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摘要】:3)森林公园规划流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流程与风景名胜区规划流程类似,主要由资源调查分析、编制可行性研究文件、总体规划、方案决策、管理实施规划编制5个阶段组成。功能分区根据《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及森林公园综合发展需要,结合地域特点,因地制宜设置不同功能区。现行《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未对游人人均合理占地指标做出规定,可参考现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范》中的相关指标。

1)森林公园规划相关术语

(1)森林旅游资源 指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他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陪衬的一定森林旅游环境中,具有游览价值与旅游功能,并能吸引旅游者的自然与社会、有形与无形的一切因素。包含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2)风景资源质量 风景资源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生态和旅游等方面的价值。

(3)景素 指具有观赏、科学文化价值并能吸引游人的景物、自然与社会现象或意境,是构成景观的基本要素。

(4)环境容量 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可容纳游客的极限数量。

2)森林公园规划原则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应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科学保护、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度假、休憩、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逐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应遵守以下原则:

①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其建设规模必须与游客规模相适应。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

②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

③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件安排分步实施。

3)森林公园规划流程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流程与风景名胜区规划流程类似,主要由资源调查分析、编制可行性研究文件、总体规划、方案决策、管理实施规划编制5个阶段组成。

(1)资源调查分析阶段 包括基本情况调查、一般林业调查和景观资源调查。基本情况调查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旅游气候资源、植被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环境质量、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市场、障碍因素调查;一般林业调查包括森林资源调查、林特及林副产品资源调查;景观资源调查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可借景物调查。

(2)编制可行性研究文件 由可行性研究报告、图面材料和附件三部分组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项目背景、建设条件论证、方案规划设想、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评价,并附上相关图件和附件;图面材料包括森林公园现状图、功能分区及景区景点布局图、对外关系图;附件包括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名录,森林公园自然、人文景观综述,森林公园自然、人文景观照片,有关声像资料,有关技术经济论证资料。

(3)总体规划阶段 以评议审批通过的可行性研究文件为依据,编制说明书和图纸因各森林公园的范围、等级、现状基础、服务对象、游人规模和开发程度的不同有所差异。

(4)方案决策阶段 政府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评审,做出技术鉴定报告,经修改后的总体规划文件再报有关部门审批、定案。

(5)管理实施规划编制阶段 此阶段是森林公园建设及管理的规划,主要包括管理体制的调整和设置及人才规划;制定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及执行细节;旅游经营方式及导游组织方案的实施;各项建设的投资落实及设计方案制订;实施规划的具体步骤、计划及措施;经营管理体制及措施的建议规划。

4)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要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妥善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游览、生产、服务、生活等诸多方面之间的关系。从全局出发,统一安排;充分合理利用地域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森林公园多种功能需要,合理组织各功能系统,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要有长远观点,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1)功能分区 根据《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 5132—95),及森林公园综合发展需要,结合地域特点,因地制宜设置不同功能区(表10.5)。

表10.5 森林公园功能分区表

续表

资料来源:《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 5132—95)

(2)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①环境容量:合理的环境容量必须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并应满足游客的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旅游需求。环境容量一般采用面积法、卡口法、游路法三种测算方法,可因地制宜加以选用或综合运用。

a.面积法:游人可进入游览的面积空间可采用此法。

C=(A/a)×D

式中 C——日环境容量(人次);

   A——可游览面积(m2);

   a——每位游人应占有的合理面积(m2/人);

   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游玩景点所需时间。(www.chuimin.cn)

b.卡口法:适用于溶洞类及通往景区、景点必经并对游客量具有限制因素的卡口要道。

C=D×A

式中 C——日环境容量(人次);

   D——日游客批数,D=t1/t3

   A——每批游客人数(人);

t1为每天游览时间(min),t1=H-t2,H为每天开放时间(min),t2为游完全程所需时间(min);t3为两批游客相距时间(min)。

c.线路法:适用于游人只能沿山路步行游览观赏风景的地段。

C=(M/m)×D

式中 C——日环境容量(人次);

   M——游道全长(m);

   m——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m/人);

   D——周转率,D=游道全天开放时间/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

在环境容量基础上,结合旅游季节特点,按景点、景区、公园换算日、年游人容量。现行《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未对游人人均合理占地指标做出规定,可参考现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范》中的相关指标。

②游客规模:总体规划设计前,应对可行性研究提出的游客规模进行核实。根据森林公园所处地理位置、景观吸引能力、公园改善后的旅游条件及客源市场需求程度,按年度分别预测国际与国内游客规模。已开展旅游的森林公园游客规模,可在充分分析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游人增长速度变化规律进行推算;未开展旅游的新建公园可参照条件类似的森林公园及风景区游客规模变化规律推算,也可依据与游客规模紧密相关诸因素发展变化趋势预测公园的游客规模。

(3)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①景点规划设计:景点规划设计内容包括景点平面布置、景点主体与特色、景点内各种建筑设施及其占地面积、体量、风格、色彩、材料及建设标准。

组景必须与景点布局统一构图,以达到景点与总体环境相协调。景点设计要充分利用已有景点,新设景点必须以自然景观为主,突出自然野趣;以人文景观做必要的点缀。除特殊功能需要外,景区内部不宜设置大型人造景点。景点主题必须突出,个性必须鲜明;各景点主题之间应相互连贯,但不可雷同。景点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a.突出森林公园主题,从公园整体到局部都应围绕公园主题安排。

b.总体布局应突出主要景区,以主要景区为中心;景区内应突出主要景点,以主要景点为中心;运用烘托与陪衬等手段,合理安排背景与配景。

c.静态空间布局与动态序列布局紧密结合,处理好动静之间的关系,使之协调,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②游览线路规划设计:游览线路设计内容包括选择游览方式、组织游览线路、确定游览内容。

游览方式选择应合理利用地形、地势等自然地理条件,充分体现景点特点,紧密结合游览功能需要,因地因景制宜、统筹安排。游览方式有陆游、水游、空游、地下游览。

游览路线的设置要布局合理,充分利用各种游览方式,形成有机结合,提供丰富的游览内容,且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空间序列变化的节奏感、便捷、安全,使游人能感受和利用森林公园的多种效益功能,并有利于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和环境保护,有利于合理安排游人的行、食、住、购、娱等旅游服务设施。

5)森林公园规划成果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文件,由设计说明书、规划设计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森林公园设计说明书,包括总体设计说明书和单项工程设计说明书。规划设计图纸应符合表10.6的要求。附件包括森林公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准文件、有关会议纪要和协议文件、森林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表10.6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图纸要求

资料来源:《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 51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