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摘要】:图7.6南京将军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规划布局一般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充分利用原有条件,保护好资源。居住小区公园相对于居住区公园而言,居住小区公园利用率更高,能更有效地为居民服务。②居住小区公园用地规模较小,布局应该紧凑。图7.8居住区组团绿地示意图图7.9南京某居住区组团绿地d.组团绿地的大小、位置及形式内容越来越丰富多样

1)公共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是居民日常休息、观赏、锻炼和社交的的户外活动场所,规划布局必须以满足这些功能为依据。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以及成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居住区公共绿地主要有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公园和住宅组团绿地三类(表7.3),它们在用地规模、服务功能和布局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在规划布局时,应区别对待。

各级公共绿地的位置应适中,与同级的道路相邻,并向其开设主要出入口以方便居民进出。

表7.3 居住区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

(1)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是为整个居住区的居民服务的,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因此通常设在居住区的几何中心,与公建设施结合布置,形成居住区的公共活动中心。作为城市绿化空间的延续,它在用地规模、布局形式和景观构成上与城市公园绿地类似(图7.6)。

图7.6 南京将军小区公共绿地

居住区公园规划布局一般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①充分利用原有条件,保护好资源。居住区公园在选址与用地范围确定上,应利用居住区规划用地中可以利用且具保留或保护的自然地形地貌或有人文历史价值的区域,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园林建筑,营造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意境

②满足功能要求,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居住区公园规划设计要求在重视功能分区的同时,注意动与静、开敞与私密空间的分隔,使居民的各种日常活动都能找到适宜的场所。由于居住区公园相对于一般城市公园而言,规划用地面积较小,因此布局较为紧凑,各功能区或景区间联系紧密,游览路线的景观变化节奏快。

③满足园林审美和游览要求,以景取胜。根据居民各种活动的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活动场地和设施。园林空间的组织与园路的布局应结合园林景观和活动场地的布局,兼顾游览交通和展示园景两方面的功能。居住区公园除以绿化为主外,常应规划一定的游览服务建筑,以小型园林水体、地形地貌的变化来构成较丰富的园林空间和景观,同时布置适量的活动场地并配套相应的活动设施,点缀景观建筑和园林小品。居民的游园时间比较集中,多在一早一晚,特别是夏季的晚上是游园高峰,所以应该加强晨练场所和夜间照明的设计以及夜香植物的布置,突出居住区公园的特色。

④形成优美自然的绿化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居住区公园应保持合理的绿化用地比例,发挥园林植物群落在形成公园景观和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绿化设计上,重要景观节点如出入口、中心广场周围等,大多以观赏价值高的乔木或灌木为主景。开敞活动区应选用夏季遮阴效果好的落叶大乔木,配以色彩丰富的花灌木或少量花卉,结合铺装、石凳、桌椅及儿童活动设施等,布置成疏林草地形式。公园边缘用常绿绿篱分隔空间,并成行种植大乔木,以减弱喧闹声对周围住户的影响。植物配置要注意乔木与灌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关系,强化景观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如可以用树形优美的落叶大乔木界定上层空间,以常绿乔灌木结合观花、叶、果及芳香植物形成景观感受的中层界面,下层配以耐阴的低矮花灌木、地被或草坪。

(2)居住小区公园 相对于居住区公园而言,居住小区公园利用率更高,能更有效地为居民服务。因而,在居住区或居住小区总体规划中,为使小区居民就近方便到达,一般把居住小区公园布局在居住小区较适中的位置,并尽可能与小区公共活动中心和商业服务中心结合起来布置,使居民的游憩活动和日常生活自然结合。有的居住小区公园布局在居住小区临城市主要街道的一侧,这种临街的居住区公共绿地对美化街景起重要作用,又方便居民、行人进入公园休息,并使居住区建筑与城市街道间有适当的过渡,减少城市街道对居住区的不利影响。居住小区公园规划布局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①居住小区公园应与小区总体布局密切配合,内部布局形式可灵活多样,综合考虑,协调好公园与其周围居住小区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公园出入口与居住小区道路的合理连接、公园与居住区活动中心、商业服务中心以及文化活动广场之间的相对独立和互相联系、绿化景观与小区其他开放空间绿化景观的联系协调等。小区游园的规模应根据其功能来确定,在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的基础上,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②居住小区公园用地规模较小,布局应该紧凑。在空间功能划分上,要考虑动静分区,兼顾动观与静观、群游与独处,使居民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间类型。铺地、座凳等游憩设施的数量与体量要控制在满足居民活动的范围内,不宜过多。

