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是西域人口众多的古老民族,1869年以后,主要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1684年,哈萨克头克汗王分三部节制汗国,号称人口百万。[134]《西域图志》记载,乾隆四十三年清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哈萨克族约40万人。在准噶尔部落长达七八十年的武装叛乱中,哈萨克族各部人民惨遭烧杀抢掠,深受其害。至此,西域哈萨克族全部归顺了清廷。自此,哈萨克人摆脱了长期战乱的困境,有了繁衍生息的环境。......
2023-10-12
历史上哈萨克族曾经信仰佛教、祆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族人民生活中的各个时期,实际上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宗教。这些宗教在相互排斥的同时也相互影响,古老的宗教与新兴的宗教相互融合,共同存在。
1.萨满教
萨满教是多神教,它将世界分为苍天、地上、地下三界,认为天上有一位伟大的天神掌管着诸神。所以,天神被当作是至高无上的,具有主宰世界万物的神奇力量。哈萨克族人是根据萨满教将宇宙分为三界的信仰创造出这些神话并加以传说。在哈萨克族人民当中,人们会诅咒一个人“遭天神轰击”,或评价一个人像“天神般暴躁”,或将祖辈几代都很英武的人称为“天神的后代”,这些都与萨满教的天神信仰有关。
哈萨克族人民至今还保留着崇拜月亮的宗教习俗。乔汉·瓦力汉诺夫在《论文及信件》中写道:“哈萨克人看到新月就会弯腰祈拜,还要在夏天祈拜月亮的地方拔一把鲜草,回来后再将它扔在火塘里。哈萨克人说月亮上有一座桥……他们不会凝视月亮,害怕月亮上的老妪数清自己的睫毛,如果那个老妪数了某个人的睫毛,那个人就会死去。”[187]
哈萨克族也崇拜火,认为火是一种神圣的力量,具有驱除妖邪的神力,是尊贵的。他们认为火是哈萨克族人的救星,具有让他们摆脱灾难的力量。“哈萨克族人认为火具有驱邪的神力,他们让人畜从两堆火之间穿过以驱邪。从冬草场上搬迁时,会从两堆大火中间穿行而过;在众人面前宣誓也要从两堆大火中间穿过去。火是家庭的救星。”[188]
在哈萨克族神话中,自古就有关于信仰神灵的内容。他们认为自然力量、自然现象都是有生命的,都有掌管它们的主宰,这些主宰分为“神灵”和“灾祸”两种。神灵为人类和牲畜动物谋福利,保护他们;而灾祸则给他们带来疾病、瘟疫、灾难、不幸和苦难。
根据古老的信仰,哈萨克族人认为牲畜都有神灵主宰。例如,绵羊神薛潘阿塔、马神哈木巴尔阿塔、骆驼神奥依斯衣、牛神赞格爸爸、山羊神谢克阿塔,这些都是保护神。而给四畜带来灾难、瘟疫,使它们倒毙的都是凶残的灾祸所为。他们还认为神灵是不能惹恼的,否则,会得到报应。[189]
巫师是哈萨克族人皈依伊斯兰教之前信仰萨满教的代表。哈萨克族人自古就将具有萨满能力(技艺)的男性称为“巴克斯”(男巫),女性称为“胡西那西”(女巫)。苏联考古学家们在挖掘乌孙古墓时,发现了公元前2—前1世纪乌孙女巫用金属制作的帽子、首饰和其他衣物,说明乌孙人中曾有过萨满女巫。
2.佛教
佛教于公元前2世纪首先传入康居国,在西汉王朝时期,康居曾在巴尔喀什湖上游至咸海和锡尔河流域北部一带休养生息。东汉时期,康居国将领土扩张到了锡尔河流域南岸一带。当时,巴克特利亚的月氏人强盛起来,并与康居人建立了联姻关系。实际上,最先接受从印度传入的佛教的是月氏人。所以,月氏成为佛教在中亚的中心。而在一段时期内曾臣属于月氏人,以及与他们联姻的康居国也接受了佛教。公元前3世纪,康居人中就有许多佛教高僧,他们长期从事佛经翻译、佛教传播工作。这些康居高僧们在中国佛教历史上起到过重大的作用,他们之中的康法藏、康明贤、康僧铠、康僧会等许多高僧的名字和功绩载入了中国佛教史。(www.chuimin.cn)
3.景教
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即聂斯脱利派。5世纪时,基督教内部产生了互相独立的安条克派和亚历山大里亚派。属于安条克派的聂斯脱利于公元428年取得东罗马皇帝宠幸,被任命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后亚历山大里亚派又取得东罗马皇帝和罗马教会的支持,于431年在以弗所(今土耳其塞克城北)召开的会议中,以聂斯脱利主张耶稣基督的“神性”与“人性”不是结合于一位(一位二性),而是分为二位(二位二性),被判为“异端”,并受革职流放处分。他的信徒逃亡波斯,得波斯王支持,于5世纪末成立独立教会。大约在南北朝时,该教传入突厥汗国,之后又传入黄河流域一带。古代哈萨克族中,克烈和乃蛮接受过此教[190],英国学者道森说:“克烈部和乃蛮部(在文化和政治关系上,他们同蒙古人有最密切的联系),主要是信奉基督教的。”[191]
4.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从8世纪开始在哈萨克族人民中得到传播的。在穆罕默德通过伊斯兰教将阿拉伯半岛的人民统一起来之后,他的继承者们开始向东方进军,征服了今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等国家,进入了中亚地域。
