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西域图志》:引进西方测绘科学为地图编纂奠定基础

清代《西域图志》:引进西方测绘科学为地图编纂奠定基础

【摘要】:尤其是西方传教士传播了先进的地理观念和先进的测绘制图方法,对乾隆皇帝和《西域图志》的编纂者影响巨大。《西域图志》正是在这种科学观的指导下,引进西方先进的测绘技术而完成的。在上述两次大规模的测绘中,都有西方传教士参与,也采用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测绘技术,从而保证了西域地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西域地图的科学测绘,是对中国以“分野”之说为代表的传统地理观念的纠正。

18世纪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高潮时期。大批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在传播天主教的同时,把欧洲的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机械学以及各种技艺带到中国。尤其是西方传教士传播了先进的地理观念和先进的测绘制图方法,对乾隆皇帝和《西域图志》的编纂者影响巨大。《西域图志》开篇指出:“中华当大地之东北,西域则中华之西北,为大地之北境也”[84]。这种地理位置观念,显然改变了曾经自以为是的“中国中心论”思想,透射出统治者用科学思想认识世界的气度。《西域图志》正是在这种科学观的指导下,引进西方先进的测绘技术而完成的。

康熙年间,清朝曾经在西洋传教士雷孝思、杜德美等的帮助下,绘制了《皇舆全览图》。其时,西域地区除哈密外尚在准噶尔部控制之下,未能载入。清廷收复西域以后,乾隆皇帝下令全面测绘西域地图:

西师奏凯,大兵直抵伊犁,准噶尔诸部,尽入版图。其星辰分野、日月出入、昼夜节气时刻,宜载入《时宪书》,颁赐正朔,其山川道里,应详细相度,载入《皇舆全图》。以昭中外一统之盛。左都御史何国宗,素谙测量。著带同五官正明安图、并同副都统富德,带西洋人二名,前往各该处。测其北极高度、东西偏度,及一切形胜,悉心考订,绘图呈览。所有《坤舆全图》,及应需仪器。俱著酌量带往。[85]

乾隆皇帝的这一御旨,明确指示要用西方先进测绘技术,全面勘测西域地理,准确绘制西域地图。

第一次测绘,乾隆皇帝任命清朝的测绘专家何国宗为测量队负责人,同时又令精通西方测绘技术的两名耶稣会教士,葡萄牙人傅作霖(F.de Rocha)、高慎思(Joseph d’Espinha)参与测绘工作。

第二次测绘,乾隆二十四年(1759)五月,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乾隆帝又谕令明安图率队测绘天山以南舆图,仍然命耶稣会传教士,时任钦天监右监傅作霖和高慎思参与测绘。(www.chuimin.cn)

在上述两次大规模的测绘中,都有西方传教士参与,也采用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测绘技术,从而保证了西域地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西域地图的科学测绘,是对中国以“分野”之说为代表的传统地理观念的纠正。“分野”之说始于《周礼》,源远流长,颇具权威性。主要是用天空的星区比附各个地区,有统合天地、宇宙一体的意识。《西域图志》初修本仍以“分野”立例,存在新知识与旧框架的冲突与困扰。《西域图志》定本摈弃“分野”,设立《晷度》二卷,在科学性上迈进了一大步。正如作者所言:

若分野之法,始于周礼,以星分辨九州之地,而不及九州之外,其在四裔外藩,即以附近分野之星,牵连统属。……今西域拓地二万余里。欲以秦属井鬼之说统之,则井鬼之次,晰之至于无可晰,非通论也。伏读御制毛晃禹贡指南诗注,阐论雍州两星之难概伊犁叶尔羌诸境,睿裁超卓,旷若发蒙,因灼然于古来分野之说之不可信。既数有所穷,亦理原难据,未敢因仍傅会,致滋歧误。[86]

这种从“分野”向“晷度”的转变,是《西域图志》的一大闪光点,也显示了清代官方科学思想的巨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