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图志》中收录了部分乾隆皇帝的纪事文,如《准噶尔全部纪略》《御制铁章记》《御制哈萨克使臣至令随围猎并成是什》等等。其中,卷三十七所收录的《御制土尔扈特部纪略》,记述了乾隆皇帝通过亲自询问,了解了土尔扈特部的世系,进入俄罗斯的时间,以及该族内部之纠纷等。乾隆皇帝御制西域问题的论说文有《开惑论》《故大学士黄廷桂挽辞》等。乾隆皇帝的一些诗前之序,往往也是记事。......
2023-10-12
1.编排比对
《西域图志》版本编排存在着差异,如下表:
表4-1 《西域图志》各版本编排差异
由上表可知,原本在抄入文渊阁《四库全书》时做了调整,取消了“开列诸臣名衔”,增设“四库提要”,在“谕旨”后添加《御制大宛马识语》一文。铅印本体例安排与殿本一致;便益书局石印本沿用武英殿本,篇首增加了“四库提要”和“天章总目”。校注本将几种版本对照并对体例进行了全面增补,是体例最完备的版本。
2.内容核校
《西域图志》在翻印过程中,存在着文字的衍、倒、讹、脱等现象。谨列两表举例对比如下:
表4-2 版本对比举例(一)
上例反映出石印本、铅印本均以殿本为底本,质量明显低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www.chuimin.cn)
表4-3 版本对比举例(二)
由上表可以看出,诸本各有优劣,大体石印本错讹较多。如例二中石印本、校注本“咸惧蹈故辙”,他本无“故”字。查《四库全书》别集类清高宗《御制文集》初集卷十九,其《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文》曰“咸惧蹈辙”,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殿本同,则二本之“故”字为以意误增者。“野特库斯”句,石印本脱“野”字,亦见其制版之不慎。校注本是在几种版本的基础上做出的修正校订,纠正了诸版本的某些讹误,是相对准确的本子。
3.校注本存在的瑕疵
我们说校注本相对准确,并不是说其毫无瑕疵。
第一,该本有脱漏。文渊阁本卷前除《御制序》、七道《谕旨》、两份《进书表》外,还有《御制大宛马识语》一篇,约400字,校注本却未收,不知何故。
第二,该本存在文字错误和标点不当。如该书卷前乾隆二十七年(1762)傅恒等《进书表》,“司天无间于星躔月窟”[3]之“窟”字,实“朏”字之误。该书卷首一第6-8页的《开惑论》,仅第6页前13行中就存在错字和标点不当各两处。错字,第一处是该文第5行“乃告于臻成大夫之席”的“告”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西域图志》和《御制文集初集》卷三该文皆为“造”字。从文义看,显然后者为正。第二处在第12-13行“如何如何,果不出吾所讶,亟罢是役,祸庶少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西域图志》和《御制文集初集》卷三该句在“亟罢是役”前多一“宜”字,为“宜亟罢是役”。从语气看,显然后者更佳,校注本佚一“宜”字。标点问题,第一处在第3行“因仿四子讲德之遗意,作开惑论”,作为文内自称其文章的标题《开惑论》,不应不加篇名号。第二处在第9-10页“无何,阿逆叛,群凶应,如蜩如螗,曰枭曰獍,断驿掳牧,奋臂以逞一二只行野宿者,或致戕其身命”,该句将“奋臂以逞一二只行野宿者”连读,则意为这一二只行野宿者有的自己戕杀自己的生命,显然不当。应该将“者”字后边的逗号移至“以逞”下,将“一二只行野宿者或致戕其身命”连读,其意则成为这些叛匪奋臂以逞,若有个别野行夜宿的,就可能被他们杀害,意思是否更顺?
