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宫城靠近或相互连结的设施,可能是春秋后期晋国都城的一个特点,后来为战国时代赵国所沿用。图18 山西侯马晋国新田故城平面图牛村古城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宽约1 100—1 400米,南北长约1 340—1 740米。......
2023-10-12
《古本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正义引)说:“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殷是商代晚期长期的都城。但是文献上又有武乙迁都朝歌之说。《史记·殷本纪》载:“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后人认为河北即指朝歌,又把武乙说成帝乙。《帝王世纪》(《史记·周本纪》正义引)说:“帝乙复济河北,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水经注·淇水》武乙又误作武丁,在朝歌下,引《晋书地道记》说:“本沫邑也”,又说:“殷王武丁始迁居之。”胡渭《禹贡锥指》卷四〇、赵一清《水经注释》卷九都认为“武丁”是“武乙”之误。
把朝歌作为商代晚期都城的说法是有来历的。《尚书·酒诰》是周公对封在卫国的康叔的诰词,其开头就说: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
妹和沫,声同通用,春秋以后称为朝歌。郑玄解释说:“妹邦者,纣之都所处也。”(《诗·鄘风·桑中》正义引)《尚书·酒诰》又说:
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
“妹土”和“妹邦”的意义相近,是沿用商末的旧称。康叔封于卫,就建都朝歌。《史记·卫世家》说:“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所说“河淇间”,就是朝歌。所说“故商墟”,就是说商的旧都。《汉书·地理志》河内郡朝歌下说:“纣所都,周武王弟康叔所封,更名卫。”
牧野之战在一天内就攻到都城。甲子这天清早,武王在牧野发动进攻,打得商师大崩溃,当天晚上便追到都城,迫使纣自焚而死。《逸周书·克殷篇》说牧野之战,“商师大崩,商辛奔内,登鹿台之上,屏遮自燔于火”。《逸周书·世俘篇》也说:“越五日甲子,朝(早)接于商”,“时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琰及庶玉环身以自焚”。牧野之战,在甲子一天之内就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商王纣逃奔到宫中自杀,即所谓“商辛奔内”。当时殷纣王所奔的“内”、所登的鹿台,都只能在朝歌。(www.chuimin.cn)
我们前面已经讲到,所谓“牧野”,就是牧邑之野。事实上,牧邑即是妹或沫,也即朝歌。马融说:“妹邦即牧养之地。”(《经典释文》引)。清代学者段玉裁、陈乔枞、陈奂、马瑞辰等,都依据马融之说,进一步认为妹即牧野,妹牧双声通用[18]。实际上妹或沫是指牧邑,牧野只是牧邑之野。《说文》“牧”作“坶”,说:“坶,朝歌南七十里。”《续汉书·郡国志》河内郡朝歌下说:“南有牧野。”刘昭注:“去县十七里。”“十七”当是“七十”之误。牧野因为是朝歌之野,所以在朝歌以南地区。所谓七十里,是指其宽广的里数。后人误把牧野作为地名,把它定在朝歌以南的七十里处,是不对的。《水经注·清水》说:“自朝歌以南,南暨清水,土地平衍,据皋跨泽,悉坶野矣。”这是正确的。
为什么《古本竹书纪年》说自盘庚迁殷以后,没有迁过都,而实际上牧(即朝歌)又是纣居住的都城呢?合理的解释,就是“大邑商”的“郊”区原有别都的建置,牧就是商代晚期的别都。牧不仅有离宫别馆,而且驻屯有重兵,防守着南“郊”的重要门户。牧是商代晚期重兵驻屯之地,所以武王要克商,必须进军到牧野,展开决战。一旦牧野的决战武王取得决定性胜利,殷的都城便没法防守,整个“大邑商”就很快被全部占领,商朝就灭亡了。直到西周初期,周朝的一支重兵“殷八”仍然驻屯在这里。小臣
簋铭文说:
!东尸(夷)大反,自(伯)懋父以殷八
征东尸(夷)。惟十又一月
(遣)自
,述东
,伐海眉(湄)。
厥复归才(在)牧
。
伯懋父即康叔之子康伯髦,亦称王孙牟。懋、髦、牟,声同通用。伯懋父统率殷八征伐东夷取得胜利后,返回牧
。这个牧
即是朝歌,也就是卫的国都。十分明显,西周初年封康叔于商的故都朝歌以后,沿用商代旧制,仍在朝歌驻屯重兵“殷八
”,由卫君统率作战。这里所以称为牧,就由于驻屯重兵的缘故。
现在河南淇县(即朝歌镇)还保存有故城遗址。残存的城墙有三道,头道在镇北二十里高村桥一带,第二道在镇北三里,即淇县车站东侧一带,第三道在镇的周围。第三道城墙的西北角,有地势较高的台地,称为摘星台,在断壁、城壕上发现有龙山文化层、商代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在西部壕沟断层上,都是春秋战国文化堆积[19]。第三道城墙当是内城,摘星台当是宫殿遗址所在,第一、二道城墙当是北部的“郭”城。从第一、二道城墙相距十七里来看,“郭”的范围是较大的。这个城址有待于作进一步的调查或钻探,才能看到全貌。
有关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的文章
许多宫城靠近或相互连结的设施,可能是春秋后期晋国都城的一个特点,后来为战国时代赵国所沿用。图18 山西侯马晋国新田故城平面图牛村古城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宽约1 100—1 400米,南北长约1 340—1 740米。......
