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江苏路街道主干道路,从江苏路到中山公园,长度1094米

江苏路街道主干道路,从江苏路到中山公园,长度1094米

【摘要】:江苏路街道2010年有主干道路5条。1979年后,西端周围又建成多、高层结合的建筑群,建成大中型商业设施,道路畅通,交通便利,已成为江苏路街道繁华闹市。江苏路街道境内东起江苏路,西至中山公园共1 094米。是本区东部南北向交通干道。工部局于清光绪三十一年所筑越界道路,是时路长约1 609.3米,宽12.19米,车行道宽8.41米,泥土路3.78米,后改建成沥青路面。

江苏路街道2010年有主干道路5条。南北向的有江苏路;东西向的,由北向南有长宁路、愚园路、延安西路;东西向转南北向的是华山路。

愚园路

愚园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前。其时,只是上海西郊的一片农田,荒无人烟。到咸丰十年(1860年),由于李秀成率领太平天国军队进攻上海,上海道台在静安寺北侧辟筑一条短短的军路,也就是愚园路最东面的一段。同治四年(1865年),这条军路交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进行管理,便是愚园路的雏形。到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大规模拓展,其西部界线一直推进到静安寺西侧,因为此处有一家著名的私家园林“愚园”,遂将这条马路命名为愚园路。1911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将租界外的一条小河浜填平,愚园路向西延伸至忆定盘路(今江苏路),其实属于越界筑路。1913年,继续向西延伸,扩筑至白利南路(今长宁路)。之后由于愚园路东临市区,西通郊区,又临近兆丰花园(即中山公园),交通甚为便利,地价又极为低廉,吸引了中外达官商贾和一些公司银行纷纷在此建造洋楼别墅,英国乡村式、巴洛克式、城堡式、新古典主义式,连接成片,许多社会中上层人士选择在愚园路定居,遂发展成为沪西高级住宅区之一。沿路高级别墅、新式里弄有云寿坊、锦园、藜照坊、宏业花园、沪西别墅、福世花园、采芝村、兴德村、桃源坊、俭德坊、兆丰村、公园别墅、亨昌里等,拥有高级三层楼房约300幢,还有久安公寓(五层)、西园大厦(九层)等大楼。

愚园路始筑时曾称田鸡(基)浜路。始筑时路宽为12.19米。民国7年(1918年),租界当局无偿征地拓宽为15.24米,碎石路面沥青处理。民国11年(1922年),在人行道上铺水泥板。上海解放后,全线有计划地整治修建,升高路面,敷设大型下水管道,消除严重积水,拆除两侧阶梯式条石人行道。长宁区内路长1 573米,江苏路街道境内东起镇宁路,西至定西路共1 434米(定西路以西139米,属华阳街道),宽15.3—21米,沥青路面,地下敷设下水管道1 596米。道路两侧原为洋人、达官、富豪居住的花园住宅、公寓和新式里弄等清静居住区。抗日战争时,曾为日伪汉奸麇集处。上海解放后,沿线有区级机关、新建电影院、俱乐部、学校和科研单位等。1979年后,西端周围又建成多、高层结合的建筑群,建成大中型商业设施,道路畅通,交通便利,已成为江苏路街道繁华闹市。

延安西路

延安西路始筑时江苏路以东曾名长浜路;民国9年,改名大西路;民国32年,改名长安路;民国34年,改名中正西路;1950年,改名延安西路。位于区境中部,东自镇宁路进入区境,西迄古北路。工部局于宣统三年所筑的越界道路,先至忆定盘路(今江苏路),民国12年,延伸到霍必兰路(今古北路)。沪杭铁路以东的路幅为21.34米,以西为6.096米。上海解放后,曾数度整修。延安西路在江苏街道境内东起镇宁路,西至武夷路,共785.5米。

