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儿童保健成果与措施

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儿童保健成果与措施

【摘要】:是年,在市举办的二级保育员保健员电视培训班中,境域内报名率及考试合格率较高,确保全区名列全市第一。要求儿童保健门诊配备智测室、听力室,逐步开展对散居儿童智力和五官保健筛查工作,开展散居儿童肥胖的筛查。2002年,儿保门诊均完成规范化建设,儿童保健内涵逐渐扩大,对散居儿童保健实行属地化管理,使得散居儿童系统管理率逐步上升。

1960年,境域内就实行早产儿家访管理,推广形成新生儿一人一卡制,执行新生儿“三访”制度(即产后三访)、低体重儿童报告核对家访制、预防接种一人一卡制等措施。陆续推广科学的儿童生活日程,推行两病(佝偻病营养不良)的防治。1966年,各托儿所均已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包间员。“文化大革命”初期,幼托管理工作被迫中止。1974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7.52‰。1975年,各幼托机构重新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制度。1980年起,对托儿所三岁前儿童建立教养工作常规与指导,对幼托膳食进行营养分析,并培训有关人员重视心理行为发展。随着1985年入托高峰的出现,涌现大量私办和合作办的简易托儿所,缓解入托难矛盾,但限于条件,存在大量不利于优育的问题,经过一年大力整顿,基本上改变面貌。是年,在市举办的二级保育员保健员电视培训班中,境域内报名率及考试合格率较高,确保全区名列全市第一。1992年,婴儿死亡率降至7.92%。1993年起,街道内的儿保门诊开始对未入托幼机构而散居在家庭中的初生至入学前儿童开展保健工作。要求儿童保健门诊配备智测室、听力室,逐步开展对散居儿童智力和五官保健筛查工作,开展散居儿童肥胖的筛查。1993年,街道内散居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8.9%,婴儿死亡率为4.11‰。2000年,托幼机构均完成合格卫生保健室的建设,能进行膳食营养分析,定期体检,重视五官科保健,开展健康教育对弱智儿童落实矫治,开展安全系列讲座等。2002年,儿保门诊均完成规范化建设,儿童保健内涵逐渐扩大,对散居儿童保健实行属地化管理,使得散居儿童系统管理率逐步上升。开展0—3岁父母学校,加强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的宣教。(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