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以北八十里,滦河上游闪电河的北岸,至今遗址保存得比较完好,当地居民用蒙古语称为“兆乃曼苏默”,意即“一百零八庙”。元上都是一个特殊的都城结构,分为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整个结构以包有宫城的内城为主体。仅见西北角一组,前后两殿,中有廊道,成为“工”字形结构。据此可知元上都宫殿楼阁的建筑,主要是供皇帝游览之用,此地属于避暑的离宫性质,十分明显。......
2023-10-12
燕下都在今河北易县东南,介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据《水经注·易水》,这里就是“武阳,盖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之所城也”。这里正处于燕长城的西北端,是燕国西南的重要门户,具有军事重镇性质的别都。(参看卷首图版十二)
燕下都由东西两个城连结组成,中间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河道隔开。东城平面近正方形,东墙长3 980米,北墙拐弯较多,长4 594米,南墙和西墙已不完整。城内东北部有个高台基,今称武阳台,高出地面11米,是宫殿建筑基址,在其东南和西南都有建筑群基址。紧贴武阳台北边有一道横贯东西的隔墙,该是用来防卫宫殿区的。在隔墙以外,离武阳台以北200米处有台基高3.5米,今称望景台;再往北450米处有台基高3米,今称张公台;更往北730米,在北城墙外有台基高12米,今称老姆台。三个台基前后排列,针对武阳台宫殿建筑。隔墙东段上有附属的建筑基址,残高4米;东城墙北段靠城门也有附属建筑基址,残高3米;北城墙东段也有附属建筑基址,高11米,今称炼台。这种在隔墙、东城墙、北城墙上的附属建筑,很明显是为驻屯军队防守用的。燕下都作为军事重镇性质的别都,从这些城墙上附设的防守建筑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参看图29)
手工业作坊主要在东城的西部地区。在武阳台西北,隔墙以外有规模较大的两处铸铁遗址,一处兵器作坊遗址,一处制骨遗址。东城西边中部也有铸铁和铸钱遗址。此外在武阳台建筑群以南也有兵器作坊遗址。铸铁作坊和兵器作坊之多,也是作为军事重镇性质的别都的特点。至于居民区,分布在东城的东、中、西南等部。墓葬区在东城的西北角。
西城近梯形,比东城略小,北墙长4 452米,西墙长3 717米,南墙残存西段。城内没有大型建筑遗址,文化遗存也很少,当是为了加强防御而扩建的附郭[58]。
图29 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平面图
(采自《河北省出土文物选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www.chuimin.cn)
[55]《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楚囊瓦为令尹(杜注:子囊之孙子常也,代阳匄),城郢(杜注:楚用子囊言,已筑郢城矣,今畏吴,复增修以自固)。”沈尹戌曰:“……无亦监乎若敖、羛冒,至于武(武王)文(文王),土不过同,慎其四竟(境),犹不城郢。今土数圻,而郢是城,不亦难乎?”可见郢城是经子囊建议才建筑的,以后不断经过扩建。
[56]湖北省博物馆:《楚都纪南城的勘查和发掘》,《考古学报》1982年第3期、第4期。
[57]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湖北宜城楚皇城遗址调查》,《考古》1965年第8期。楚皇城考古发掘队:《湖北楚皇城勘探简报》,《考古》1980年第2期。
[58]关于燕下都的考古调查,1929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作过调查,见傅振伦《燕下都发掘报告》,《国学季刊》3卷1号。60年代,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组作过调查,见该组《燕下都城址调查报告》,《考古》1962年第1期。后来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又作过勘察和试掘,见该队《河北易县燕下都故城勘察和试掘》,《考古学报》1965年第期。这里所依据的,就是最后一种勘察和试掘报告。
有关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的文章
元上都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以北八十里,滦河上游闪电河的北岸,至今遗址保存得比较完好,当地居民用蒙古语称为“兆乃曼苏默”,意即“一百零八庙”。元上都是一个特殊的都城结构,分为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整个结构以包有宫城的内城为主体。仅见西北角一组,前后两殿,中有廊道,成为“工”字形结构。据此可知元上都宫殿楼阁的建筑,主要是供皇帝游览之用,此地属于避暑的离宫性质,十分明显。......
2023-10-12
整个城由东北而略为偏向西南。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作了广泛的发掘和调查,但是至今没有发现城墙遗迹。郑州商城东北部发现二里岗期的夯土台基数十处。......
2023-10-12
许多宫城靠近或相互连结的设施,可能是春秋后期晋国都城的一个特点,后来为战国时代赵国所沿用。图18 山西侯马晋国新田故城平面图牛村古城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宽约1 100—1 400米,南北长约1 340—1 740米。......
2023-10-12
随着北宋瓦子的创设,东京民间技艺有了重大发展;随着临安瓦子的大发展,加上民间讲究技艺的社会的成立,民间技艺的创作和演出更加活跃兴旺。临安的瓦子,所有上述技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小说、讲史、杂剧、傀儡、影戏、杂技发展更大,“唱赚”也有新的创造。这几个“处”的描写,就是对当时小说技艺的一种概括的分析。“讲史”一类技艺,临安瓦子中也是人才济济。“唱赚”是绍兴年间新创的曲艺。......
2023-10-12
雍是春秋时期秦国的都城。按照秦国礼制,秦王到二十二岁,必须要到雍的祖庙举行成年的“冠礼”,举行“冠礼”以后才能亲自处理政务。所说“悼公城雍”,可能是扩大建筑雍的城垣。图20 陕西凤翔秦国雍城遗迹平面图雍的主要宫殿和宗庙建筑,都在城内偏西南的中部地区。秦都雍城以西南作为君主和贵族的居住区,是很明显的。就这点看来,雍的布局是和中原各国都城制度一致的。......
2023-10-12
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的大发展,商人各种行业的联合组织“行”“市”得到成长,从而使得适应时代需要的沿河近桥及城门口的新的各种“行”“市”的勃兴,在这个基础上又发展成了繁华的街市。这些“行”也可称为“市”,如“药行”或称“药市”。行头作为同业商人组织的首脑而总管本行的事。......
2023-10-12
西周末年郑国从原封地迁移到洛水以东地区,春秋初年郑武公兼并郐、东虢等国,建都新郑。战国初期韩哀侯灭郑,从阳翟迁都新郑。因而新郑连续为郑、韩两国的都城。图17 新郑郑韩故城平面图西“城”位于东“郭”的西北。新郑故城和临淄故城的布局基本相似,小城都连结在大郭的西边,只是临淄的小城在大郭西南,而新郑的小城则在大郭西北,新郑的大郭面积远较临淄为小。陶范主要是、铲、锛、凿等工具,以范较多。......
2023-10-12
周公建设东都成周,原是为了完成武王的志愿,目的在于防止殷贵族的叛乱,加强控制中原及四方地区。洛之所以称“洛师”,犹如西周金文中称驻屯大军的某地为“某”。周公建设成周,所以要在小“城”之东,建筑大“郭”,主要用途之一,就是为了驻屯大军,做好防御设施。西周有三支驻屯大军,“成周八”就因驻屯于成周而得名。该是成周建成之后,周公又进一步把殷贵族迁移来。......
2023-10-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