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西域图志》政区历史研究

清代《西域图志》政区历史研究

【摘要】:一般地方志都有“建置”“沿革”二门,前者用以记载该地域范围内历代王朝设置的各种郡县州府之类的各级行政区域机构,后者用以记载各地历代设置的兴废变化。而当中央王朝对西域失控时,西域则成为各民族首领争相建立的或大或小的政治实体。以上诸表为我们提供了经过严谨考证的西域各地历代政区地理的基本情况。虽然其中不无误判,但其西域地理考证的筚路蓝缕之功,在历史地理学史上无疑是极为突出的。

一般地方志都有“建置”“沿革”二门,前者用以记载该地域范围内历代王朝设置的各种郡县州府之类的各级行政区域机构,后者用以记载各地历代设置的兴废变化。西域的情况与内地不同,且不说历代对西域地区的记载有详有略有真有讹,甚至有许多地方的建置沿革缺而不载,加上中央王朝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历来与内地不同,虽偶有郡府州县的设置,更多却是依其俗而治,也就是说主要是利用地方(民族)首领,实行自治。故而,自西汉起,西域有所谓在西域都护管理下的三十六国。而当中央王朝对西域失控时,西域则成为各民族首领争相建立的或大或小的政治实体。基于西域的这种历史状况,《西域图志》不设“建置”“沿革”门,而是以“列表”门,通过严格的历史考证,将西域地区划为安西南路、安西北路、天山北路、天山南路和藩属五大块,列表记载各地的历代所属及其沿革。正如《西域图志》卷四《列表·序》云:

若西域之于中土,通绝不常,且有从古未被声教者。史家纪载荒略,率传而不谱。故自两汉以来,二千余年之沿革,即博雅之士,征信无由,矧在耳佣目僦者哉。班《志》纪三十六国,某国某治,距长安几千几百里,宜可寸寸而度,不失累黍。而驿使取道纡回,译言茫昧,历代足迹未至。承讹袭舛,一经核实,凿枘纷如,下此又无论已。洪惟我皇上戡定西域,建设府州县,自昔絜爽昧之区,分疆别界,几与内地形势相埒。因得详其端委,用《皇朝一统志》十九省之例表之。若两汉而下,都护所治,校尉所居,为详悉分注。李唐遥置都督诸州府,虽名号空存不归版籍,亦与附登,用资考证。且以见我朝之中外一轨,悉入幅员之内,实为旷古所未有也。[6]

在此,我们不能不佩服《西域图志》的作者们根据西域历史实际情况想出的应变之法。

《列表一》安西南路下“安西州属表”,除敦煌县西境外的色尔腾海和噶斯二地今分属青海和新疆外,其余都在今之甘肃酒泉市境,虽说其考订对敦煌等地历史地理的讨论颇有帮助,在此却不必再加论说。

《列表一》安西北路下有三表,即“哈密属表”“镇西府属表”和“迪化州属表”。“哈密属表”分列哈密和星星峡历代建置或所属,如哈密西汉称为匈奴呼衍王庭,东汉称为匈奴伊吾卢地。“镇西府属表”包括宜禾县和奇台县两栏,奇台县唐代为“金满县地,隶北庭都护府。初为处月部,入唐为金满州。贞观十四年设县”[7]。校注者认为“金满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城北12公里处。今新疆奇台县应为唐蒲类县,今奇台县东北有唐朝墩古城,或即蒲类县治”[8]。似《西域图志》所云不当,但并不影响该书价值。“迪化州属表”分列迪化州、昌吉州、绥来州、阜康县四栏,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乌鲁木齐市,早期并无建置,元代为回鹘五城,清乾隆二十年(1755)建迪化城,三十八年(1773)设州。(www.chuimin.cn)

《列表一》天山北路下有四表,即“库尔喀喇乌苏路表”“塔尔巴噶台路表”“伊犁东路表”“伊犁西路表”。“库尔喀喇乌苏路表”仅有库尔喀喇乌苏一栏。“塔尔巴噶台路表”有塔尔巴噶台、雅尔、纳林和博克、额敏、斋尔、额尔齐斯六栏。“伊犁东路表”有伊犁、空格斯、哈什、裕斯都斯、登鲁勒台五栏。“伊犁西路表”有自和尔郭斯哈讨至巴勒喀什淖尔南岸、自库鲁图至古尔班萨里、自库尔萨尔至什巴尔图和硕、自萨勒奇图至和尔兖、自英噶尔至伯得里克、额得墨克、塔拉斯、萨尔巴噶什八栏。由“伊犁东路表”和“伊犁西路表”知伊犁东西路自西汉至北魏初一直是乌孙国地,而西域史中闻名遐迩的赤谷城和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王廷则在塔拉斯。

《列表二》天山南路下有“辟展表”“哈喇沙尔表”“库车表”“赛喇木表”“阿克苏表”“乌什表”“喀什噶尔表”“叶尔羌表”“和阗表”九表。“辟展表”含辟展、纳呼、鲁克察尔、哈喇和卓、招哈和屯、勒木丕、连木齐木、雅图库八栏。“哈喇沙尔表”列哈喇沙尔、察罕通格、哈勒噶阿璊、策特尔、额尔勾郭勒北岸、玉古尔六栏。“库车表”含库车、沙雅尔两栏。“赛喇木表”含赛喇木、拜两栏。“阿克苏表”有阿克苏、雅哈阿里克西南至塔里木谔期腾两栏。“乌什表”仅乌什一栏。“喀什噶尔表”列喀什噶尔、英噶萨尔、阿喇楚勒、叶什勒库勒四栏。“叶尔羌表”列叶尔羌、裕勒阿里克、库克雅尔、塔克布伊、皮什南、塞不勒克、喀尔楚七表。“和阗表”列额里奇、皮什雅、克尔雅以东、苏格特、巴尔呼都克五表。其按语云:“西域前代诸国,分并更置称名不常。惟和阗为古于阗,则自汉迄明无异,尤堪征信。《元史》虽缺纪载,然明于永乐间入贡,则其国存于元代可知矣。”[9]该结论是撰述者经过艰苦考证才得出的。

《列表二》藩属下有“左右哈萨克部表”“东西布鲁特部表”“安集延玛尔喀朗霍罕那木干诸部表”“塔什罕部表”“拔达克山博洛尔布哈尔诸部表”“爱乌罕痕都斯坦巴勒提诸部表”共六表。其按语云:“外藩诸部,史传纪载多有未备。仅就史书中有据者书之,而别详其说于传。其无据者略。”显示该书撰者实事求是的著史态度。“左右哈萨克部表”含东、西哈萨克两栏,该地汉晋为康居国地,隋唐时东为康国与黠戛斯地,西为石国地。“东西布鲁特部表”含东、西布鲁特两栏,汉时东为乌孙国地,西为休循、捐毒国地。“安集延玛尔喀朗霍罕那木干诸部表”含安集延、玛尔喀朗、霍罕、那木干,汉晋为大宛附属国地。“塔什罕部表”该部汉位于康居、大宛国之间,隋唐为安国地。“拔达克山博洛尔布哈尔诸部表”含拔达克山、博洛尔、布哈尔三栏,该地前两地汉代为乌秅国,后者为难兜国。“爱乌罕痕都斯坦巴勒提诸部表”含爱乌罕、痕都斯坦、巴勒提三栏,两汉前者为大月氏国,后二者为罽宾国。

以上诸表为我们提供了经过严谨考证的西域各地历代政区地理的基本情况。虽然其中不无误判,但其西域地理考证的筚路蓝缕之功,在历史地理学史上无疑是极为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