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长宁区江苏路街道:控制噪声成果显著

长宁区江苏路街道:控制噪声成果显著

【摘要】:1982年后,区内创建低噪声控制区“安静小区”。辖区噪声超标单位54户,118个项目,上半年已完成30个单位,62个治理项目,完成率占52.5%。达令港火锅店的油烟噪声问题,居民意见很大,街道环保人员及时处理,责成该店整改达标,化解矛盾,居民感到满意。街道监察队加大执法力度,对一些单位因设备年久失修或扩大规模造成噪声超标,责成限期整改,坚持严要求、高标准,并在技术上给予指导,使治理后噪声不仅达标,而且明显下降。

1982年后,区内创建低噪声控制区“安静小区”。1986年初,街道与各工厂分别签订《噪声目标责任书》,对区内的市、区属单位,请主管局配合协调资金,适当补贴,召开治理论证会,落实噪声治理工作。

1983—1992年,许多单位因噪声搬迁。街道对影响生活环境、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高音喇叭进行调查、清理、整改和拆除。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个体商贩增多,安装高音喇叭招徕顾客,街道规定高音喇叭只能安装在店堂内,不允许沿街播放。

1990年,对本地区环保考核顺利通过获得满分。辖区噪声超标单位54户,118个项目,上半年已完成30个单位,62个治理项目,完成率占52.5%。下半年还有8户单位2个项目在治理中。6户单位7个项目资金已落实。9个单位23个项目已纳入计划。

1991年,对地区中54家单位118个噪声超标项目进行督促治理采取巩固措施,年底治理率已达100%,治理达标率达90%以上,使街道继续保持2个荣誉称号。

1995年,对沿街商店,单位等57台安装不合格空调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整改率达100%,保持街道“安静小区”。

1997年,一级除害服务站和市环境噪声达标街道通过验收。荣获市“安静小区达标街道”。

1999年,街道创建成“环境噪声达标街道”。1999—2001年,为贯彻《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知》,全面改善上海市噪声环境质量,根据市环保局的有关精神和江苏路街道与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对“环境噪声达标街道”进行巩固。在两年时间内,在区环保局指导下,采用新方法,加强噪声管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经过自查,江苏路街道“环境噪声达标街道”的水平得到巩固提高。(www.chuimin.cn)

2000年,街道领导重视“环境噪声达标街道”的巩固工作,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亲自抓,市政科负责具体实施,街道领导经常召开会议,询问巩固情况,统一认识,提出工作要求并作具体布置。以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为重点,以居民满意不满意为工作准则,深入社区、深入现场,及时认真处理矛盾,确保一方平安。市政管理科和街道值班人员24小时记录居民的反映情况,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即刻到现场。其中华敏世纪广场工地发生纠纷,街道领导亲自带队到现场指挥开协调会,使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达令港火锅店的油烟噪声问题,居民意见很大,街道环保人员及时处理,责成该店整改达标,化解矛盾,居民感到满意。

2001年,街道把巩固“环境噪声达标街道”与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小区噪声源管理,杜绝新污染源产生,关闭一批不符合要求的“三小”单位,确保噪声源达标。在小区内种植绿化、设门卫严禁车辆鸣号和小贩叫卖,创建时由3个“三无”小区,增加到22个,新建19个,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2002年,街道制定《达标街道环境噪声管理办法》《社会噪声管理办法》《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办法》《道路交通噪声管理办法》。其间,工作核心从原来的污染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以防为主。在工作中注意做到细化、深化,加强对餐饮业和建筑工地的检查,制定自查申报制度,减少矛盾产生,解居民后顾之忧。街道监察队加大执法力度,对一些单位因设备年久失修或扩大规模造成噪声超标,责成限期整改,坚持严要求、高标准,并在技术上给予指导,使治理后噪声不仅达标,而且明显下降。在巩固工作中得到区环保局的指导帮助,区环境监测站为街道提供技术性的数据,遇到难点问题,区环境监理所派人到街道协助处理,巩固工作顺利开展。街道注重宣传教育,各科室联动,与地区内各学校联系,请环保专家到学校给学生讲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环保实践,增加感性认识,树立环保观念。在社区中组织地区单位和居民中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激发他们参与环保的热情。

2003年,噪声达标街道复验等工作顺利地通过市、区环保局的验收。

2005年,加强对建筑工地环境噪声和燃煤炉具的整治力度;并且创建成功3个绿色单位(上海印象饭店、上海化工房地产公司、长宁区少年宫),3个绿色小区(华山小区、兴安2小区、福世小区),1个市级安静小区(东方雅苑),其中少年宫被评为5星级,其余为4星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