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创建学习型文明社区-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志

创建学习型文明社区-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志

【摘要】:持续开展三轮“江苏路街道学习型社区创建三年规划”,市学习型社区评审小组在评审中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01年5月7日,街道举行学习化社区建设委员会成立暨好书导读站E-mail电子信箱启动仪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殷一璀发来祝贺信。开通全市首家网上社区学校。制订学习型社区考核指标体系,开展好书推荐20期。学习型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制定“学习型组织”达标评审标准。

20世纪90年代中期,街道率先建立全市第一个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先后召开“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研讨会,举行“迈向21世纪的社区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成果展、表彰社区“百佳园丁”等各类活动,激发居民对学习、对教育的重视和关注,为深入开展学习型社区工作打下基础。90年代末,江苏路街道教育园区构筑起三级社区教育阵地网络,全程教育初露端倪,为创建学习型社区奠定基础。

2000年起,街道作为上海市学习型社区实验基地,开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组织以“读书在家庭,文明在社区”为主题的万户家庭签名活动,共有10 089户签名,收到读书征文451篇。举行社区外语实践基地(区少年宫)揭牌和“与新世纪牵手”校园英语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街道有志愿者指导老师104名,申报学习型楼组417幢,学习型家庭7 248户,里弄图书室藏书达18 688册,群众文体团队106个,其中16个居委会100%有拳操健身队,95%有读书读报小组,56.3%有舞蹈队,43.8%有医疗健康小组,31.3%有党课、马列主义理论辅导小组,另外还有越剧、京剧小组、编结组、电脑、基础英语、技能培训小组、棋牌队等,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有东华艺术讲师团、华山“家庭好书导读站”等。建有学习阵地73个,其中较典型的有愚三居民学校,西浜老年学校分校,岐山、利西、华山科普基地,曹家堰霞光老年学校等。街道还为16个居委全部配置了电化教育器材。持续开展三轮“江苏路街道学习型社区创建三年规划”,市学习型社区评审小组在评审中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01年5月7日,街道举行学习化社区建设委员会成立暨好书导读站E-mail电子信箱启动仪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殷一璀发来祝贺信。原解放日报社总编丁锡满代表好书导读站按下E-mail电子信箱的按钮,正式开通社区好书导读的电子信箱。社区知名学者,专家人士11人组成的导读小组,每月10号通过好书导读E-mail电子信箱向居民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推荐1—2本好书,并撰写点评。经过半年多来的运作,至年底,共发出7期好书导读电子邮件,推荐17本好书。有500多户居接收电子邮件。先后回答46封的居民来信提问,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好书导读E-mail电子信箱建立得到市、区有关方面的肯定,新闻媒体多次予以报道。其次,对5个文明小区进行信息化调研,居民电脑拥有量占29.8%,拥有电脑上网的用户占32%,召开社区学校、社区单位、居民小区、团队等4个学习型社区座谈会,完成《关于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思考与实践》的课题调研,并被区“领导参考”第20期刊用。全街道有9 211户家庭申报学习型家庭,占创建家庭总数的51.2%。收集“E-mail”地址504个。在开展学习型主题词征集中,有400余位居民撰写648条主题词,发出1 000户学习型家族联系册。

2002年,街道社区学校分春秋两季开班,共开设13个班,有550位学员参加。开通全市首家网上社区学校。制订学习型社区考核指标体系,开展好书推荐20期。开通以来,点击人次达到10 375次,共有千余位学员进行注册,交流区共发出帖子3 520份,营造网上学习的良好氛围。好书导读志愿者队伍获上海市先进志愿者队伍称号。