第三,其注释也存在某些不当。如该书卷一第57页的《图考(一)》“聚米”注释为“指划形势之意”。其实该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在光武帝亲征隗嚣时,马援“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划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4]显然,“聚米”就是用米粒制作立体地形图的意思,“指划形势”是引申义,不是本义。
有关清代《西域图志》研究的文章
《西域图志》中收录了部分乾隆皇帝的纪事文,如《准噶尔全部纪略》《御制铁章记》《御制哈萨克使臣至令随围猎并成是什》等等。其中,卷三十七所收录的《御制土尔扈特部纪略》,记述了乾隆皇帝通过亲自询问,了解了土尔扈特部的世系,进入俄罗斯的时间,以及该族内部之纠纷等。乾隆皇帝御制西域问题的论说文有《开惑论》《故大学士黄廷桂挽辞》等。乾隆皇帝的一些诗前之序,往往也是记事。......
2023-10-12
第二部是唐高宗李治时期完成的《西域图志》。既然是使者“画图以进”,称作《西域图志》当更恰当。第四部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史书《西域图志》。这部书全称《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共52卷,其详尽、准确程度超过了之前的所有“西域类”文献。选择研究《钦定皇舆西域图志》是有一定难度的。当然,对《钦定皇舆西域图志》的研究,希望张瑛还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2023-10-12
西域统一后归附清朝,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清代被称为布鲁特。主要是清军在平定西域后留守屯垦人员,多在北疆。为直观、形象地表现乾隆时期西域民族分布情况,笔者根据《西域图志》和其他文献记载,绘制了清乾隆时期西域民族分布示意图。6-1清朝乾隆时期西域民族分布图从《西域图志》看,汉族自汉朝以来就在西域定居,回族则是元明两朝在西域定居的。维吾尔、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族是西域世居民族。......
2023-10-12
乾隆时期平定西域的斗争,主要是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53]准噶尔的内乱使乾隆下定决心乘势出兵西域,完成统一大业。由于厄鲁特和西域各族人民对准噶尔贵族的内讧和残暴统治十分不满,清廷统一西域的行动,受到牧民和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乾隆二十一年二月,清军再次兵分两路进军西域。大、小和卓是乾隆时期西域两位伊斯兰教领袖。......
2023-10-12
《西域图志》有1处引用该书,考证古代音乐。《本草》,古代药学著作。《广志》,晋郭义恭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优秀的博物志书。《博物志》,晋张华撰,记载各种矿产、动物、植物等。南京金陵刻经处分别编为《高僧传》初集、二集、三集、四集出版发行。对音译梵文,一一举出异译、出处并进行解释。《敦煌随笔》,2卷,清常钧撰,常钧曾于安西任职三年,本书系其见闻记录。......
2023-10-12
西域的农业经济区主要在天山以南,另外天山以北包括伊犁一带,也有土肥水沃而适宜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西域农业经济地区“地宜五谷、桑麻、香枣、蒲萄”[37]。[38]是说西域回部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善于经商,还从事狩猎活动。[40]西域农业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黍、稷、高粱、糜、青稞等,以及一定量的稻谷。西域农业区的矿产资源丰富,有黄金、白金、红铜、铅、铁、水银、硇砂、硫黄、硝等。......
2023-10-12
乾隆时期,清政府对西域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清朝统一新疆的初期,天山南路维吾尔人有25万左右,加上北路的厄鲁特蒙古人口,总计不会超过30万人。乾隆统一西域后,采取了多种措施,统一货币,整理财政税收,发展城市、交通及商业贸易,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兴起。......
2023-10-12
由此认为对西域河流湖泊的水必须利用和防患并举,“不惟资以利用,抑且划为地险,襟带绝徼,古而然矣”。[26]该书“水”门以五卷篇幅,详细考察和记载了西域的诸水系河、水、泉、池、湖。安西北路记载了图尔库勒等6条河流,赛巴什湖等3个湖泊,鞭杆泉等23眼泉水。从中,我们可以得知西域各地何处多河流,何处多山泉,何处多湖泊,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西域丰富的水资源。......
2023-10-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