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乾隆御制西域诗歌和将领赞词研究

乾隆御制西域诗歌和将领赞词研究

【摘要】:在卷首《天章》和后边的正文中收录了大量乾隆皇帝御制关于西域的古今体诗歌,如《御制舒布图铠巴图鲁奇彻布歌》《御制三巴图鲁歌》《御制大宛马歌》《冬夜怀军前十四韵》《二月廿七日郊劳出征将军兆惠富德及诸将士礼成纪事》《伊西洱库淖尔之战》《御制哀伊犁》《御制至避暑山庄日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等接见》等古今体歌诗325首。卷首四中录有紫光阁五十功臣像赞,是为平定西域叛乱立功的将领的赞词。

在卷首《天章》和后边的正文中收录了大量乾隆皇帝御制关于西域的古今体诗歌,如《御制舒布图铠巴图鲁奇彻布歌》《御制三巴图鲁歌》《御制大宛马歌》《冬夜怀军前十四韵》《二月廿七日郊劳出征将军兆惠富德及诸将士礼成纪事》《伊西洱库淖尔之战》《御制哀伊犁》《御制至避暑山庄日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等接见》等古今体歌诗325首。这些诗赋,有吟花状物的,更多是抒怀壮志、描述战事、随事颂旨的。

卷十二收录的《御制花门行》诗:

花门杂种其类繁。玉关迤西西海连。

或居城郭或游牧,牧滋畜猎城者田。

其性均能殖货产,刚勇善战则鲜焉。

部落虽殊形貌似,皙面绿瞳赤发鬈。

……[33]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法描绘了西域民族的居地、经济、特点、相貌,高度概括,形象生动。

卷首三收录的《军书》诗:

军书清晓到,两回城已定。

赋役及建置,惟将军所令。

逋逃虽有挈,舍而来相迎。

询以所去方,乃无可投境。

逻骑遮其前,大军逐以竞。

此举或成余,载戢载櫜咏。

佳兵讵得已,讨逆惟义胜。

藉众集大勋,盟独钦天命。[34]

诗句中有200余字的注,说明了清晨送来将军兆惠奏报收复叶尔羌和喀什噶尔两城的告捷军书,其中有对新收复地区赋役和建置的建议,遂降旨,如其所请。其间获得准噶尔部民询问贼首行踪,知其无地可去,只好藏匿附近塔什库尔地方。可能再窜往塞尔古尔土城以苟延残喘,只要大军前往包围,就可俘获。这首诗,实在没有多少文采,但其内容的扎实和情感的丰富,无疑可视为诗史,对编纂《西域图志》这类地方志极有帮助。

卷首四中录有紫光阁五十功臣像赞,是为平定西域叛乱立功的将领的赞词。如《原定北将军一等诚勇公兵部尚书班第》赞:

元戎率师,平定伊犁。

而何阿逆,叛乱乘危。

变出不期,投躯西漠。

故里榇归,痛哉酹酌。[35]

《原领队大臣甘肃提督总兵官高天喜》赞:

爪牙之将,用不拘资。

感予特达,效命何辞。

百战百进,义弗旋踵。

怒则面赤,是谓血勇。[36]

这两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功臣的丰功伟绩和牺牲精神。在像赞序中总结西域平定的原因时,言:“西师之役,赖天佑、乘时运、资众力,拮挶擘画,幸底厥绩,固非予一人所敢逆料敢期必也。然稍可以谢众论、惬深衷者无他,则以赏罚信而应机速耳。”道出了一代英主在指挥重大军事行动时所应该掌握的两条根本经验——赏罚信和应机速。前者是用人的经验,后者是指挥战争的要诀。这种总结,比数万字的总结报告更为准确,更中要害。难怪在撰写《西域图志》时史臣们要将乾隆皇帝的诗文置于重要位置。

【注释】

[1]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前《御制皇舆西域图志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页。

[2]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前《谕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页。

[3]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二十四《水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52-353页。

[4]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二《图考二》,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00页。(www.chuimin.cn)

[5]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二《图考三》,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18页。

[6]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八《疆域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64页。

[7]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八《疆域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3页。

[8]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九《疆域二》,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8页。

[9]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八《疆域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0页。

[10]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八《疆域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2页。

[11]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八《疆域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2页。

[12]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八《疆域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4页。

[13]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四七《杂录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00页。

[14]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一二《疆域五》,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1页。

[15]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一四《疆域七》,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34页。

[16]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一四《疆域七》,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33页。

[17]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一四《疆域七》,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35页。

[18]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一《图考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7页。

[19]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前《谕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页。

[20]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前《谕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页。

[21]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一《图考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7页。

[22]庄吉发著:《清代史料论述》(二),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第12页。

[23]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一四《疆域七》,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30页。

[24]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二二《山三》,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34页。

[25]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二五《水二》,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66页。

[26]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简称《华严经》,或称《杂华经》。

[27]南宋法云编著的佛教辞书,7卷,64篇。该书是将散见于各经论中的梵文名字分类解释、编集而成的。另有别行本在《阅藏知津》中作14卷,明代藏经作20卷。该书共收音译梵文2040余条。

[28]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一九《疆域十二》,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5页。

[29]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二二《山三》,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28页。

[30]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首《天章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8-9页。

[31]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三七《封爵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98页。

[32]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首一《天章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页。

[33]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一二《疆域五》,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0页。

[34]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首三《天章三》,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30页。

[35]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首四《天章四》,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3页。

[36]钟兴麒等校注:《西域图志校注》卷首四《天章四》,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