③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和植物,以植物造景为主,也要尽量满足居民日常活动对铺装场地的要求,适当增设树荫式活动广场,小广场上可以进行铺装,栽植乔木以遮阳避晒,树池可结合座凳布置,适当布置园林建筑小品,既起点景作用,又为居民提供停留休息观赏的地方。园林建筑小品的布置和造型设计应特别注意与居住小区公园用地的尺度和居住小区管理用房建筑结合,其造型应轻巧而不笨拙,体量宜小而不宜大,用材应精细而不粗糙(图7.7)。

图7.7 南京某小区中心游园

(3)居住区组团绿地 组团绿地是直接联系住宅的公共绿地,与居住建筑组团结合布置,为组团内居民室外活动、邻里交往、儿童游戏、老人聚集等提供良好的室外条件(图7.8)。

①组团绿地规划设计要点:

a.组团绿地面积较小,不能进行功能划分,规划设计上应针对邻里居民交往和户外活动的需要,灵活布置幼儿游戏场和老年人休息场地,绿地内要有足够的铺装地面,以方便居民活动。一般采用植物、小品、地面高差及地面铺装质地的变化等手法来界定空间。设置组团绿地出入口时,注意要把道路的布置与绿地周围的道路系统及人流方向结合起来考虑。

b.组团绿地属于半公共空间,绿化设计要利用植物围合空间;除铺设硬地外,地面宜多铺草种花。避免靠近住宅种树过密,造成底层房间阴暗和通风不良。

c.组团绿地的布局、内容及植物配置要各有特色,或渗透文化内涵,或形成景观序列;要注重空间领域感的塑造,增强组团的可识别性,使居住在其中的居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图7.9)。

图7.8 居住区组团绿地示意图

图7.9 南京某居住区组团绿地

d.组团绿地的大小、位置及形式内容越来越丰富多样,根据组成组团的住宅建筑形式及其本身的位置不同,常见的组团绿地形式及其相应的布局方法有以下几种类型:庭院式组团绿地、景观带式组团绿地、山墙间组团绿地、组团间绿地、结合公共建筑社区中心的组团绿地、独立式组团绿地、临街组团绿地等。

②组团绿地的主要类型:

a.庭院式组团绿地。组团绿地位于建筑组群围合成的中间,这种形式的组团绿地不易受行人、车辆的影响,环境安静,利于居民从窗内观察在绿地里玩耍的儿童;由于被住宅建筑围合,空间有较强的庭院感。一般在冬季有充足日照的地块南部靠近组团道路一侧布置活动场地,形成一处开敞向阳的园林绿地空间,绿地中适当布置花坛、艺术小品、水景等,在绿地西北部布置树丛,安排园椅等安静休息设施。

b.景观带式组团绿地。在组团的建筑组群布局时,结合组团道路或居住小区主干道,扩大住宅建筑间距,形成较狭长的景观线,既便于居民使用,又可丰富原有道路与组团空间。这种组团绿地的平面形状改变了行列式布局的多层住宅间的室外空间狭长单调的格局,沿组团绿地平面的长轴构成一定的景观序列,根据绿地长度和宽度布置数个各有特点、风格协调的活动场地,活动场地中配备花架、廊、花坛、宣传廊等。构成组团绿地空间范围的乔木树丛的配置,可以结合组团绿地周边的居住区道路绿化和住宅建筑前后的宅旁或宅间绿地的绿化布置,在形成组团绿地空间的同时,适当减少组团绿地范围内高大乔木的配置数量,有利于形成开敞的组团绿地景观空间序列。

