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志:群众体育运动的成果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志:群众体育运动的成果

【摘要】:群众体育运动频繁,工厂、机关普遍开展广播体操,建立业余运动队和体育协会。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延安中学等中学全部建立运动队,恢复课余体育训练。2000年,以普及社区群众体育活动为目标,协助区体委与市三女中联合办女子垒球和女子排球、与延安中学联合办高中女子篮球和初中女子篮球体教结合项目。其中市三女中的垒球队被市体育局批准为二线队伍。市三女中获得“青春杯”高中女子组团体第2名。

1960年5月,境域内企业组织职工参加在沪西体育场召开的区第四届工人运动会,运动员参加比赛的项目有田径、篮球乒乓球、拔河等。群众体育运动频繁,工厂、机关普遍开展广播体操,建立业余运动队和体育协会。学校实行“劳卫制”(劳动与卫国制度)体锻标准。三年困难时期大规模体育竞赛活动停办,群众体育运动进入低潮,有利于生产、工作的广播操、生产操、保健操仍坚持活动。1964年,学校体育逐步恢复正常。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延安中学等中学全部建立运动队,恢复课余体育训练。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延安中学等还全面推广眼保健操。“文化大革命”初期,学校停课无体育活动。1970年,学校恢复体育教学,仅以队列操练,野营拉练、游泳为体育课内容。1971—1972年,恢复职工体育活动,以推广新编第五套广播操为主,开展小型多样体育活动。1973年,职工体育锻炼广泛开展。1975年,区体委举办首届街道职工、居民运动会,组织境域内的职工、居民参加广播操、拔河、跳绳、战地救护、4×100米负重接力跑、实心球投远等体育竞赛。

1978年10月,区体委、区教育局明确学校体育工作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每周两节体育课、两节课外活动及广播操、眼保健操),让学生平均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1980年,街道组织以工厂为主的跨行业的体育协会,吸收辖区内的工厂为集体会员,建立厂级运动队,提倡每天坚持10分钟体育活动。1984年,组织居民参加老年协会开办的太极拳、练功十八法等训练班,境域内有拳操辅导站7个。1992年,建立老年体育协会支会,组织老人参加区里主办第一、二、三、四届老年运动会的中长跑比赛,参赛人数逐年增加,推动老人参加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1993年7月,街道社区体育协会成立,有八家会员单位集资和组队,主办“长征杯”游泳比赛。参与区第一届社区运动会的篮球、乒乓、射击等15个项目比赛,参赛运动员、教练员177人。1995年组织江苏杯游泳竞赛活动和三八妇女节组织机关妇女参与区全民健身开幕式,并进行三项体育活动的比赛。机关全体进行“争上游江苏杯扑克”比赛。机关干部“天山杯射击比赛”获第三名。并与华阳、新华街道和区少年宫联合举办了“冬日阳光”社区家庭运动会,近50个家庭参加钻套圈等5个项目的障碍跑。区青保办和少年宫的领导为“阳光家庭”颁发奖品。1997年10月1日,组织参加中山公园健身展示活动均获市、区表彰;文体广场被区体委授予“群众体育锻炼示范点”锦旗,街道被评为“上海市体育先进单位”。1998年,建立37个拳操锻炼点,为地区居民就近、方便开展文娱活动开辟新途径。1999年,举办青少年运动会、家庭运动会、扑克牌比赛,乒乓赛等活动。为提高市民对自己身体体质的了解和锻炼的需要,对街道的4%约2 200名市民进行体质测试。

2000年,以普及社区群众体育活动为目标,协助区体委与市三女中联合办女子垒球和女子排球、与延安中学联合办高中女子篮球和初中女子篮球体教结合项目。其中市三女中的垒球队被市体育局批准为二线队伍。街道获区“全民健身先进集体”。2001年,引导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内容有“电手操”“十八法”“健身舞”等。组织开展“牦牛杯踢毽比赛”,居民徐素霞荣获市第二名。参加区全民健身广播操、拔河比赛荣获第二名和第三名。在重阳节,组织各类老年人参加各类文体活动。2004—2005年,延安初级中学的女子篮球、田径被认定为市传统项目。愚园路第一小学的游泳、乒乓球,江苏路第五小学的排球被认定为区传统项目。2005年10月,区内举办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运动会。市三女中获得“青春杯”高中女子组团体第2名。延安中学“青春杯”初中男子组团体总分第1名和初中女子组团体第1名,市三女中获得第3名。江五小学获得“希望杯”小学女子组团体总分第1名。“长跑阿姨”陆银凤(70岁)在西班牙第16届世界老将田径锦标赛上获5 000米竞走银牌,在国内外举行的各项老年人田径赛事中,她先后获得8枚金牌、7枚银牌、6枚铜牌。(www.chuimin.cn)

2009年,组织居委会干部、健身团队骨干参加在虹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的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