我国哈萨克族学者将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族人民中的传播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8世纪—12世纪。这一时期,伊斯兰教只在个别地区、个别氏族部落的上层社会得以传播。
第二阶段,公元12世纪—14世纪。根据霍加·阿合买提·亚萨维的学术观点,这一阶段是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族人民中广泛传播的时期。
第三阶段,公元14世纪—18世纪,即金帐汗国时期。这是哈萨克族人民整体皈依伊斯兰教的时期。[192]
有关清代《西域图志》研究的文章
哈萨克族是西域人口众多的古老民族,1869年以后,主要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1684年,哈萨克头克汗王分三部节制汗国,号称人口百万。[134]《西域图志》记载,乾隆四十三年清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哈萨克族约40万人。在准噶尔部落长达七八十年的武装叛乱中,哈萨克族各部人民惨遭烧杀抢掠,深受其害。至此,西域哈萨克族全部归顺了清廷。自此,哈萨克人摆脱了长期战乱的困境,有了繁衍生息的环境。......
2023-10-12
乾隆时期,清政府对西域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清朝统一新疆的初期,天山南路维吾尔人有25万左右,加上北路的厄鲁特蒙古人口,总计不会超过30万人。乾隆统一西域后,采取了多种措施,统一货币,整理财政税收,发展城市、交通及商业贸易,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兴起。......
2023-10-12
西域统一后归附清朝,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清代被称为布鲁特。主要是清军在平定西域后留守屯垦人员,多在北疆。为直观、形象地表现乾隆时期西域民族分布情况,笔者根据《西域图志》和其他文献记载,绘制了清乾隆时期西域民族分布示意图。6-1清朝乾隆时期西域民族分布图从《西域图志》看,汉族自汉朝以来就在西域定居,回族则是元明两朝在西域定居的。维吾尔、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族是西域世居民族。......
2023-10-12
第二部是唐高宗李治时期完成的《西域图志》。既然是使者“画图以进”,称作《西域图志》当更恰当。第四部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史书《西域图志》。这部书全称《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共52卷,其详尽、准确程度超过了之前的所有“西域类”文献。选择研究《钦定皇舆西域图志》是有一定难度的。当然,对《钦定皇舆西域图志》的研究,希望张瑛还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2023-10-12
上缀缨,名扎拉,止及其帽之半。台吉、宰桑之妇,衣用锦绣,两袖两肩及交襟续衽,镶以金花,或以刺绣。妇女靴履与男子相同。贵官则有兼用缎制者,上缀以流苏、银钩等物。次日,婿先归,另外选择吉日以娶妇。......
2023-10-12
清乾隆间统一西域后,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考证,《西域图志》“山”门以四卷篇幅,将西域诸山大体整理为南山山脉、天山山脉和北天山系列,将诸山走向及支脉位置予以准确记述,提供了西域诸山的新知识。[22]横贯西域的天山山脉,又被称“祁连”“雪山”“白山”“折罗曼山”。该山脉层峰叠嶂,随地异名。葱岭,又名为极疑山,在天山西南与南山会合处,为西域西境之屏障。......
2023-10-12
乾隆时期平定西域的斗争,主要是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53]准噶尔的内乱使乾隆下定决心乘势出兵西域,完成统一大业。由于厄鲁特和西域各族人民对准噶尔贵族的内讧和残暴统治十分不满,清廷统一西域的行动,受到牧民和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乾隆二十一年二月,清军再次兵分两路进军西域。大、小和卓是乾隆时期西域两位伊斯兰教领袖。......
2023-10-12
《西域图志》中收录了部分乾隆皇帝的纪事文,如《准噶尔全部纪略》《御制铁章记》《御制哈萨克使臣至令随围猎并成是什》等等。其中,卷三十七所收录的《御制土尔扈特部纪略》,记述了乾隆皇帝通过亲自询问,了解了土尔扈特部的世系,进入俄罗斯的时间,以及该族内部之纠纷等。乾隆皇帝御制西域问题的论说文有《开惑论》《故大学士黄廷桂挽辞》等。乾隆皇帝的一些诗前之序,往往也是记事。......
2023-10-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