c.山墙间组团绿地。在点式或行列式住宅布局区中,扩大部分东西相对或错位的住宅建筑间距离,在建筑山墙之间布局组团绿地,这种绿地的布局形式有效地改变了行列式布局的住宅建筑群山墙间仅有道路空间所形成的狭长的胡同状的空间格局,而且组团绿地又与宅旁宅间绿地互相渗透,扩大了组团绿地的空间范围。这种组团绿地的空间环境的组织可结合其周围的道路绿化和宅旁宅间绿地的绿化布置,利用乔木树丛疏导夏季气流,阻挡冬季北来寒风。具体布局方法是:在建筑物山墙边有一定宽度的宅旁绿地中或组团绿地接近山墙处配置乔木树丛;前后两幢建筑间的宅间绿地接近组团绿地处和与此宅间绿地相对应的组团绿地区域,绿化以低矮开敞为主;组团绿地西北、东北角布置常绿乔木树丛等。组团绿地处在住宅建筑的山墙之间,绿地内活动场地的布置受住宅建筑影响较小,可灵活布局(图7.10)。

图7.10 北京香山别墅山墙间道路规划的组团绿地

d.组团间绿地。组团间绿地是当组团内用地有限时,充分利用空间,布置在住宅组团一侧或在两组团之间,利用组团内不规则的、不宜布置住宅的空地布置绿地,消灭死角获得较大规模的绿地效果。

e.结合公共建筑、社区中心的组团绿地。这类组团绿地一般面积较大,四周环境较为复杂,空间较为开敞,绿地与公共建筑、社区中心的专用绿地相互渗透,无明确界线。布局上一般使活动场地与社区中心紧密联系。

f.临街式组团绿地。组团绿地临于城市街道一侧。处在这种位置的组团绿地,有利于改善居住区景观,同时通过绿化的隔离,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居住环境,而且在提供组团居民户外休息活动场地的同时,亦能让行人方便进入绿地休息。在布局中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组团道路和街道(居住区主干道)均构成交通联系。绿地中临街一侧,要突出其美化街景的作用;靠近住宅建筑的一侧,应加强绿化屏障,减少街道交通对住宅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形成绿地朝向街道的绿化景观立面。在封闭式管理的居住区中,组团绿地与道路之间被铁栅、围墙隔开,但组团绿地仍具有美化街景的作用。

g.滨河绿带式组团绿地。沿河带状布置的组团绿地是颇具特色的,这种布置形式是把滨水景观引入居住组团,这类绿地一般呈狭长形,规划时应充分利用有利的滨水条件,以植物造景为主,活动设施及建筑小品不宜过多;注意造景元素的尺度及形式应与滨水用地条件相协调,体现沿河绿地的特色。

h.独立式组团绿地。随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不断进步,住宅建筑及组团的构成形式越来越丰富,有的甚至完全突破了原有的模式,形成了独特的绿地形式。有的一个居住小区往往有多个组团绿地,规划设计应使这些组团绿地在内部布局形式、景物设置及植物配置上既相互呼应协调,又各有特色。如现在许多居住区采用立体式布置组团,在点式住宅进行周边式绿地布置,把原来分散的绿地联合成大的绿化空间;或者采用架空廊道来解决人流,在其中布置绿化、小品设施等,使绿化从地面延伸至阳台、屋顶及廊道,形成立体式的组团绿化,既丰富了组团绿化层次,也使居民更易接近绿色环境。

2)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是住宅内空间的延续和补充,是居住区绿化的基础,占居住区总绿地面积的50%左右。虽不像公共绿地一样具有较强的生态、游赏功能,却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绿地空间的主要功能是为住宅建筑提供满足日照、采光、通风、安静、卫生和私密性等基本环境要求所必需的室外空间。

宅旁绿地一般不作为居民的游憩绿地,在绿地中不布置硬质园林景观,而完全以园林植物进行布置,当宅间绿地较宽时(20 m以上),可布置一些简单的园林设施,如园路、座凳、小铺地等,作为居民方便的安静休息用地(图7.11、图7.12)。

图7.11 采用架空廊道在住宅周边进行绿地布置,把原来分散的绿地联合成大的绿化空间;在其中布置绿地,增加活动场地

图7.12 徐州某小区宅旁绿地实景图

(1)宅旁绿地规划设计要点

①应结合住宅的类型和平面特点、建筑组合形式、宅前道路等进行布置,形成公共、半公共、私密空间的有效过渡。

②居住区中,往往是由于住宅建筑风格的在组团中较统一,在具体的绿化设计中应体现住宅标准化与环境多样化的统一,在数处相同的绿地环境中,绿化布局要求风格协调,基本形式统一但各有特点。

