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江苏路街道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成果

江苏路街道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成果

【摘要】:是年,成立江苏地区青年工作联谊会,其间1月初,召开成立大会。1996年,“江苏路街道青年志愿者协会”联络站正式挂牌成立,其中3月1日,举行“青年志愿者热心大行动”为地区居民服务。在青年志愿者中开展“一助一”结对活动,使地区的一些病孤儿得到专人的关心和照顾。“一助一”青年志愿者长期结对服务数达100对,志愿者定期上门为急需帮助的“五者”、残疾家庭、特殊青少年提供服务。

1980年,抓劳动竞赛。街道团委先后开展“大干三十天,增产节约比贡献”“树新风,增产节约立新功”“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等活动。抓义务突击劳动。全年各团支部组织义务劳动30多次,参加380人次。

1985年,是国际青年年。为响应红十字会号召,街道青年志愿者带孤老、伤残儿童游览中山公园,组织5位老人参观龙华庙和游览龙华公园,为他们拍照留念,请老人吃长寿面。节假日期间到6位孤老、军烈属家,为他们开展大扫除,检查身体。

1986年初,组织部分团员青年与派出所团支部、房管所团支部、地段医院等联合开展慰问孤老活动,为孤老整理房间,检查身体,修理房屋等。全年开展2次大型个体户上街为民服务活动,对教师、孤老、军烈属实行免费,参加活动的个体户有20多人,服务人次达2 000多。其中一名团员因生孩子经济上有困难,团支部发动部分青年募捐42元,街道领导也给予补助。

1987年4月,成立江苏地区青年联谊俱乐部。

1988年,青年联谊俱乐部共有团员210余名,青年1 600余名,其中有技术特长的青年68名。俱乐部的宗旨是:“勿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江苏。”街道的工作方针是:注重贯彻好为民、利民、便民精神,协调各部门之间开展各项社会服务性工作,在一定的条件下,开展社会创收活动,带动地区青年为发展长宁,治理江苏环境,发挥青年突击手的作用,围绕街道党委,办事处的主旋律,协调街域内的环境,青少年教育,后进青年的帮教,孤老的关心等方面的社会性工作。

1989年,开展“五所一场一院”青工竞赛活动。各参赛单位结合本部门的职业规范,按照各条口的工作要求,开展竞赛活动。团组织开辟团员服务窗口,派出所团员专人专岗受理户口,65油酱店团员始终如一坚持为老人送货上门,同仁医院、江苏地段医院设立病员意见箱,上半年共收到表扬信64封,病员意见一条没有,同仁医院外科大病区被团区委评选为区15个文明窗口单位之一。

1991年3月1日,团委组织社区共青团民兵、南京路上好八连、江苏路上小八连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为民服务奉献日活动。上海电视台发布新闻报道,称赞活动拉开市民学雷锋活动帷幕。

表5-2-1 街道团委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统计表

(续表)

资料来源:江苏路街道档案室

1992年,地区团员青年为地区儿童服务,房管所为街道下属托儿所修桌椅50多件。是年,成立江苏地区青年工作联谊会,其间1月初,召开成立大会。3月1日“学雷锋、树新风奉献日”,延安西路江苏路口为民服务。服务项目近20项,受惠群众700余人次。5月,围绕江苏路拓宽工程的宣传,团工委会同宣传科协调沿线11条里弄,在5月10日、21日上街开展“江苏路拓宽知情、理解、支持、参与”活动,发动江苏路沿线工厂,企事业单位团组织参与黑板报,横幅等宣传活动。8月初,接手东亚运动会宣传和奖券发行任务。街道共需完成发行奖券4万张(金额8万元),集资募捐4万元。

1994年,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发动地区团组织“所、站、院、场、宝”和企事业单位团员、青年80多人推出近30个服务项目,拉开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帷幕。是年暑期,提出以爱国主义教育和“二史一情”教育为主线,以创建上海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江苏路街道二级卫生街道为主题,在青少年中开展“我为地区作贡献”实践、考察活动。7月22日,近千人在江苏路、愚园路上开展大型爱国卫生宣传日活动。同仁医院团组织积极参与本单位党组织在街道地区内开展党员责任区的活动,与地区居委会挂钩,定期下基层到居民中设立咨询服务站,为年老体弱患者就地诊断治疗,送医送药。

