐转变。......
2023-07-31
滨河植被对河床演变的影响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在大部分过流表面产生水流阻力。在河流系统中,滨河植被在不同地形上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河流过程对植被的作用强度和物种的承受能力,也取决于物种与其他河边植物的竞争能力。过去几十年来对滨河植被的研究显示,滨河植被产生的大树干残骸是河流地貌形态及其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当水流冲刷力超出河滩以及植被的抗剪强度,河边植物与河滩沉积物一起倾倒,成为河道中LWD 的一部分。......
2023-06-22
胡俗类弹拨乐器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下生长,两者之间势必会有所影响,本节将在上文研究基础之上探讨其交织所在。而《释名》所记载的乐器,认为其诞生于胡地。除此之外,阮咸与胡琵琶的演奏法也是相互之间有所影响的。在汉唐时期的弹拨类乐器中,也有受制于使用范畴,受到这种胡俗冲击较少的。而这一点在胡乐器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在这种强烈的文化意识属性的作用下,来自西域的弹拨类乐器很难与之相亲,所以在汉唐时期......
2023-10-27
中国近代女装从“重装”向“轻装”的演变最初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是外力型的。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女装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许多激烈的斗争,有多次新旧势力的较量,但它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是主动的、内力型的,它的主体依然是法国服饰文化自身的更新和发展。......
2023-06-23
纵观媒体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次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都会带来传播方式的改进,而每一次新型媒体的产生又都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活字印刷机带来的第一次媒体革命的影响下,欧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媒体革命带来的宗教改革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美国对古巴封锁的同时,越南战争爆发,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发生政治危机。......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