2003年起,街道陆续开通“好书导读站”E-mail电子信箱和“我的甜蜜生活”电子信箱,“网上好书导读站”由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担任顾问,成员由原解放日报社总编丁锡满、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俊西、原联合时报社总编闵孝思等14位社区文化名人组成。三年来,“好书导读站”已制作30期内容,推荐好书76本,发出好书推荐电子邮件16封。同时,导读站还定期组织读书辅导讲座、读书交流和书友会活动,开展导读站和街道图书馆网上网下图书信息资源互动。建立青少年电子社区、妇联之窗、网上党员服务中心、网上图书馆等网站群落,设立了华山、南汪、西浜等小区网站,开辟出有教育价值的学习资源。近万人次参加“百万家庭网上行”的技术培训,提高居民信息技术水平。同时,借助社区服务资源和企业服务资源,实现网上网下的联动,率先建成全区第一家“数字科普活动室”,构建更广泛的学习交流平台,先后组织多次居民科普视频体验活动。(www.chuimin.cn)

2005年,街道社区学校自成立以来一共开设专业课程以及专题系列讲座计150多个班次,有近万人次接受培训。创建的网上社区学校、青少年电子社区、华山小区网站等网络学习载体,使学习交流的渠道大大拓宽。通过各类学习组织把社区居民、社区单位凝聚起来,不断丰富创建模式,形成了学习型机关为示范,学习型家庭为细胞、学习型楼组为依托、学习型团队为骨干的四位一体推进模式。3年来,社区共有5 700多人次参加“百万家庭上网行”培训,以创建学习型示范楼组106个、学习型家庭有2 148户;英语沙龙、读书小组、书画小组等学习型团队110个。自街道2000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学习型社区实验基地以来,6年中通过整合社区的教育文化资源,依托信息化建设开辟出一个又一个学习园地、学习平台,形成网上网下互动的学习网络。

2007年以来,创办社区《和》月刊,搭建一个居民参与社区、了解社区、建设社区的有效平台;借老洋房开放日契机,汇编《那时、那屋、那人》画册,举办老洋房建筑风格展,其融合中西风情的优秀历史建筑,演绎中国历史风云的历史名人,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历史事件,传递出一份浓郁的文化的味道。实践文化凝人,提升学习创建内涵,提高居民的文化品位;形成《江苏社区文化发展研究报告》和《关于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管理的思考和对策》的调研报告,让先进文化走进社区,贴近百姓,融入生活,提高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习型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制定“学习型组织”达标评审标准。继续推进社区终身教育,社区学校共开设13个班,学员达数千人,社区学校学员积极参加“让学习成为生活方式”长宁区终身教育展示周活动。社区科普工作扎实有效。街道和居委会联合举办各类科普讲座21讲,受众人数达1 100人。街道还与《城市导报》联手创办社区百姓自己的报纸——《和》月刊,反映社区生活、报道社区建设、沟通社区信息。街道共投入资金84万元,对13个居民区活动室进行了装修扩建,达到全覆盖;为每个活动室征订报纸杂志120余种;在小区、楼组、家庭中广泛开展学习型创建活动,培育各类文化团队110支。

2008年,图书馆藏书量为20 000册,年更新率为10%,各居民活动室藏书总量为12 000册;社区学校每年开班16—18个;街道已建成32个健身苑点,共有健身器材211件。社区学校在实行社会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内未成年人、失业人员、中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和高级白领等不同人群的要求,设置贴近居民、贴近生活,多规格、多层次的社区教育培训内容,如书法、声乐、健身舞、旅游、烹饪等19个项目,每年分春秋两季招生开班,年培训学员1 400余人。是年,社区学校开设20场名人名师讲座活动,参加聆听的社区居民超过3 600人次。评选表彰23家学习型示范企业、108幢学习型示范楼组和2 577户学习型示范家庭。

2010年,建成80%的三至五星级学习型楼组,建成30个学习型团队,树立一批示范性团队,打造江苏社区10分钟学习生活圈;形成“社区文化讲品牌、小区文化讲普及、家庭文化讲特色、企业文化讲个性”的江苏文化特色。经过5个多月的系统挖掘和整理,编著出版近10万字的《弄堂深深深几许》一书,将老洋房和历史名人的故事展现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