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已帮助15名学生,捐资10万元助学金

已帮助15名学生,捐资10万元助学金

【摘要】:至年底,已有15名学生享受500元的助学金,其中上海纺织品发展总公司出资1万元用于帮助10名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继续跟踪帮助已升入高校的原“希望之星”奖学金受助者每人每学期500元。帮助2名升入大学的“希望之星”;为10名特困青少年订全年牛奶。对52名困难学生,设立奖助学金,全年金额达3.6万元。同时,与上海银行长宁分行捐资5万元对社区2名学生进行帮困。

1991年,设立“希望之星”奖(助)学金,向社会各界集资2万元用于“希望之星”基金,并对地区34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授奖与助困,金额3 400元。

1993年,街道获得“希望之星”奖(助)学基金17人,金额1 550元。

1994年,街道党工委在暑假中自行集资100万元,成立“江苏街道希望工程基金”。资助品学兼优、生活困难而无法进大学深造的学生每月提供助学金100元,直至他们完成全部学业。第一批受资助为延安中学30名学生。是年,获得“希望之星”奖助学金总计19人,助学12人,金额1 970元。

1996年,为113名特困青少年、4名孤儿解决高一新学年的全部费用。地区内的华联超市等10多家单位主动包养贫困少年,江一小学等10所小学设立爱心基金为孤儿免费供应午餐。至年底,已有15名学生享受500元的助学金,其中上海纺织品发展总公司出资1万元用于帮助10名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与家庭特困学生戴维维签订帮困助学协议,承担其高中阶段的全部学习费用及每月100元生活费。为10名特困学生每人订一瓶牛奶。继续跟踪帮助已升入高校的原“希望之星”奖学金受助者每人每学期500元。

1997年,每月发放补助总共677元,知青定期补助12户,22人计215.50元,下放青年定期救助8户,13人计101元。各种补助9户9人,补助棉衣4件,棉裤6条,棉被2条,补助69.16元。全年共发放补助款18 492.68元。是年,“希望之星”奖助学金受助学生,从1995年的57名增至71名,另有14名学生获得奖学金;举办由59名“希望之星”同学参与的“逆境、奋进、成才”演讲赛,长宁时报曾作“在逆境中成才”报道,东方电视台也作了采访报道。走访20个特殊青少年家庭,通过牵线搭桥,有9名特困生受到企事业单位帮困助学,3名学生受到国际友人助学。帮助2名升入大学的“希望之星”;为10名特困青少年订全年牛奶。

1998年,发放“希望之星”奖助学金23 200元,解决近150名学生的后顾之忧。对52名困难学生,设立奖助学金,全年金额达3.6万元。1996年以来共计助学241人,金额13.5万元。

2000年,发动社区单位与11位困难学生结成帮困助学对子,每月提供100—300元的经济援助。(www.chuimin.cn)

2001年,新增教育救助218人次,达59 350元。

2002年,与工商银行长宁支行建立“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长宁支行奖助学基金”。每年对社区内低保家庭、品学兼优的学习进行资助,是年对社区内1 250人次学生进行帮困助学。同时,与上海银行长宁分行捐资5万元对社区2名学生进行帮困。

2005年,完成春秋两季的教育救助(义务教育助学券和三校生、高中生教育救助)申请及救助资金发放,下半年完成长宁区大学生临时教育救助的办理工作,共办理118人,资金30万元。

2006年,完成春季社区“双低”家庭教育救助,对131位低保家庭中的初中、高中生发放教育救助款65 300元;对社区149位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小学和初中生发放助学券。完成秋季社区“双低”家庭教育救助工作,对社区157户“低保”家庭中小学生、大学生进行教育救助出证,对“双低”家庭的大学生发放教育救助助学金112人,共计429 000元;对“双低”家庭的中、小学生发放教育救助助学金50人,共计93 600元;发放助学券39张。

2008年,上海中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两年来一直帮助社区困难家庭,从一月起,对社区14户困难家庭每月提供的200—300元的帮困资金提高至每月250—350元,共计每月4 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