1994年,六一前夕,交通装卸机械厂团委组织十几位团员打扫江苏路第五小学的教学大楼,事后,江五小学送来感谢信

1995年,街道组建一支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3月5日,青年志愿者队参与长宁区“青年志愿者新春热心大行动”,由十多家单位团组织和近70人设立近20个服务项目,为地区各界人士提供便民服务。(www.chuimin.cn)

1996年,“江苏路街道青年志愿者协会”联络站正式挂牌成立,其中3月1日,举行“青年志愿者热心大行动”为地区居民服务。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开展“双休奉献两小时,为您带来环境美”的主题行动。在青年志愿者中开展“一助一”结对活动,使地区的一些病孤儿得到专人的关心和照顾。12月21日,街道青年志愿者联络站——中纺大自动化系服务队与南京路上好八连签订为期一年的“共建青年人才工程”协议。

1997年,联络站有社区单位志愿服务队、居民青年志愿服务队、学生志愿服务队约50支,家电维修、医疗咨询、义务家教、护绿保洁理发裁剪、修车补鞋等为地区居民所需的服务项目25个。各类“一助一”帮困助学达60对,选出3对作为典型,进行培养扶植,今后推广。

1998年,建立巩固18个街道居委二级服务基地,联络站拥有学生志愿者、社区单位志愿者、居民区志愿者队伍60多支,人数超过2 000人,形成义务家教、护绿保洁、医疗保健金融业务咨询、通信家电维修五大类特色项目。开展“一助一”帮困结对,“中小学生社区援助”、服务社区方便万家,“每月奉献两小时”等活动。带头在地区中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新风尚。“一助一”青年志愿者长期结对服务数达100对,志愿者定期上门为急需帮助的“五者”、残疾家庭、特殊青少年提供服务。中小学生社区援助行动得到加强。举行江苏教育园区共建社区精神文明签约结对,学校和里弄的结对使此项工作发展更趋完善。在创建文明小区活动中,江一与西浜举行“我与小树同成长”主题活动,利西和安化二中成立青少年护楼队。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组织6次青少年卫生大行动,共有100人次的教师志愿者,80人次大学生志愿者,5 200人次的中小学生志愿者参加以护绿保洁、宣传环保、清除“三乱”为主的此类活动。组织开展“服务社区、方便万家”的便民服务137次(1月“讲文明树新风迎新年”、3月5日“学雷锋树新风”、4月8日“学八连讲奉献”、10月28日重阳节敬老爱老等)。共发动社区单位40家(次),出动青年志愿者171人次,服务居民4 264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达7 275份。

1999年,团工委与社区内各中小学联手,建立11个青少年护绿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养绿护绿活动。组织6次大型青少年志愿者统一行动,参与青少年达3 000多人次。发动社区单位与个人参与帮困助学,20位困难学生与社区单位结成助学对子,每个月得到100到300元的赞助。青少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数超过100对,志愿者定期上门为急需帮助的“五老”、病残家庭、军烈属、特殊青少年提供服务。长宁中学教工团支部与武警三支队二中队结对,连续四个月每周一次为30多名战士讲授英文口语课。在3月志愿者热心大行动中,组织20多家团组织、80多名志愿者开展设摊服务,推出服务项目50多个,发放宣传资料1 464份,服务居民1 273人次。中一居民区团支部坚持在每月5日开展便民服务,其他居民区团支部也积极开展“每月奉献两小时”活动。

