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代西域图志》:康熙雍正时期与准噶尔部斗争成果

《清代西域图志》:康熙雍正时期与准噶尔部斗争成果

【摘要】:噶尔丹虽部众尽失,但仍不愿接受清廷的招抚。策妄阿拉布坦掌权后,准噶尔部进入全盛时期。这次事件标志着清廷与准噶尔部再次处于敌对状态。康熙五十六年夏,清军分两路进军准噶尔部。雍正帝忙于巩固统治,即答应策妄阿拉布坦提出的与喀尔喀蒙古划界,通商贸易及划给吐鲁番的要求。次年,清朝派侍郎傅鼐、学士阿克敦赴伊犁,与噶尔丹议定划界、贸易事宜,双方再次开始正常的贸易往来。

噶尔丹征服厄鲁特各部后,“一方面反其父兄抗击俄国侵略的严正立场,与沙俄互相勾结,遣使到莫斯科向沙皇表示要为其效劳,欢迎沙俄向其属民收税,甚至煽动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以取得对他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又把进攻的矛头直指喀尔喀蒙古”[43]

喀尔喀蒙古主要有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和扎萨克图汗部,分布在“东界黑龙江,西界厄鲁特,北接俄罗斯,南尽瀚海”[44]康熙二十七年(1688),噶尔丹趁喀尔喀蒙古内乱外患之机,率军三万进攻喀尔喀蒙古谢图汗部、扎萨克图汗部和车臣汗部三部。三部溃败,举族南迁。噶尔丹乘得胜之势,以与俄国借兵,采取联合军事行动威胁清朝,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居南方,我长北方”[45]的要求。康熙二十九年(1690)六月,噶尔丹率军进入内蒙古乌尔会河以东,击败清军后,深入距京师只有700里的乌兰布通,对清朝的统治形成严重威胁。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康熙对噶尔丹进行第一次亲征。八月初一,两军会战于乌兰布通,清军以火器破噶尔丹驼阵,击溃准军,噶尔丹率主力逃走。

康熙三十四年(1695),噶尔丹率军两万东进巴颜乌兰地区,扬言借有俄国炮手鸟枪数万,率军侵入克鲁伦河。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发兵十万分三路亲征。清军中路军进抵克鲁伦河,噶尔丹未敢迎战,弃辎重西奔。五月十三日,将军费扬古、孙思克等率西路军在昭莫多截击噶尔丹成功,两军激战一日,准军主力被歼,噶尔丹西窜至塔米尔河流域。噶尔丹虽部众尽失,但仍不愿接受清廷的招抚。

康熙三十六年(1697)初,康熙到宁夏进行第三次亲征。清军进至狼居胥山时,噶尔丹众叛亲离,部众不足百人,驼马牛羊、饮食皆无,最后走死阿察阿穆塔台。[46]

当噶尔丹东侵喀尔喀时,僧格子策妄阿拉布坦返回伊犁,召集旧部,扩展势力。他接受清朝的招抚,配合清军的行动,在阿尔泰山一线设防,截断噶尔丹归路,加速了噶尔丹政权的败亡。策妄阿拉布坦掌权后,准噶尔部进入全盛时期。后来,随着势力的增长,策妄阿拉布坦与清朝的关系开始恶化,双方围绕对哈密的控制展开了斗争。(www.chuimin.cn)

哈密地处天山南路东部,是西域的门户。康熙三十五年(1696)九月,哈密维吾尔人摆脱准噶尔部控制,在当地首领达尔汉伯克额贝都拉率领下归顺清朝,得到清的赏赐。是年冬,噶尔丹子色布腾巴尔珠尔赴巴里坤觅食,额贝都拉遣子郭帕伯克将其擒拿,解送肃州。为此,清朝封额贝都拉为头等扎萨克,仍“达尔汉”号,准其世袭,所部维吾尔人众按蒙古扎萨克旗制设领。康熙五十四年(1715)初,策妄阿拉布坦遣军突袭哈密,侵掠五寨,被驻防哈密游击潘之善率哈密军民击败。这次事件标志着清廷与准噶尔部再次处于敌对状态。

康熙五十六年(1717)夏,清军分两路进军准噶尔部。康熙五十九年(1720),西路清军攻占吐鲁番,驻军兴屯。正当西路清军大力经营吐鲁番军事基地之际,康熙帝去世。雍正帝即位后,策妄阿拉布坦遣使求和,“言辞敬顺”[47]。雍正帝忙于巩固统治,即答应策妄阿拉布坦提出的与喀尔喀蒙古划界,通商贸易及划给吐鲁番的要求。雍正四年(1726)清军回师,曾协助清军防守吐鲁番军事基地的吐鲁番维吾尔人头目托克忒玛木特担心准噶尔军报复,率部众650户随清军东撤,清政府将这部分维吾尔人安置于肃州虏堡。

雍正五年(1727),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长子噶尔丹策零即位。雍正七年(1729)秋,清朝因讨还逃奔准噶尔部的青海和硕特反清首领罗卜藏丹津的交涉久无结果,再次派大军屯驻科布多、巴里坤。雍正八年(1730)冬,准噶尔军先发制人,突袭西路清军防守的阔舍图卡伦,掠取清军马驼,总兵官樊廷拼死杀退敌军。雍正九年(1731),噶尔丹策零兵分两路出击:一路由大将色布腾率领,牵制清军,侵扰清军驻防的吐鲁番地区;另一路由大、小策凌敦多布率领主力军,进攻北路清军。六月,大将军傅尔丹率北路清军迎敌,在和通淖尔被准噶尔军击败,损失惨重,清军回撤固守。九月,准噶尔军进击鄂登楚勒受挫。雍正十年(1732)初,小策凌敦多布率军东进,深入克鲁伦河流域,额驸策凌牧地被袭,妻孥、牛羊掳掠一空。策凌闻讯大怒,“割辫发及所骑马尾,誓以复仇”[48],在额尔德尼昭(光显寺)重创准噶尔军。小策凌敦多布大败而归,辎重丢失,牛羊尽弃,损兵近万人。同一时期,色布腾率军四次围攻吐鲁番,当地清军8000人,分驻鲁谷庆、哈喇火州等7城,兵力分散,“声势不能联络”[49]。巴里坤大营几次出兵救援,往返奔驰,亦已疲惫不堪。雍正十年(1732)上谕云:“吐鲁番部落,远在边境之外,去巴里坤军营,尚有七八百里,易为贼人所窥伺,我师难以庇护。”[50]决定放弃吐鲁番,并同意当地维吾尔人东迁内徙的请求。是年十月,在大阿訇额敏和卓的率领下,吐鲁番16城1万余维吾尔人启程东行,在清军护送下,先抵达哈密军屯区塔勒纳沁。次年,再从塔勒纳沁东行,于八月间到达安西瓜州。由于沿途的伤病损失,抵瓜州时只有“男妇大小八千一十三口”[51]。这批维吾尔人被安置在瓜州五堡,清朝给他们提供了田地、牛具、籽种、住房,并蠲免赋税。额敏和卓被封为扎萨克辅国公,按蒙古扎萨克旗制编设佐领。

雍正八年(1730)开始的清准战争持续了三年之久,双方都有很大损失,但胜负未决,各有厌战之意。雍正十一年(1733),噶尔丹策零首先请和。次年,清朝派侍郎傅鼐、学士阿克敦赴伊犁,与噶尔丹议定划界、贸易事宜,双方再次开始正常的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