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都城洛阳遗址,即所谓汉魏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以东15公里。东汉洛阳的布局,显然和西汉长安不同。东汉洛阳主要宫室是南宫和北宫,南北纵列,以南门为正门。由于洛阳城坐北朝南,储备粮食和兵器的太仓和武库都造在城内东北角,位于北宫东北。尽管东汉洛阳与西汉长安布局不同,然而城的性质没有改变,洛阳城依然属于内城性质。......
2023-10-12
东汉以后,洛阳城曾多次在战乱中被毁,多次重建。东汉末年洛阳被毁后,魏曹丕(公元220—226年)建都时,就在原有基础上加以修复,并有所扩建。魏明帝(公元227—239年)在东汉南宫崇德殿的基础上建造太极殿,这是此后皇宫正殿称太极殿的开始。还曾在北宫以北增辟芳林园,在城西北角建筑金墉城。金墉城具有防守用的堡垒性质。西晋建都洛阳,虽然有所兴建,大体上还是沿袭旧的布局,没有大的变化。
西晋末年洛阳被毁,等到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就在废墟上重新建设,对原有的都城布局作了调整。省去了南宫,在原来北宫的基础上建成一宫,位于城的中北部,略偏西。宫墙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 398米,东西宽约600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占全城面积十分之一。从东城墙北门(建春门)到西墙北门(阊阖门),有一条横贯全城的东西向大街,穿过宫墙东门和西门,将皇宫分成南北两半。南半为朝会之处,北半为寝宫所在。在南半的中北部偏西处,建有正殿太极殿,这就是日常朝会的大殿。经实测,殿基作长方形,东西宽约100米,南北长约60米,基址高出地面4米。宫的南墙西段,向北对直太极殿处,设有正门阊阖门。经实测,门洞缺口宽达46米,是整个洛阳城中形制最大的一座城门建筑。从阊阖门向南,直到南城墙的宣阳门,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街,宽41—42米,称为铜驼街,成为城内南北向的中轴线。原来东汉北宫的南门外,大街两侧安置一对铜驼,称为铜驼街。华延隽《洛阳记》(《太平御览》卷一九五引)说:“两铜驼在宫之南街,东西相对,高九尺,汉时所谓铜驼街。”北魏的铜驼街,就是把东汉北宫南门外的正南大街延长,穿过原来南宫基地,直到宣阳门。
据《洛阳伽蓝记》卷一,沿御道(即铜驼街)东西两旁,在原来南宫的基址上,建设有一系列的中央官署。道东为左卫府(左卫将军府)、司徒府、国子学、宗正寺、太庙、护军府及衣冠里,道西为右卫府(右卫将军府)、太尉府、将作曹、九级府、太社、凌阴里。凌阴里“即四朝时(东汉、曹魏、西晋、北魏)藏冰处”,原是东汉南宫的謻台旧址。《水经注·谷水》说:“《洛阳诸宫名》曰:南宫有謻台、临照台;《东京赋》曰:其南则有謻门曲榭,邪阻城洫。注云:謻门,冰室门也。”说明北魏虽然废去南宫,利用南宫旧址修筑一系列中央官署,但是对于南宫中某些有特殊用处的建筑,如藏冰处之类,仍还是利用的。
北魏这样把中央官署集中建设于宫南大街两侧的布局,比东汉把中央官署造在南宫东南更为合理。东汉末年曹操为魏王,定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就曾把中央官署集中造在宫南大街的东西两侧。邺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城中有一条东西向的大道,把全城分成南北两半。北半部的正中为宫室,东为贵族所居的戚里,西为王室的铜雀苑,另有白藏库、武库、乘黄厩(养马场)在铜雀苑以西靠西城墙下。宫室分东西二部,西部有文昌殿为朝会之所,东部有听政殿为日常听政之处,即内朝所在。文昌殿外的正门称端门,听政殿的正门称司马门。司马门内有一系列内朝的官署如尚书台、御史台阁、郎中令府、内医署等;司马门外正南大道两侧又有一系列外朝的官署如相国府、御史大夫府、奉常寺、大农寺等。同时东掖门正东大道南侧更有太仆卿寺、中尉寺等(详见《文选》卷六《魏都赋》李善注)(参看图39)。邺都这种集中建设主要中央官署于司马门外的设施,为北魏所效法。