长宁路

长宁路始筑时名白利南路,民国32年(1943年)改名长宁路。位于街道西北边,东起曹家渡,西迄哈密路,接北翟路,交通比较繁忙。公共租界工部局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所筑的越界道路,初为泥路,后加铺煤屑,再做成碎石加沥青路面。民国9年前后,从忆定盘路(今江苏路)到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的路幅宽仅12.19米,中间道路8.53米,分车行道和马道。民国37年(1948年),上海市政府应工厂、企业的要求对沪杭铁路到周家桥路段拓宽和修理。解放后,全线作有计划的整修,结合住宅建设作局部拓宽。1995年,长宁路拓宽,一期工程从江苏路到遵义路路幅拓宽到32—40米。该路全线长5 696米,宽11—40米,沥青路面,地下敷设下水管道8 470米。江苏路街道境内东起江苏路,西至中山公园共1 094米。

江苏路(www.chuimin.cn)

江苏路位于本街道中部。北起长宁路(接江苏北路),向南经武定西路、愚园路、宣化路、东诸安浜路、安化路、利西路、延安西路,迄于华山路。长1 649米,宽13—17.5米(其中车行道宽9米)。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本区东部南北向交通干道。长宁路至武定西路一段东界属静安区。延安西路至华山路一段西界属本区新华街道。

江苏路始筑时名忆定盘路,民国32年(1943年),改名江苏路。位于区境东部,北起长宁路,南止华山路。工部局于清光绪三十一年所筑越界道路,是时路长约1 609.3米,宽12.19米,车行道宽8.41米,泥土路3.78米,后改建成沥青路面。国民政府曾埋管和升高路面。上海解放后,1967年和1982年,两次改建路面。1990年,建造两个港湾式公共汽车站,作局部拓宽。1993年,拆迁单位134个、居民1 090户,路幅拓宽到32米。全长1 674米,宽32—35米,沥青路面,地下敷设下水管道2 632米。

北段(长宁路—愚园路)沿路建筑最早建起。20世纪20年代,中西女塾(今市三女中)选址于此,兴建大楼,构筑校园。此后建成忠和坊、良友别墅二层楼房50余幢;中央信托公司投资建造三层楼房56幢,分为5条里弄,命名中一村;还有旧海关外籍职员的花园住宅多幢,这些花园洋房与里弄住宅保留至今。

中段(愚园路—延安西路)为商业区。20世纪20年代这里还是乡镇风貌,路两侧只有若干简屋和棚户,唯一的两层楼房开设永康茶楼,1926年,在今563弄兴建英商电话公司(1930年左右改属美商,现为市内电话局江苏路分局)。1930年以后,陆续建造月村西班牙式庭院住宅22幢、忆定村三层楼房24幢、忆定里石库门二层楼房和街面楼房20余幢等,商店、菜场随之增多。1937年抗战爆发后,虹口、闸北等区的一些厂商来此开厂设店,其中有九龙五金厂(后为上海金属制品厂)、正大纱管厂(后为纱管二厂)、老隆兴菜馆、同乐戏院等。现今沿路商店、企业大都搬迁。

南段(延安西路—华山路)较短,1930年前后还是乡野,其后英商麦加利银行于路西为经理修筑了花园别墅(今市房产局职工医院),另建有狗医院即蓝十字医院,专为外国人养的狗治病。现本段以居民住宅为主,西侧多二、三层楼房,东侧沿路曾有上海铱粒厂、延安制药厂车间、机电设备公司江苏路仓库等单位,现今原先的一些矮平房和企业都已拆迁,建立起高楼和整齐的六层工房。

华山路

华山路初名徐家汇路,民国9年,改名海格路;民国32年,改名华山路。境内路段起自镇宁路,迄于江苏路。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雇用洋人组成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所筑的军路。清同治五年(1866年),工部局接管为越界道路。租界扩张后,成为英、法租界的界路。初为泥路,后在车行道上铺碎石,旋又浇沥青,宽仅3.05米,旁有骑马道为泥路,后全部筑成沥青路面。国民政府也曾进行整修。解放后,全线曾分段修建,区内路段1977年改建,1991年又作较大规模改建。区内全长1 726米,宽16—22米,沥青路面,地下敷设下水管道1 817米。华山路跨本区及静安、徐汇三区。北起愚园路(接万航渡路),南至衡山路(接漕溪北路),路线弯曲,略呈“S”形,全场4 320米。江苏路街道北起镇宁路,经武康路、复兴西路、曹家堰路、兴国路、江苏路止,共89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