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域民族分布:清代《西域图志》研究

西域民族分布:清代《西域图志》研究

【摘要】:西域统一后归附清朝,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清代被称为布鲁特。主要是清军在平定西域后留守屯垦人员,多在北疆。为直观、形象地表现乾隆时期西域民族分布情况,笔者根据《西域图志》和其他文献记载,绘制了清乾隆时期西域民族分布示意图。6-1清朝乾隆时期西域民族分布图从《西域图志》看,汉族自汉朝以来就在西域定居,回族则是元明两朝在西域定居的。维吾尔、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族是西域世居民族。

西域图志》记述了清代西域的民族分布情况:“今之回部,为天山以南城郭诸国。今之准噶尔在天山北,南与回部接,为汉乌孙。而左部哈萨克,在准噶尔北。迤逦西行,至右部哈萨克,与塔什罕接,连延二千余里。偏西北行则为后哈萨克。是哈萨克全境,当准噶尔西北两面,此正《汉书》所云乌孙西北与康居接者。其在于今,当兼左、右哈萨克而言也。”[12]东西布鲁特,居住在葱岭一带。

通过《西域图志》有关民族的记载的研究,查阅其他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乾隆时期西域13个民族的分布情况:

(1)维吾尔族,即《西域图志》中的回部。主要居住在天山以南地区,其次是吐鲁番、哈密。清朝统一新疆后,从南疆地区迁移6000多户维吾尔族居民到乌鲁木齐一带。

(2)蒙古族。清代称为“卫拉特”四部、“厄鲁特”或“额鲁特”。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地区。具体分布的地区为:准噶尔部,分布于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以伊犁河流域和楚河、塔拉斯河流域;杜尔伯特,分布于额尔齐斯河中上游两岸;土尔扈特分布在塔尔巴哈台及其以北一带;和硕特,游牧在额敏河两岸至乌鲁木齐地区,后又迁至青海、西藏一带。[13]

(3)汉族。清政府平定西域准噶尔部叛乱(乾隆二十年,即1755年),对新疆实行大规模移民,主要是守边屯田,居住于巴里坤、木垒、古城(今奇台)、昌吉、迪化(今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后因屯垦需要,汉人从上述地区迁往塔里木盆地四缘的喀喇沙尔(今焉耆)、吐鲁番、和阗(今和田)等地。

(4)回族。1777年,清政府将河州的2万多人遣发到新疆安插在乌鲁木齐、昌吉、米泉等地。[14]1781年,大批回民被安插在伊犁。

(5)哈萨克族。居住在准噶尔部的北面和西面,准噶尔部的北面是左部哈萨克,准噶尔之西是右部哈萨克,其西北为后哈萨克。西域统一后归附清朝,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

(6)柯尔克孜族。清代被称为布鲁特。18世纪以前,主要活动在叶尼塞河上游一带。1759年,先后臣服清朝。布鲁特位于新疆的最西边葱岭一带,即现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区域。

(7)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塔什库尔干、莎车等地。乾隆年间,塔吉克族有500多户。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教徒不封斋,不朝觐,清真寺很少。[15]

(8)满族。主要是清军在平定西域后留守屯垦人员,多在北疆。

(9)达斡尔族,是契丹人的后裔。17世纪中叶,从黑龙江迁移过来。主要分布在北疆。(www.chuimin.cn)

(10)锡伯族。其祖先是鲜卑人,原居于吉林省。1692年,锡伯族被编入八旗军。1764年,锡伯族官兵家属三千多人迁往新疆驻防屯垦,主要分布在伊犁一带,进行屯垦戍边。

(11)乌孜别克族,即清代典籍中记载的“安集延人”“浩罕人”“布哈拉人”。主要分布在喀什噶尔、叶尔羌、阿克苏等城市活动,后来逐渐发展到南疆其他城市和北疆伊宁等地。乌兹别克人擅长经商,又能从事牧业、农业生产。手工业多是丝织业,刺绣制作精致。[16]

(12)俄罗斯族。新疆的俄罗斯族是自18世纪陆续从俄国迁入的,主要分布在塔城、阿勒泰、伊宁、乌鲁木齐等地。

(13)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伊宁、塔城和乌鲁木齐等城市。

此外,书中还记载了葱岭诸部的分布情况。安集延、玛尔噶朗、那木干、塔什罕等以居住地为名的霍罕诸部,拔达克山、博洛尔、布哈尔部族,爱乌罕、痕都斯坦、巴勒提等葱岭外诸部的民族分布情况。书中指出,霍罕等部在葱岭西北麓,由东往西依次是安集延、玛尔噶朗、霍罕三部,偏北是那木干,再往西北是塔什罕。拔达克山在葱岭东南,博洛尔在拔达克山东,布哈尔在拔达克山西。爱乌罕、痕都斯坦、巴勒提三部均在葱岭一带,爱乌罕,即今阿富汗;痕都斯坦,在克什米尔;巴勒提,在克什米尔以东。为直观、形象地表现乾隆时期西域民族分布情况,笔者根据《西域图志》和其他文献记载,绘制了清乾隆时期西域民族分布示意图(如图6-1)。

6-1 清朝乾隆时期西域民族分布图

从《西域图志》看,汉族自汉朝以来就在西域定居,回族则是元明两朝在西域定居的。乾隆二十四年(1759)至二十六年(1761),皇帝连续发布上谕,要求把移民开垦、满足边疆劳动力需求,同促进全国范围内人口流动,缓解内地人口压力联系起来,从政策上为民户迁移敞开了大门。同时,清廷还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内地汉族和回族完成向新疆的迁移。乾隆二十六年,首先实行有组织的移民出关,尔后对落户的农户放宽起课年限,有力地保证了应募农民在迁入地有时间和力量开垦种地。由此,新疆人口与日俱增。

维吾尔、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族是西域世居民族。乌孜别克的族名,来源于14世纪金帐汗国的乌孜别克汗。金帐汗国解体后,居住在撒马尔罕、花剌子漠、安集延、布哈拉等地的乌孜别克商人,沿着丝绸之路,经新疆到内地经商。17世纪以后,不少商人逐渐在新疆一些城镇定居下来,最后形成了中国的乌孜别克族。由于清朝统治者对商人阶层的漠视,称其为“行商各户,非土著,不备登”[17]。此外满、锡伯、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达斡尔族,其主要人口或因驻防、屯田等各种原因陆续从内地迁来,或因沙俄的扩张而陆续从其原居住地东迁而来。这些记载,与现代史学界的研究结论基本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