2000年,在3月5日、五四青年节、第五届残运会(5月6—14日)期间,三次组织大型的青年志愿者“学雷锋、树新风”广场便民服务。有40多家团组织的200多名志愿者参与服务,开设医疗保健、金融咨询、法律援助、家电维修等服务项目25个,服务人数2 0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4 000多份。中一居民区团支部坚持在每月5日开展“方便在社区,满意在中一”便民服务,其他居民区团支部也积极开展“每月奉献两小时”活动。是年,在街道和居委会两个层面分别成立领导小组,有分管领导,有专人负责。在寒暑假活动中,开展文体艺术活动,拥军优属活动,护绿保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2002年,组织东华大学青年志愿者在16个居委会建立双休日辅导站,共有志愿者队伍61支,参与人数达到2 000余人次。是年,发动社区各级团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交一次特殊团费”活动,共收到交纳特殊团费525元。

2003年,街道13个居委会根据自己小区的实际情况,分别建立青少年护绿队、交通志愿者队伍、小小寻访团、扶老助学等各类青少年志愿者队伍30余支,全年为社区提供服务近200次。是年,团工委与华东政法学院共同组建成立青年法律服务志愿者工作室,以法律咨询、诉讼代理等为主要服务项目,承担整个江苏社区的法律志愿服务,为今后青年志愿者服务专业化、组织化和规范化发展作出探索。

2005年3月5日,举行大型青年志愿者设摊服务活动,来自30多家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和居民区的14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为1 736人次提供电话维修、金融理财咨询、法律咨询、理发、青年就业咨询等50余项志愿者服务。组织学校、社区青少年对13个居委会开展查找不文明行为的“啄木鸟”行动、护绿保洁、文明宣传、帮老帮困等活动;组织市三女中志愿者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图书整理等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为社区青少年提供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培训。在“五四”期间,组织江苏社区中小学的青少年、在职青年等参与街道第七届“江苏之声”艺术节开幕式——“靓丽青春,和谐家园”大型科普文艺专场演出。组织青少年在“八一”节到“南京路上好八连”进行慰问演出。

2006年,社区志愿服务作为青年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持续开展“梦圆2008”的项目,组织与癌症患者结对的团组织走访结对对象,赠送爱心存款,履行当初签订的志愿协议;在“三五”学雷锋日、助残日等时间节点,团工委联系动员多家驻区、“两新”单位的团组织以及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共同参与广场设摊为民服务活动;“六一”儿童节期间,我们为50名社区内的困难青少年送去爱心礼包;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小小交通志愿者”活动。

2007年,以志愿服务为重点,打造社区公益活动品牌。在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以“五四”青年节为契机,建立“阳光之家”“造血干细胞捐献”“世博英语”“圆社区学生大学梦”4支专项青年志愿者队伍。在志愿项目开展方面,持续开展“梦圆2008”的项目,组织与癌症患者结对的团组织走访结对对象,赠送爱心存款,履行当初签订的志愿协议;其间团工委与俱乐部一起就爱心捐款的受众以及使用方式,进行讨论和界定,以保证明年的项目收尾工作能顺利进行。另外,结合“三五”学雷锋日、助残日、“六一”儿童节、敬老节、寒暑假等时间节点,开展广场设摊、帮学助困、伴老谈心、“小小交通志愿者”等活动项目,引领青年参与和谐社区建设。

2008年,做好持续5年开展的“梦圆2008”项目的收尾工作,完成最后一次爱心存款的捐赠,帮助癌症康复俱乐部的会员圆赴京看奥运的梦想;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利用青联委员和大型“两新”团组织的有利资源,与社区中的困难学生结对,组织机关青年、“两新”青年成立“为老服务队”,与社区中困难老人结对,定期关心并尽力为老人解决困难;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组织华政研究生志愿者每月两次深入社区,进行法律咨询,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2009年,一是开展“双语寻访”活动。组建由50名青年组成的志愿队伍,经过培训后,对愚园路、江苏路、延安西路、长宁路等社区范围内重要道路沿线的店招店牌的中文及英文的用字规范、拼写等进行纠错,维护社区良好的语言文字氛围,提升社区形象。二是开展“文化导航”活动。组建青年文化导航队,在了解本社区老洋房的历史、建筑特色及名人轶事的基础上,在“优秀建筑开放日”担当志愿者。三是开展“双语培训”活动。组织一批青年按网格对社区居民进行世博英语培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等,提升居民素质,做好世博会东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