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岐山小区:商业中心,文明小区

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岐山小区:商业中心,文明小区

【摘要】:为于右任作《西望大陆》的国画家糜耕云及市文史馆馆员芮光庭等也居于小区。江苏路两侧百余家企事业机构经过组合调整,面貌一新,中药、五金、文具、水果、电器等商店林立,中小学校、幼儿园、邮政局、银行等遍布四周,科技大厦矗立在小区东南面,小区已成为中山公园商业中心的重要部分。2006—2007年度,岐山小区在创建文明小区活动中从形态文明、功能文明和素质文明三个方面丰富文明社区内涵,被评为区级文明小区。

江苏路街道岐山小区,包括岐山和中一两个居委会,是高级住宅区。东依江苏路,西与长新和愚三居委会为邻,南傍愚园路,北临长宁路。小区面积0.12平方公里。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白利南路(今长宁路)、忆定盘路(今江苏路)和田鸡浜路(即愚园路)相继筑成,三路交汇的大片农田,在沪外商、外籍人员和国内政要、富商,竞相租买,建造别墅洋房。光绪年间,中外房地产商兴建宏业花园70幢中西式楼房。光绪三十四年,吴兴宋氏在田鸡浜西北侧置田10余亩(今愚园路996—1008号),建造花园洋房2幢名京兆别墅。清末民初,苏州贝氏等业主兴建混合结构5层公寓住宅1幢(今愚园路1054号)和3层西式楼房12幢(今愚园路1050弄)取名久安公寓、久安坊。民国13年(1924年),在愚园路1032弄兴建东苑别墅,有4层花园洋房5幢。翌年,美商中国营业公司等房地产商联建中西式3层楼房70幢,业主借周武王发祥于岐山,冠名“岐山村”,并沿用至今。民国21年,中央信托公司在白利南路南面、忆定盘路西侧建造中式3层楼房70幢,定名中央一村(即中一村),与建成的安定村(江苏路82弄)、安定坊(江苏路284弄)、朝阳坊(江苏路200弄)等花园洋房连成一片。

民国时期,洋楼主人多为外籍人士、晚清遗少、军政要员和工商富户,楼内金碧辉煌,院中树影婆娑。新式里弄户主,多为洋行、金融、房地产等工商企业高级职员或文化知识界知名人士,庭院之间,竹篱、砖墙相隔,虽可推窗相望,却多互不往来,唯求彼此相安。

民国26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闸北、宝山以及苏北、安徽等地难民陆续迁移沪西,在高楼大院附近的荒地、沟壑间搭棚栖身。江苏路256弄和岐山村与宏业花园交界处2个棚户群落由此形成。百来户棚屋居民,多以拉车、打杂、挑担小卖或进厂做临工谋生。老年住户回忆说,这里真是天堂地狱两个世界,自嘲为“糯米团里的馅”。

临近解放,外籍人士和国民党军政要员先后撤离,部分工商、金融、房地产等业人士合家迁居台、港、澳。据20世纪60年代初统计,居住在岐山小区的台、港、澳同胞家属及海外侨眷、归侨占居民总户数18.1%;工商业者、高级知识分子家属以及“寓公寓婆”占16.6%。上海解放前,他们大都雇保姆若干人,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上海解放后,有户人家保姆辞退后,全家到绿杨村饭店用餐20余天,才勉强学会做菜煮饭。有位据说是慈禧太后干女儿的侄女,人称“林令公主”,学会做小囡鞋,被四邻传为美谈。

他们之中不乏爱国敬业者,历任长宁区工商联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的郑昌明(已故),从冬防工作到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从复办曹家渡救火会到集资筹办长宁电影院和开办群联中学,无不主动积极。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龙湛退休后,以渊博学识,精湛的书画技艺,服务于社区文明建设,广泛联系海内外人士,为祖国和平统一献智尽力。

1958年,岐山村、中一村等2个居委会,担任小组长以上的工商业者(知识分子)家属92人,占工作人员总数22.38%,积极和比较积极的占60.95%。岐山妇代会主任、高级知识分子家属陈品英,带头让出江苏路1幢住房底层,创办全区第一所颇具规模的民办托儿所,任名誉所长,认真工作,不取分文。老居民们说起这件事,无不深怀敬意。(www.chuimin.cn)

“文化大革命”期间,江苏路街道是个重灾区。20世纪50年代任上海市作协书记处书记、市政协委员的著名翻译家傅雷,1966年9月和妻子双双自尽于江苏路寓所。才华出众的新中国第一代年轻钢琴演奏家、被誉为“钢琴诗人”的顾圣婴,于1967年1月被迫害致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岐山小区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成为江苏路街道乃至长宁区群众文化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江苏路老妈妈京剧合唱组屡在市区群众文艺演出中获奖,其骨干大部分是来自岐山村、中一村里热爱国剧的退休教师,老妈妈合唱组活动地点即在岐山村48号。1978年,中山月季花小组成立于岐山村。嗣后,长宁区癌症康复俱乐部(筹)亦称CA俱乐部也设在岐山村(1993年底,江苏路拓宽竣工,CA俱乐部迁入人寿堂国药公司)。区CA俱乐部发起人中的李吉友、顾平夫妇,当时即是岐山村居民。俱乐部推广郭林气功,交流抗癌经验,超越生命,享誉沪港。1989年,退休教师朱织云、王荷征、梁世瑛、蔡帜华等主动与附近学校联系,在岐山村办起后进学生辅导班。至1995年,学生一批换了一批,平均年龄80岁的奶奶教师,壮志不减当年,教学生练书法、学英语,启发引导学生,提高文化素质。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岐山小区原有两个棚户区在80年代中期改建成多层新楼。

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岐山小区居民2 773户,7 435人。居民文化程度为每千人大专以上有166.93人,高出全区平均数4.5个百分点。上海中国画院已故画家唐云,数十年居住于中一村。为于右任作《西望大陆》的国画家糜耕云及市文史馆馆员芮光庭等也居于小区。

岐山小区居民大都心平气和、生活有序、心胸宽广而延年益寿。65岁以上老人达18.76%,仅岐山居委会范围,90岁以上寿星23人。最年长者为钱安心(1899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秦竞(1902年生),教授施蛰存(1905年生)。有的安度晚年,有的笔耕不辍,著述不倦。

1993年,江苏路新建两幢多层新楼及一座变电站。拓宽后的江苏路给岐山小区带来新生机,大中华橡胶厂拆迁,原址改建为富有时代气息的汉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江苏路两侧百余家企事业机构经过组合调整,面貌一新,中药、五金、文具、水果电器等商店林立,中小学校、幼儿园、邮政局、银行等遍布四周,科技大厦矗立在小区东南面,小区已成为中山公园商业中心的重要部分。

2006—2007年度,岐山小区在创建文明小区活动中从形态文明、功能文明和素质文明三个方面丰富文明社区内涵,被评为区级文明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