③设计中应考虑居民日常生活、休闲活动及邻里交往等的需求,创造宜人的空间。由于老人和儿童对宅旁绿地的使用频率最高,应适当增加老人和儿童休闲活动设施。

④应考虑绿地内植物与近旁建筑、管线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具体应按有关规范进行设计。(www.chuimin.cn)

⑤住宅周围常因建筑物的遮挡形成面积不一的庇荫区,因此要重视耐阴树木、地被的选择和配置,形成和保持整体良好的绿化效果。宅旁绿地的绿化设计可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居民爱好选用乡土树种,让居民产生认同感及归属感。

在宅旁绿地的绿化设计中,还应注意与建筑物关系密切部位的细部处理。如建筑物入口处两侧绿地,一般以对植灌木球或绿篱的形式来强调入口,不要栽种有尖刺的园林植物,如凤尾兰、丝兰、枸骨球等,以免刺伤行人;墙基、角隅绿化,墙基可铺植树冠低矮紧凑的常绿灌木,墙角栽植常绿大灌木丛,这样可以改变建筑物生硬的轮廓,调和建筑物与绿地在景观质地色彩上的差异,使两者自然过渡。防止西晒也是绿化的目的,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对东西山墙进行垂直绿化,可以有效地降低墙体温度和室内气温,也美化装饰了墙面;还可在西墙外侧栽植高大乔木。此外,对景观不雅,有碍卫生安全的构筑物,如垃圾收集站、室外配电站、变压器等,要用常绿灌木围护,在南方采用珊瑚树、竹林、火棘等,北方采用侧柏、桧柏等。

(2)宅旁绿地的主要类型 按不同住宅建筑布局类型划分,宅旁绿地可概括为四大类型。

①独立式别墅住宅区的宅旁绿地:独立式别墅庭院住宅区中,住宅建筑以独立式别墅(2~3层)为主,每户均安排有围绕别墅建筑的庭院。这类独立庭院的绿化,要求在一定别墅组群或区域内有相对统一的外貌,与住宅区的道路绿化、公共绿地的景观布置相协调。内部可根据户主的不同要求,在不影响各别墅庭园的绿化外部景观协调的前提下,灵活布置,形成各具情趣的庭园绿化(图7.13)。

②低层联排式住宅的宅旁绿地:这类宅旁绿地以建筑为界,宅前的宅旁绿地一般以开敞或半开敞的草坪、花坛及乔木等植物造景,并可在住宅入口处扩大道路形成场地,供居民交往,形成开敞或半开敞的绿化空间,住宅后的绿地布置则较为封闭,可形成私密性生活空间,部分可设计成供底层用户独自使用的后院或供该幢住宅居民共同使用的半公共性的观赏绿地。

③多层住宅的宅旁绿地:多层住宅的宅旁绿地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住宅南面阳光充足,植物配置应以落叶乔木为主,采用简单粗放的方式,以利于底层住户夏季和冬季的采光。住宅建筑北侧与宅间道路间的宅旁绿地一般较窄,被住宅北面的单元入口分段,光照条件较差;绿地中有各种管线和雨水井、检查井等构筑物较多;绿化不应影响建筑物北窗、门的通风采光。绿化材料常采用浅根性、较耐阴的常绿灌木和地被植物(北方要选耐寒植物)。布置成较为简洁,住宅东西两侧宜种植一些落叶大乔木,或者设置绿色荫棚,种植攀缘植物,将朝东(西)的窗户进行遮挡,可有效减少夏季东西日晒,在靠近房基处种植一些低矮的花灌木,高大乔木要离建筑5~7 m以外种植,以免影响室内采光通风。两栋住宅间可布置休息座椅、儿童游戏等设施。尤其需注意的是由于多层住宅旁绿化是区别不同行列、不同住宅单元的识别标志,在植物配置形式上宜尽量创造特色,既要注意植物种类、色彩、形式的相对统一,又要突出各幢楼之间的个性塑造(图7.14)。

