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西域图志》揭示准噶尔部宗教信仰

清代《西域图志》揭示准噶尔部宗教信仰

【摘要】:准噶尔汗部族信仰藏传佛教。大约在1610年,厄鲁特四部盟主拜巴嘎斯汗接受了土尔扈特部首领赛音台奈思麦根台曼奈皈依藏传佛教的建议皈依藏传佛教。在厄鲁特蒙古上层的倡导下,藏传佛教在厄鲁特蒙古社会中迅速传播,并取代萨满教而成为厄鲁特各部唯一尊奉的宗教。1640年9月,在塔尔巴哈台召开的厄鲁特、喀尔喀各部王公台吉们的会议上,制定了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以法律形式规定藏传佛教为全蒙古所有汗国和公国的正式国教。

准噶尔汗部族信仰藏传佛教。自7世纪上半期佛教传入西藏后,形成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藏传佛教。16世纪80年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在青海会见三世达赖索南嘉措,率部皈依藏传佛教后,藏传佛教很快就在蒙古人活动的漠南、漠北地区广为传播。

17世纪初,藏传佛教开始传入天山北路。大约在1610年,厄鲁特四部盟主拜巴嘎斯汗接受了土尔扈特部首领赛音台奈思麦根台曼奈皈依藏传佛教的建议皈依藏传佛教。在厄鲁特蒙古上层的倡导下,藏传佛教在厄鲁特蒙古社会中迅速传播,并取代萨满教而成为厄鲁特各部唯一尊奉的宗教。1640年9月,在塔尔巴哈台召开的厄鲁特、喀尔喀各部王公台吉们的会议上,制定了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以法律形式规定藏传佛教为全蒙古所有汗国和公国的正式国教。[94]《卫拉特法典》公开取缔萨满教,违反者科以财产刑。僧侣享有种种特权,在社会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向僧侣征用大车者,处以罚母牛一头的财产刑;将献佛之马用于运输赋役者处以罚马一匹的财产刑;严禁用行动和言辞侮辱僧侣,否则处以重体刑;掠夺僧侣财产者处以罚铠甲百领、骆驼百只、牛千头的财产刑。[95]

藏传佛教在天山北路的传播,对准噶尔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准噶尔人开始兴建西藏风格的寺院,游牧草场上出现了定居中心,而这些定居点周围则开辟了农耕区。1639年,俄国使人阿勃拉莫夫出使准噶尔后报道说:“(巴图尔)珲台吉处住着一位喇嘛,为珲台吉制定耕作方法。”[96]1643年出使准噶尔的俄使伊林报道说:“霍博克萨里(和布克赛尔)系由四五个小镇组成,但这里所谓小镇仅指一两幢砖房,通常只是一座喇嘛庙……他(巴图尔珲台吉)请来了西藏的喇嘛,引入了佛教的一切规矩。”[97]另一俄使巴伊科夫也报道说:“据说,小城是粘土筑的,其中两个殿是石头的神像殿。”巴伊科夫还报道了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上游河谷地带的和硕特部阿巴赖兴建寺院的情况。阿巴赖台吉住在额尔齐斯河左岸附近,他的喇嘛是厄鲁特本部人,“他有两座大的佛寺,均用砖砌”。[98](www.chuimin.cn)

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格鲁派僧侣们在准噶尔汗国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西域图志》中记载:“厄鲁特俗尚黄教,凡决疑定计,必咨于喇嘛而后行。自台吉、宰桑以下,或顶礼膜拜焉,得其一抚摩一接手者以为大福。”[99]准噶尔人得疾病,必先请喇嘛诵经祛邪,然后服药。在蒙古《卫拉特法典》中规定,10人中必须有一人献身于佛,以保证僧侣的来源。按此规定,许多准噶尔人在儿童时即被送往寺院学习佛经,“人生六七岁,即今识喇嘛字,诵喇嘛经”[100]。噶尔丹策零即位后,在伊犁河畔建成大佛寺两座,位于河北的一座名固尔札庙,河南的一座称海努克庙,这两座庙宇“高刹摩霄,金幡耀日,栋甍宏敞,象设庄严”[101]。庙中供养喇嘛6000余名,当噶尔丹策零有事时,集众喇嘛诵经,西域各部头目首领“俱输货物以为礼”。其中,伊犁河北的固尔札庙“都纲三层,缭垣周一里许”,庄严宏伟,“甲于漠北”。每年盛夏季节,准噶尔人来此膜拜顶礼者接踵而至,“远近咸集”。[102]此庙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毁于战火之中。以后,清廷在承德避暑山庄东北冈阜仿照固尔札庙的规制建庙一座,名之曰“安远庙”。移居于承德的准噶尔达什达瓦部人们都说“琳宫晃曜,妙相庄严,不啻曩时在固尔札礼都纲闻呗也”[103]。有病首先请喇嘛来诵经祛灾,然后延额摩奇服药。有医书名《额默》,音苏都尔。如果大台吉有事,聚请喇嘛诵经,则十六鄂拓克、二十一昂吉,以及回部头目,都送来物品以为礼。[104]

书中有乾隆皇帝《御制伊犁喇嘛行》一篇,认为准部从噶尔丹策零起大兴黄教,并学习西藏在西域修建供喇嘛聚集诵经的都纲,以白毡为室,布为墙。后来才大兴土木建筑了金碧辉煌的喇嘛寺,以活佛希勒图坐床,受台吉诸宰桑膜拜,“其善在此,其弊即为殃”[105]。达尔济及达瓦齐相继簒位后,“无不藉诸喇嘛之力以肆强”。阿睦尔撒纳也是勾结喇嘛公然煽动反叛,当他反叛失败时,抢夺了喇嘛的马驼用以驮载其物品,仓皇逃窜,寺院的喇嘛们这才四散而去,生活艰难。真是“勿谓佛不慈汝,俾汝遭丧亡”[106],对准部头目利用宗教煽动部民反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有力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