北魏洛阳布局之所以能够整齐而有条理,是综合采用中原几个都城优点的结果。北魏贵族原是鲜卑族拓跋氏,原来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当道武帝(拓跋珪,公元386—409年)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时,还没有城郭,八年以后,才逐步兴建,是模仿邺、洛阳、长安的。《魏书·莫含传》说:“太祖(道武帝)欲广宫室,规度平城,四方数十里,将模邺、洛阳、长安之制。”但是平城的建设还比较简陋,还保持着拓跋氏的礼俗,除了正月祭祀五方帝于南郊以外,四月还要祭天于西郊的方坛,坛上竖立七个木人,由女巫登坛摇鼓祭祀。同时又设祖庙于白登山。到孝文帝(公元471—499年)进行改革,一方面采用中原礼制,废除原有的礼俗,一方面又模仿中原都城,对平城进行改建。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正月朔日“帝始服衮冕,朝飨万国”;十二年筑圜丘于南郊,十三年“初备大驾”,到圜丘祭天,并立孔子庙于京师;十五年建成明堂,并改建太庙;十六年拆除大华殿,建成太极殿;十七年正月朔日“飨百寮于太极殿”(《魏书·高祖纪》);十八年“诏罢西郊祭天”(《魏书·礼志》)。每年南郊祭天典礼的举行,太庙中祭祖仪式的举行,元旦朝贺皇帝仪式的举行,使得北魏都城的布局和宫殿、宗庙等建筑,不能不作相应的改造。
图39 曹魏邺城的布局结构
(采自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与日本尾形勇《东亚细亚的世界帝国》)
孝文帝在改建平城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吸取过去中原都城布局及其建筑的优点。将营建太庙和太极殿的时候,曾派蒋少游到洛阳,“量准魏晋基址”(《魏书·蒋少游传》);还曾派蒋少游作为李彪的副使,出使江南,“密令观京师(南齐都城建康)宫殿楷式”(《南齐书·魏虏传》)。后来孝文帝迁都洛阳,建设新都,就是在改建平城规划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样就可以摆脱旧礼俗的束缚,进一步综合采用中原几个都城的优点,作出更加整齐而有条理的布局了。(www.chuimin.cn)
北魏洛阳城有十三座城门,其中十二座门是东汉以来原有的,只有在西城墙北头紧靠金墉城地方另开了一座门,称承明门。原来西城墙中门(东汉称雍门,北魏称西阳门)从旧址向北移动约500米,使得与东城墙中门(东汉称中东门,北魏改称东阳门)对直。全城除了铜驼街以外,还有南北向的街三条,东西向的街四条,用来连通四面的城门。其中以东西向的中间两条大街较为重要,既用来连通城内宫殿和官署的东西两侧地区,又用来连通城外东西侧的“郭”区。从东城墙北门(建春门),穿过宫墙东门和西门,直到西墙北门(阊阖门)的大街,宽约35—51米。据《洛阳伽蓝记》卷一“景林寺”条,建春门内大街南侧设有勾盾署、典农署、籍田署[93]。从东城墙中门(东阳门)直通到西城墙中门(西阳门)的大街,宽约41米。据《洛阳伽蓝记》卷“一昭仪尼寺”条,东阳门内大街北侧有太仓署、导官署[94]。洛阳城内东部这些官署都是主管农业和粮食的。西阳门内大街北侧有太仆寺、乘黄署、武库署[95]。城内西部这些官署是主管车马、养马和兵器的。(参看图40)
图40 北魏洛阳城平面图
(依据宿白《北魏洛阳城和北邙陵墓》,《文物》1978年第7期。采自贺业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中国建筑出版社1985年版)
北魏在都城中,对官署的布局作了有系统的安排和调整,把主要的中央高级官署安置在宫的正门前的铜驼街两侧,并把主管粮食和军需的官署分布在城内东部和西部,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充实都城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原来在东城墙北门(建春门)以内大街北侧的步广里,这时改作河南尹的官署,以加强对城内居民的管理。显然,北魏对洛阳城内官署的安排有了很大的改进。
北魏洛阳城内设有许多建筑住家的“里”。从《洛阳伽蓝记》记述寺院连带谈到的“里”来看,都是大小官吏住宅。例如西阳门以内大街北侧的延年里,是宦官刘腾住宅;铜驼街西侧永宁寺以西的永康里,原是东汉太尉荀彧住宅,这时是将军元义住宅;铜驼街东侧司徒府以东有大将军高肇的住宅;东阳门以内昭仪寺南的宜寿里,原是晋侍中荀勗旧宅,这时成为苞信县令段晖住宅;清阳门以内修梵寺北的永和里,原是董卓住宅,这时成为尚书右仆射郭祚等六人住宅,“皆高门华屋”,“当时名为贵里”;在太仓、导官二署东南的治粟里,就是二署官员的住宅。
洛阳城西原有一“市”,为晋代三市之一。《晋书·地理志》谓洛阳有“五部三市”。因为西方,五行属“金”,称为“金市”。晋代在西城墙中门以内一里的大街北侧,北魏移到靠近宫墙西门(千秋门)以外的大道北侧[96]。
十分清楚,北魏洛阳尽管布局作了调整,依然是内城的性质,它只是个政治和军事的中心。
有关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的文章
东汉都城洛阳遗址,即所谓汉魏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以东15公里。东汉洛阳的布局,显然和西汉长安不同。东汉洛阳主要宫室是南宫和北宫,南北纵列,以南门为正门。由于洛阳城坐北朝南,储备粮食和兵器的太仓和武库都造在城内东北角,位于北宫东北。尽管东汉洛阳与西汉长安布局不同,然而城的性质没有改变,洛阳城依然属于内城性质。......