图7.13 北京香山别墅独立式住宅别墅宅旁绿地

图7.14 南京某小区多层住宅的宅旁绿地

④高层住宅周围的宅旁绿地:高层住宅建筑层数高,住户密度大,宅旁绿地面积也相应较大。绿化设计应考虑鸟瞰效果,以草坪为主,在草坪边缘散植树形优美的乔木或灌木、草花。考虑到高层住户高视点赏景的特点,可用常绿或开花植物组成绿篱,围合院落或构成各种图案,加强绿地的俯视效果。在树种选择上,要考虑植物的耐阴和喜光特性,还应注意在挡风面及风口必须选择深根性的树种,以改善宅间气流力度及方向。

3)配套公建绿地

居住区内配套公建绿地使用频率虽不如公共绿地和宅旁绿地多,却同样具有改善居住区小气候,美化环境,丰富居民生活的作用,是居住区绿地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设计中除了按所属建筑、设施的功能要求和环境特点进行绿化布置外,还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的绿化相联系,通过绿化来协调居住区中不同功能的建筑、区域之间的景观及空间关系。

①在主入口和中心地带等开放空间系统的重要部位如景观集散广场、商场建筑周围和社区中心的绿地等要发挥绿化在组织开放空间环境方面的作用,以体现现代居住区的环境风貌。布置宜简洁明快,植物材料以草坪、常绿灌木带和树形端庄的乔木为主。

医疗卫生类,如医院门诊要有良好隔离条件,防止噪声和空气污染,形成阳光充足的半开敞空间与自然环境(植物、地形、水面)相结合,适宜病员在安静、和谐的环境下休息,消除恐惧和紧张感。设计时以树木、花草、草坪为主体,要有条椅及无障碍设施,道路宜采用缓坡道,树种宜选用树冠大、遮阴效果好、病虫害少的乔木、中草药及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

③文化体育类,如电影皖、文化馆、运动场、青少年之家,这些部门建筑设施与绿地直接相连,周边要形成开敞空间,以使绿地成为大量人流集散的中心,设计时应用绿化来强调公共建筑的个性,形成亲切、热烈的场所氛围,绿化应有利于组织人流和车流,同时要避免遭受破坏。绿地中要设有照明设施、果皮箱、广告牌、座凳。路面要平滑,以坡道代替台阶,设置公用电话、公共厕所。树种宜以生长迅速、健壮、挺拔、树冠整齐的乔木为主。

④商业服务类,如百货商店、副食菜店、饭店、书店等。这类建筑群周边是居民经常交往的公共开敞空间,其商业气氛浓重,各空间功能不一,但不同空间构成的环境是连续的。为了避免互相干扰,防止恶劣气候、噪声及废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绿地设计既要有统一的规划,又要区别对待进行绿化配置,从各种设施中可以分辨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要去的方向,点缀有特征标记设施的树木、花坛、条凳、果皮箱、广告牌等。

⑤教育类,如小学、中学等。这类由主体建筑构成大小不同的公用空间,设计时应做到建筑物与绿地庭院相结合,创造由闹至静的过渡环境;开辟室外绿色空间,形成轻松、活泼、幽雅、宁静的气氛,有利于学习、休息及文娱活动,绿地中要设计游戏场及游戏设备、操场、沙坑,有条件的可设置菜园、果园、小动物饲养地、生物实验园等。

⑥行政管理类,如物业管理部门。这类建筑设施要形成安静、卫生、优美的环境,具有良好小气候条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设计中常以乔灌木将各孤立的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连续围合的绿色前庭。绿地中可设有简单的文体设施和宣传画廊、报栏,以活跃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栽植庭荫树、多种果树,树下可种植耐阴经济植物。

⑦其他如垃圾站、锅炉房、车库等。这类建筑周边可利用灌木、绿篱围成院落构成封闭的围合空间,以阻止粉尘向外扩散,并利用植物作屏障,阻隔外部的视线,消除噪声、灰尘、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能迅速排除地面水,具有封闭感,且不影响院外的景观;绿化可选用抗性强、枝叶茂密、叶面多毛、管理粗放、生长快能吸收有害物质的乔灌木。