2023-10-12
整个城由东北而略为偏向西南。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作了广泛的发掘和调查,但是至今没有发现城墙遗迹。郑州商城东北部发现二里岗期的夯土台基数十处。......
2023-10-12
北宋末年东京的街巷,已经把商业区和居民区打成一片,在许多重要的交通便利的街巷中,都出现了繁华的新“街市”,其中尤以南、东、西、北四条御街最为繁华。这一带夜市极盛,是供应来往京师的旅客需要的。北面御街,经上述东西向的潘楼街,到土市子,折而北行,便是南北向的马行街。......
2023-10-12
汉武帝时,在西城外建筑建章宫,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增修北宫等等。所谓“朝堂承东”,就是说未央宫的朝堂是用来接待东来朝见的诸侯的。武库之所以要造在长乐、未央两宫之间,就为了便于皇帝亲自控制。这样从东到西,太仓、长乐宫、武库和未央宫,形成一横排的大小建筑群。武帝在西边城外建造的建章宫,和未央宫一样设北阙和东阙[68]。......
2023-10-12
关于郑州商城的地名,近人有两种不同看法,看来都难以成立。从沿革地理来看,郑州商城当是西周初期管叔受封的管国。郑州商城的历史沿革很是清楚,不容怀疑。然而必须指出,西周初期管叔封于管,是沿用商代的旧称,并不是一个新定的国名。柬即阑,即是管邑。根据考古发掘的结果,郑州商城建筑于商代前期,曾沿用较长时间。从祖乙迁邢以后,就到黄河以北,可能这个阑,就是商代前期的别都。武城原来也是楚的别都之一。......
2023-10-12
元上都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以北八十里,滦河上游闪电河的北岸,至今遗址保存得比较完好,当地居民用蒙古语称为“兆乃曼苏默”,意即“一百零八庙”。元上都是一个特殊的都城结构,分为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整个结构以包有宫城的内城为主体。仅见西北角一组,前后两殿,中有廊道,成为“工”字形结构。据此可知元上都宫殿楼阁的建筑,主要是供皇帝游览之用,此地属于避暑的离宫性质,十分明显。......
2023-10-12
汉魏洛阳城的内城性质,是和西汉长安城一样的。因此,北魏在洛阳所建筑的320个“里”,大部分应该分布在“郭”区。洛阳城北靠邙山,“郭”区主要分布在东、西、南三面。这条南北向的大沟,南通洛水,北接邙山,正好十五里,说明当时洛阳城西“郭”区,确是南北有15个“里”。从这个故事,说明东汉洛阳都亭,不是指一般的“郭下之亭”,而是专指上西门外的夕阳亭,这里是洛阳西“郭”的重要门户,是出入必经的要道。......
2023-10-12
临安城中的街市,除了最繁华的御街以外,就是沿小河(市河)、大河、西河(清湖河)的近桥街市。许多日用品商店适宜于开设在沿河近桥的地方,从而形成沿河近桥的街市。这种沿河近桥的街市,北宋已经形成,到南宋有了进一步发展。炭桥沿河有青篦扇子铺,炭桥又是药市所在,该有不少制药的作坊和药店。沿大河南段的通江桥、望仙桥一带,沿大河中段的荐桥和北段的盐桥一带,都有繁华街市。城内西北区沿西河近桥也有些街市。......
2023-10-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