2023-10-12
汉惠帝时建筑长安城墙,是陆续筑成的。从整个长安城的结构来看,属于内城性质,相当于秦都咸阳西部的“城”,也相当于战国时代齐都临淄、韩都新郑、赵都邯郸连结在大“郭”以西的小“城”。西汉长安城内,宫室、宗庙和官署占全城面积三分之二以上。总之,规模巨大的皇宫、宗庙、官署、附属机构以及达官贵人、诸侯王、列侯、郡主的邸第,占据了长安城的绝大部分,因此长安城属于内城性质是很明显的。这正说明长安城以东门为正门。......
2023-10-12
图6.25分散等候式布局示意图集中等候式布局以分配广厅为主的集中式布局过去主要应用于大型和特大型车站。图6.27高架候车式布局示意图(上海站)快速通过式布局快速通过式布局是适应车站功能复合化而形成的空间组织与布局类型。图6.28快速通过式布局示意图这种模式多见于国外的中小型车站,较为典型的是加拿大渥太华车站、荷兰鹿特丹总站。图6.29荷兰鹿特丹总站布局示意图图6.30青岛北站候车大厅......
2023-08-21
唐代洛阳城,原来也是隋代创建的。图49 唐代洛阳城郭布局结构图依据徐松《唐两京城坊考》所载《东都外郭城图》与《隋唐东都城址的勘查和发掘续记》所载复原图,《考古》1978年第6期,并加以修正)《旧唐书·地理志》谓东都一百三坊。我们综合唐代长安和洛阳两个都城的市来看,当时各种行业的种类已十分繁多,长安东市“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洛阳南市“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指仓库),货贿山积”。......
2023-10-12
建业城实际上具有内城性质。左思《吴都赋》对此有生动的描写:高闱有闶,洞门方轨,朱阙双立。东吴建业宫殿的建筑,不是很整齐的。东吴建业则以整个宫殿区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中轴线的御道设在城的南部正中,共计七里,大体上从宫门到建业城南面正中的宣阳门有二里,从宣阳门到秦淮河北岸的大航门又有五里。图42 吴都建业平面图东吴建业作为居民区的“里”和作为商业区的“市”,也还没有整齐的布局,但是有其特点。......
2023-10-12
图4-15标注后的泉州地图此时新建布局窗口,先选中地图并将地图最大化,然后点击“窗口”菜单中的“新建布局窗口”子菜单,如图4-16所示。图4-17新建布局窗口对话框图4-18布局窗口的展示图4-19工作空间保存图文件重命名后,点击“保存”按钮即可保存当前的工作空间。上述过程完成了对布局窗口的创建,布局窗口相当于对已有图层或窗口的组织。......
2023-08-18
当外力除去后,能完全恢复原有形状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弹性,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混凝土、砖瓦、生铁及石料等建筑材料,在受力破坏之前均无显著变形,称为脆性材料。徐变和应力松弛除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材料所受外力的大小有关。......
2023-11-07
理想气体因不存在分子间的相互引力,其状态处于纯正状态,还是处于混合气的状态,各成分的运动不受其他成分的影响,因此热力学性质不会发生变化。混合气的状态规定为独立状态量和各成分气体的混合比率这两种。把式和式各用总质量m和总摩尔数n进行除法运算,可以推导出:即,混合气所有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和摩尔数百分比总和为1。......
2023-06-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