4)道路绿化

居住区道路绿地是居住区“点、线、面”绿化系统中的“线”,既有利于通风、改善小气候、降低交通噪声、美化街景等作用,又可以增加居住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将居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各类绿地自然连接,形成整体绿化效果。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其绿化设计应密切结合各级道路的功能和特点进行。

(1)主干道路绿化 居住区主干道是联系居住区内外的主要道路,除人行外,车流量相对较大。

行人交通是居住区主干道的主要功能,特别在道路交叉口及转弯处应根据安全视距进行绿化布置。设计时首先考虑行车安全的需要,注意在道路交叉口及转弯处的行车视距,行道树的布置尤其要注意遮阴和不影响交通安全,分枝高度应不影响车辆行驶。其次应体现居住区特色,如选择体现居住区景观设计立意的行道树,或选择开花繁密、季相变化明显的植物。路边植物结合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各种设施进行配置。种植设计要灵活自然,富有变化,宜采用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草花植被,特别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形成疏密相间、高低错落、富有节奏的道路景观(图7.15)。

图7.15 南京某小区主干道路绿化

(2)居住小区道路绿化 居住小区道路是联系居住区各组成部分的道路,以人行交通为主,车流量较少,路幅和道路空间尺度较小,一般不设专用道路绿化带。道路绿化结合道路两侧的立地条件进行。

为了增强居住小区景观的识别性,每条路可选择不同的主要树种,以树名为路名,如樱花路、银杏路等具有特色主题的景观道路。也可以不同断面的种植形式以示区分。居住小区路的绿化布置应注意疏密有致、视线通透,可运用借景、透景等手法实现移步换景的效果,使居住小区道路与居民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另外,布局上也可以活泼一点,适当拉大行道树的株间距,中间穿插种植花灌木,适宜的地方设置些座椅、小品,增加道路景观的丰富性和互动性。树种选择上可以多用小乔木及花灌木,特别是一些开花繁密、叶色变化的树种,如柿子树、樱花、红枫等。

(3)组团道路绿化 组团道路是联系住宅组团之间的道路,其绿化设计应与组团绿地主题相呼应,多采用小乔木和花灌木,注重植株高矮和色彩的搭配以及季相变化,形成各有特色的自然空间。

(4)宅间小路绿化 宅间小路两侧的树木可以适当靠后种植,步行道的交叉口结合绿化适当放宽,以备必要时救护、搬家等车辆驶近住宅。这级道路一般不用行道树,绿化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栽植遮阴的乔木。绿化布置时要注意,从树种选择到配置方式应尽量多元化,形成不同的景观,便于居民识别家门(图7.16)。

(5)停车场绿化 居住区停车场主要有三种布置方式,其绿化布置和效果也相应不同。

①围合式停车场:停车场内地面全部铺装,场地周围用绿化围合起来,形成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分隔。这类停车场的绿化设计要求密集列植灌木和乔木,乔木树干要求挺直;停车场周边也可围合装饰景墙,或运用攀缘植物进行垂直绿化。

②树阵式停车场:停车场地内种植成行、成列的乔木,车辆停置于树阵之中。其优点是带状绿化种植能产生行列式韵律感,多树荫,避免阳光直射车辆,夏季场内气温比道路上低,适宜人车的停留。缺点是面积较大,形式较单调。这类停车场的绿化设计要求种植深根性、分校点高、冠大荫浓的庇荫乔木。由于受车辆尾气排放影响,车位间绿化带不宜种植花卉。为满足车辆垂直停放和植物保水要求,绿化带一般宽1.5~2 m,乔木沿绿带间距应不小于2.5 m,以保证车辆停放。

图7.16 深圳某小区宅间小路绿地实景图

③沿建筑线型排列式停车场:这类停车场的优点是停车场靠近建筑物,使用方便。缺点是车辆噪声和反光对周围建筑有较大影响,景观上也显得杂乱;汽车清洗和排气时会污染环境,而且场地一般较小,车辆停放少。这类停车场主要是地面铺装和植草砖的结合。植草砖宜应用耐碾压的草种,周边绿化主要运用建筑物旁的基础绿化、前庭绿化及部分行道树进行布置。